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收放自如
一声还是四声?
怎样选择响亮的声调
你不见在那“立法院”中,
有几位女“立委”,
吵起架来像开机关枪,
男士都招架不住吗?
你有没有在武侠小说里读到一种超高的武学——传音入密?就是武林高手聚集真气,对着特定的人说话,旁边的人完全听不到。
我不知道世间是不是真有这种功夫,只知道在喧哗的场合,那种音调尖锐、音色浑厚和嗓门特大的人,声音传得特别远。
你不见在那“立法院”中,有几位女“立委”,吵起架来像开机关枪,男士都招架不住吗?
你不见在竞选台子上,有几位中气特别浑厚的,拉长了声音,特别具有震撼力吗?
你不见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有几位广播出身的名嘴,声音特别有共鸣、有���性吗?
前面说的这些,都包含在声音的四大要素之中,也就是——
音高、音势、音长和音质。“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音势”是讲音量的强弱;“音长”是说声音的长短;“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 也就是“音色” )。
声音可以塑造
你不要以为声音全是天生的,改不了;也不要以为会讲话、能成演说家的人一定要说普通话。其实,那多半可以后天塑造。
很简单!如果你参加合唱团( 尤其是业余的 )就知道。团里分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但是往往其中一个声部的人不够,指挥就在一个个试音的时候对其中几位说:“没错!你可以唱高音,但是中音的人太少了,拜托拜托!你就唱中音吧!”至于男团员,如果声音不高不低,低音部又缺人,指挥也可能要那男生把声音放低沉一点,成为低音。
还有,你看那模仿秀,原来中性声音的人,一下子把声音压扁,一下子把声音放低,又一下子拉高拉长。
连唱歌都如此,蔡琴的声音多厚啊!邓丽君的歌喉多柔啊!有几位歌星原来声音不那样,却能装得惟妙惟肖,甚至让你觉得他既然有那么好的声音,何不永远装下去,做个“分身”算了!
找出你弹性的“音域”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够好,你可以练!
首先,你可以试着把同一句话,譬如“风调雨顺”,用不一样的声音说一遍。先沉下来,用低音,再一次一次渐渐拉高。
你也可以先用粗浊的音色说,再改成尖细的调子。
于是,你找出了自己的“音域”,也就是“你有多大发挥的空间和多大的可塑性”。
“四声”的四种特质
其次,你知道我为什么举“风调雨顺”做例子吗?
因为那四个字,是由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构成的。
汉语的音很妙,它分为四声,**声( 平 )*高,第二声( 扬 )其次,第三声( 转 )又其次,第四声( 下 )*沉。所以,“风调雨顺”,你一路念下来,一定会像溜滑梯似的,由高而低。
看到这儿,你或许会怨:“刘老师,我没有要学语音学,你写得太深了。”
别急啊!你要知道这四声跟你生活有非常大的关系,*起码你给小孩起名字,或为自己改名,都得用上。
你知道古代的“燕国”,那“燕”是读“yàn”,还是“yān”吗?
你知道姓“共”的人,那“共”要读“ góng”还是“gōng”吗?
告诉你,那多半时间都念第四声的“燕、共”,在这儿都得念**声。至于“应”、“曲”、“查”、“莞”,用在“姓”的时候,也都得念**声。因为**声比较响亮。同样的道理,“正月”因为是一年的**个月,所以“正”不念“zhèng”,而念“zhēng”。
好!现在你再看看以下这些你熟悉的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如果你把那两句“互换”成为:
春满乾坤福满门
天增岁月人增寿
桃李杏春风一家
松竹梅岁寒三友
财源茂盛达三江
生意兴隆通四海
前后比一比,哪个好?为什么原先觉得很完整、很有力、很有味的句子,一反过来就弱多了,而且给人没结束的感觉?
你再找一本《 唐诗三百首 》来看,注意一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是不是几乎每一首,*后一个字都是“一声”或“二声”的“平声”?
跟前面对联的道理一样——因为平声比较响亮,作为结尾,显得更完整,而且有“余韵”。
你或许要问我为什么谈这个,答案是:因为它跟你取名字,讲题,甚至说话时对节奏的掌握都有关。
举个例子——
如果你应邀演讲,有《 活出闪亮的一辈子 》与《 活出闪亮的人生 》这两个题目,你希望那题目说出来响亮而有精神,你会选哪一个?
当然是《 活出闪亮的人生 》。因为“一辈子”是“往下”的,“人生”是往上的。你用同样的气力与音色,无论怎么讲,“人生”必定比“一辈子”来得响亮。
优美的感伤
再举个例子——
“听说这件事,我有点伤感”,“听说这件事,我有点感伤”。
乍看两句一样,但是,“伤感”的感是第三声,而“感伤”的伤是**声;“伤感”给人的感觉是受到了伤害,“感伤”的感觉则是有了很多感触。而且当你说的时候,“伤感”有“叹”的感觉,“感伤”有“咏”的感觉。
不信你现在自己试试看,两句各念一遍,是不是感觉不一样,而且音调高低也不同?甚至可以说,“感伤”比“伤感”来得美。
请别怪我吹毛求疵,要知道,偷偷说到心深处,常常赢在小地方,而且古人早就有这些讲究。
不信?请想——
“发愤图强”和“奋发向上”,“发愤”和“奋发”不是一样吗?为什么要用不一样的“愤”与“奋”?
因为“发愤”常有愤懑,“奋发”表示“奋起”。“发愤”的“愤”是第四声,表现得比较沉;“奋发”的“发”是**声,表现得“飞扬”。
把下面四句各说一遍:
“发愤图强!”
“奋发向上!”
“发愤!”
“奋发!”
是不是不一样?
取个响亮的名字
好!现在说不定你已经对“平声”与“仄声”的“亮度”有了一点概念。那么,我请问你,如果你要制作个节目,或办个活动,有两个名字供你选——
天天开心
日日得意
你选哪一个?
还有,如果你作一场演讲,有两个题目供你选——
人生的哀愁与美丽
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你选哪一个?
请记住,在说不出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给人说不出的好感觉。赢,常常赢在那么一点点。
由声音看出身
控制音量的道理
是不是因为上一代从你小时候,
就用大声的训斥取代理性的教诲,
你又承袭了这种习惯,
拉着嗓子对孩子说话?
我以前在成功岭服兵役的时候,为了夜里跟邻床的朋友说悄悄话,好几次被班长吼出去罚站。
这全怪我那朋友,因为非常小声地对他说“痱子粉借我一下”,他只要把痱子粉递过来就成了,他却要答:“好!”
你这一“好”,就不好了。因为他声音太大,立刻被下面巡房的班长听到。
还有两次,他没听清楚我说什么,回问:“你说什么?”就更麻烦了。只怕他那句话,全连的人都听到,我们能不被叫下去罚站吗?
天生大声公
我后来常想,那朋友是天生嗓门大,还是因为听力差,又或是因为习惯大声讲话?为什么他从来不会说“悄悄话”?
想来想去,答案是:“都有可能。”
先谈谈天生的大嗓门吧!
如果你常跟各色人种相处,会发现一般来说黑人的声音比较大,也比较浑厚。正因为如此,黑人歌星的声音多半比白人响亮。
这是因为他们的口腔较大,好比乐器的共鸣箱愈大,声音愈大,也愈厚。
黑人的确口腔大,不信你从侧面比较黑人和白人,黑人从后脑勺到前面牙齿的距离八成比白人大。说得好笑一点,黑人咬一口西瓜,恐怕有白人一口半的量。
你再想想,那些声乐家,就算是白人、黄种人,是不是也往往脖子比一般人粗?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哪个脖子不粗?他们甚至粗到头和脖子好像一条线下来。
所以想要声音洪亮,就算你天生薄弱,也可以像歌唱家一样,靠后天的练习改善。
由关车门、拧龙头说起
再谈谈后天的“音量”。
请先听我说个故事:
三十年前,我刚到美国,常在关车门的时候把老美吓一跳,用惊讶的眼神盯着我看,猜我有什么不高兴。
我发现了这点,慢慢改,终于把手劲改小了。后来,反而刚由中国来美国的朋友关车门会吓我一跳。
后来我搞懂了——
因为三十年前台湾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许多车子很破烂,发生过车门没关好,把乘客摔出去轧死的惨剧,所以上车之后,大家都狠狠地把门关紧,我也不例外地养成那种习惯。
同样的道理,早期的人关水龙头也特别用力。因为那时的水龙头做得差,里面的橡皮又不耐用,不用力会拧不紧、漏水。
由音量看出身
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吗?
因为人们的习惯常是环境造成的。同样一个人到中餐馆和西餐馆,讲话的音量就可能相差甚多。
道理很简单!你在嘈杂的喜宴上小声说话,人家能听得到吗?
相对的,如果你到“烛光轻音乐”的西餐厅高谈阔论,能不引人侧目吗?
这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如同可以由关车门和水龙头的轻重猜想他是来自怎样的环境,大家是不是也能由一个人讲话的音量,来猜想他出身的环境?
了解了这一点,你要常常检讨自己说话的音量是不是太大,甚至往更深一层想:是不是因为上一代从你小时候,就用大声的训斥取代理性的教诲,你又承袭了这种习惯,拉着嗓子对孩子说话?
还有,你可能在几十户人家合居的大杂院里长大。但是今天,经济情况好了,大杂院改建成**大厦,地方大了,门户严了,四邻不再那么吵闹,连路上的车子都很少按喇叭,你说话的声音是不是也可以放小一点了?
你说话的音量可能在**时间已经显示了你出身的环境,你能不小心吗?
小声说句“我爱你”
学习优雅的谈吐
许多人不但在致辞或报告时喜欢拉着嗓门说话,
即使日常交谈,
他们的音量也特别大,
甚至大到炸耳朵,
使你怀疑他是不是在对别人说,
或故意让别人听到。
如果你看四十年前的电影或电视剧,八成会不习惯。
因为那些演员太造作,无论动作、声音都夸张,怎么看都觉得是在“做戏”。
这多半由于他们是舞台剧出身。早期的话剧没有无线麦克风,场子的设备又不够好,为了让整场观众听得清、看得清,演员不得不放大声音、夸张动作。
当那些演员改演电影或电视剧,不自觉地就会把演话剧的习惯带到镜头面前。
难改的腔调
同样的道理,你如果年岁够大,回想一下三十年前的演讲比赛,是不是也觉得当时很夸张?演讲的学生顿脚捶胸,拉大了嗓门喊,尤其到结尾,更非握拳高举,喊几句口号不可,好像不这样就没有力量、就不算结束、就不能得奖。
别说参加比赛的学生了,那些***、政治家和政客,不也一样吗?
更糟糕的是,今天,学生演讲已经自然多了,一些领导人却没改进。
因为他们也像话剧演员改演电影,一时改不掉老习惯。
过去“上山下乡”,哪有麦克风、扩音器啊?!下面聚了一大群人,这些***,能不拉着嗓子喊吗?
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能保证每次领导人下乡都有好的音响伺候。如果突然聚集一群人,要他讲话,他当然还是得喊。
于是旧习惯就愈难改了,即使到了*好的大会堂、音乐厅,甚至只有几十人的小场子,明明有*好的音响设备,连讲台上掉一根针都听得清清楚楚,那些领导人仍然可能拉着嗓门说话,而且常常把尾音提得特别高。
学习优雅的谈吐
说话要用多大的音量( 也就是“音势”要多强 ),全得看环境。但是你也要知道,*亲切感人的语言,往往不是“吼”出来的。
讲个笑话给你听:
有一对新认识不久的男女,在公园约会。男的把手放在女生的腿上,亲热地对女生柔声说:“我爱你!”
“高一点!”女生回答。
那男生就拉大嗓门喊:“我爱你!”
那女孩真因为觉得男生的声音太小,要他大声表白吗?
如果把“我爱你”大声喊出来,还有情趣吗?
问题是,你一定早发现,有许多人不但在致辞或报告时喜欢拉着嗓门说话,即使日常交谈,他们的音量也特别大,甚至大到炸耳朵,使你怀疑他是不是在对别人说,或故意让别人听到。
这种人说的话会给你亲切感吗?
当然不!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
所以,你想说话有魅力,显示优雅的谈吐,先得自我检讨,说话的音量是不是恰到好处。
如果你讲话的声音太大,是不是因为总对重听的人讲话,习惯大声了,或有焦躁的毛病,甚至不把音量放大就说不顺?
你也可以用别人来想自己,譬如在地铁里观察人们说话的音量,或到不同**,看看国情不同,说话的音量有没有差异。
你还可以观察你的邻居、朋友,看看人家的谈吐和音量。
然后想想自己。如果觉得过去讲话无论什么场合都太大声了,或一紧张、疲惫,就显出焦躁,愈说愈快愈大声,就立刻改。先改变速度,再试着对近处的人小声说,对远处的人大声说,让自己的音量有变化。这另有一番道理,请看下一节!
蒙古草原唱首歌
控制说话的速度与音量
为什么许多演说家,
他们以前不擅长讲话,
甚至有口吃,但是在发愤图强,
对着大海不断练习之后,
居然成为演说家?
假使你们公司开会,为了掌握进度,每个人说话的时间都是算好的。老板要你上台报告二十分钟,不准长也不能短。
你很慎重地先拟好稿子,在家演练又演练,还请人帮你计时,每次都正好讲二十分钟。
请问,如果你不是“老手”,当你真正上台,那原来准备好二十分钟的稿子,会正好让你说二十分钟,还是可能才讲十八分钟就讲完了?
紧张会造成说话快
据我训练学生演讲的经验,除非猛吃螺蛳或忘稿子,十之七八上台之后,说话速度会变快,原来五分钟的稿子,可能四分四十五秒就讲完了,还有些人能四分半钟就结束,而且下台之后,不信自己“说得奇快”。
人一紧张焦躁,说话就会快,*好的改进方法是不断告诉自己说慢一点。
如果你平常说话嫌快,你可以一边说,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放慢一点”。渐渐能控制之后,则告诉自己“我这边快一点,那边慢一点”,使你说话有节奏。
如果你演讲或报告时总是嫌快,除了可以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或在演讲稿上面写个大大的“慢”字,还要告诉自己,在每个段落之间多停顿一下。而且你必须知道,在紧张的时候,你以为停顿一秒钟,实际可能只有半秒。这时候有个控制的好方法,就是当你停顿的时候,用眼睛横扫一下场子,或笑笑( 可不是在葬礼上 )。这样做,非但能使那停顿的时间够长,而且会给人“空白的充实感”。就是虽然你停下来了,但停得有道理、有情绪,好像你特别停一下,要大家想一想你刚才说的。( 那些师父讲经,不都这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