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民间服饰款式溯源
檐禴榆褂袄,柄裆褶衫袍——上装演变
在许多人印象里,汉族民间传统服装就是男子穿对襟短褂,女子穿大襟袄,下身都穿大裆裤,有时头上扎毛巾或花头巾。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近现���民间服饰,还有许多种民间服饰已随着历史成为过往云烟。而在当时,那些服饰曾经流行于华夏大地,常盛不衰。
据史料记载,中国服饰样式*早形成于夏商周时期。在西周以前,中国人的正式服装主要是采用上、下分裁的“上衣下裳”制。上衣的样式一般为交领,衣长到大腿:下裳为前后两片的围裙,长至膝下。现在我们通常将衣裳二字理解为衣服,但在古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身有衣,下身有裳的衣裳制度,是形成于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服饰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把上衣下裳分裁再缝合在一起的连属形制,称为“深衣”。分裁是因为要尊重“衣”和“裳”的制度,然后再缝接在一起是为了外形的美观和气度的庄严。深衣结构为直领斜襟、长至脚面,因为太短则露见其体肤,太长则覆被于地上。为了掩盖襟侧开露,衣襟还要镶边。深衣的衣襟是一大一小的,大的那片非常宽大,可绕身一周,将身体包裹的非常严实,“遍体深邃”,因此得名。穿时外面再加一条带系住即可。在很讲究礼的年代,人们的行动都很拘谨,尤其是服装的不方便使得动作更显矜持,给人增添了稳重的气质。深衣中有一种无衬里的单衣,称为禅衣。《说文》日:“禅,衣不重也。”《释名·释衣服》日:“禅衣,言无里也。”0.40直裾而宽大的禅衣称作檐(chon)榆(yu)。到东汉时,襜榆就可做正式的礼服了。深衣这一形制对后来服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深衣以后出现了另一种上下连裁的服装,即“袍”。袍的流行时间*长,到现在还在用,我们经常可以在传统的婚礼上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