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古代汉传佛教传播史论

  •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01日
  • 页数:315
  • 定价:¥28.00
有路网官方销售当前缺货!我们给您推荐以下入驻店铺购买:
* 特别说明:入驻店铺图书非有路网直接销售,具体问题请您联系店主。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 湖南省
    长沙市
    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拾光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13.50
    1
    99.82分 / 3842笔
    2023-07-26
  • 山东省
    青岛市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16.80
    十成新
    16
    99.15分 / 3876笔
    2016-07-24
  • 北京
    北京市
    咨询加微信13791935392
    小小书坊
    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69862975
    ¥16.80
    2
    99.59分 / 1298笔
    2018-01-24
  •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史为经、以论为纬,按照学术界公认的历史分期,用大量详实丰富的史料,从纵横两方面全面系统阐述印度佛教在中国汉地的传播历史、传播方式及传播策略。本书不仅有利于帮助人们解读佛教何以在中国汉地成功传播发展,而且能使人们认识到不同文化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交融的文化传播环境,同时,传受双方互相适应,换位思考,才会在文化传播中达到共同发展,从而为当今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带来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文章节选
    **章 佛教在印度的产生与对外传播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代印度,佛教在印度的产生既离不开当时印度的客观社会环境,也离不开释迦牟尼本人的创教努力,佛教产生后,在释迦牟尼住世和示寂后的一二百年间,佛教的传播尚未超过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派出了大量的传教人员到印度各地及其邻国传播佛教,这样,佛教开始跨越印度国境向印度周围的**和地区传播。
    **节 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对印度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古代印度范围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锡金、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八国,相当于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印度”这个名字,是外国人对南亚次大陆上所有部落和**的泛称。为什么要采用“印度”这个名称呢?据玄奘说,印度这个词的本义是月亮,众生在世界上无限轮回,就好比始终生活在长夜中,亏得在印度这一佛国不断出现一些圣贤,可以指导众生走向解脱的道路,就像月亮照耀着黑夜,所以把这块土地称为“印度”,也就是“月亮国”。但也有���者认为,“印度”一词来源于印度河,古代有随河称名的习惯,外国人到南亚次大陆,首先遇到的大河是印度河,印度河的梵文名字作“信度”(Sindhu),所以把这块土地称为印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所著《历史》一书中,**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
    ……
    目录
    导言
    **章 佛教在印度的产生与对外传播
    **节 古代印度的地理环境对印度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与婆罗门教
    第三节 佛教在反婆罗门教沙门思潮中的产生及佛教在理论上对婆罗门教的批判与继承
    第四节 印度佛教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佛教时期(约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
    二、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至前1世纪)
    三、大乘佛教时期(约公元1世纪至6世纪)
    四、大乘密教时期(公元7世纪至12世纪)
    第五节 阿育王与印度佛教的对外传播
    第二章 佛教在中国汉地的初传期——两汉至东晋
    **节 关于佛教初传中国汉地的时间
    第二节 关于佛教初传中国汉地的路线
    第三节 佛教在中国汉地初传期的传播概况
    一、汉代佛教的传播
    二、三国佛教的传播
    三、西晋佛教的传播
    四、东晋十六国佛教的传播
    第三章 佛教在中国汉地的传播发展期——南北朝时期
    **节 南朝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一、南朝政权对佛教的崇奉和提倡
    二、南朝佛经汉译
    三、南朝佛教学派的兴起
    第二节 北朝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一、北朝政权对佛教的崇奉和提倡
    二、北朝政权对佛教的限制和打击
    三、北朝的佛经汉译
    第三节 南北朝佛教传播之地域特点
    一、南朝尚玄谈的“义学”
    二、北朝重实践的“禅学”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南北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交流
    一、南北佛教界的密切联系和友好交往
    二、僧人的南北移居
    三、南北佛教的趋同和一体化
    第四章 佛教在中国汉地的传播鼎盛期——隋唐时期
    **节 隋唐时期帝王对佛教的态度对佛教传播的影响
    一、崇佛型皇帝
    二、重佛型皇帝
    三、轻佛型皇帝
    四、反佛型皇帝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佛经汉译与佛典注疏
    第三节 隋唐时期汉地佛教宗派
    一、天台宗
    二、三论宗
    三、三阶教
    四、法相宗
    五、律宗
    六、华严宗
    七、禅宗
    八、净土宗
    九、密宗(主要指唐密)
    第四节 隋唐时期民间佛教及信仰的兴盛
    一、隋朝民间佛教及信仰
    二、唐朝民间佛教及信仰
    第五章 佛教在中国汉地传播的产果期——宋元明清时期
    **节 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在汉地传播概况
    一、宋代佛教的传播
    二、元代佛教的传播
    三、明代佛教的传播
    四、清代佛教的传播
    第二节 宋儒学者援佛人儒而产生的文化成果——程朱理学
    一、改造旧儒学创建新儒学的时代要求
    二、周敦颐思想的佛学渊源
    三、二程对佛学的吸收借鉴
    四、朱熹对佛学思想的改造与吸收
    第六章 论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的传播方式
    **节 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的口头传播方式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的文献传播方式
    一、佛经汉译与佛教传播
    二、汉文经录编撰与佛教传播
    三、汉文大藏经的刻印与佛教传播
    第三节 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的实物传播方式
    一、舍利及其种类
    二、释迦牟尼佛舍利
    三、我国现存影响*大佛舍利
    四、关于舍利崇拜与佛教传播
    第四节 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的艺术传播方式
    一、汉地佛教建筑艺术与佛教传播
    二、汉地佛教雕塑艺术与佛教传播
    三、汉地佛教绘画艺术与佛教传播
    四、汉地佛教戏剧艺术与佛教传播
    第七章 论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的传播策略及其效应
    **节 佛教初传期依靠神异道术的传播策略及效应
    第二节 佛教初传期依附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策略及效应
    一、佛教初传期对道家的依附
    二、佛教与儒家伦理的协调
    第三节 佛教依附于封建王权的传播策略及效应
    第四节 佛教初传期重视与士大夫交往结纳的传播策略及效应
    第五节 佛教以通俗简易之道教化民众的传播策略及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全部>>
    暂无商品评价信息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