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络筒
1.络筒的目的和要求,络筒的设备及络筒工艺流程。
2.筒子的成形要求。络筒卷绕机构、筒子形式、筒予巷绕原理、络筒的卷绕稳定性、筒子外层纱圈对内层纱圈的向心压力、纱圈的重叠与防叠等。
3.络筒张力的概念。**了解管纱退绕(或绞纱退绕)和张力装置对络筒张力的影响,均匀张力的措施。
4.络筒清纱、捻接和毛羽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子清纱器和捻接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络筒定长与上蜡的目的及原理。
5.一般了解络筒的自动换管、自动换筒和清洁除尘系统。
6.络筒的工艺设计项目及工艺的确定原则,络筒产量和质量的控制。
纱线在络筒工序中可以被加工成符合后道工序要求或用于销售的半制品运输要求的卷装形式(筒子)。络筒工作由络筒机完成。
1.络筒目的
(1)络筒是将前道工序运来的纱���加工成容量较大、成形良好、有利于后道工序(整经、无梭织机供纬、卷纬或漂染)加工的半制品卷装——无边或有边筒子。
①管纱络筒。对于棉、毛、麻、丝、化纤短纤及其各种混纺纱线来说,纺厂供应织造生产的主要是管纱。管纱容量很小,大卷装的管纱每只仅能容纳29.2tex棉纱约2500m。若直接用来整经、无梭织机供纬或其他后道工序,频繁地换管停台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加工过程中纱线张力的均匀程度。因此,纱线在进入后道工序之前,应在络筒工序被加工成容量较大的筒子。化纤长丝在纺丝过程中被络卷成的筒子,其卷装容量可达10kg,甚至更多。
②绞纱络筒。为便利运输和储存,供应织造生产的部分售纱以绞纱形式出现。另外,染色纱和天然丝一般也以绞纱形式供应。在织造厂,绞纱必须先加工成筒子,才能供后道工序使用。
③有特殊要求的络筒。现代色织生产中,纱线先经络筒工序络卷成卷装大、卷绕密度均匀的松软筒子,然后再进行高温高压筒子染色。 2004版《机织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级规划教材。作为“大纺织”教材,它符合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原则,自2004年2月出版以来,一直被各纺织类本科院校定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平台课程“机织学”的教学用书,使用面甚广。
该教材通过几届教学实践检验,得到了大多数使用院校的好评。但是,使用中也暴露了教材的一些问题。诸如少数内容已经陈旧,与近年纺织科技进展不同步,需要更新;个别章节过于偏重理论分析,与当前本科教学的要求存在一段距离;坯织物的整理工程未予讲述,影响《机织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特别是教材所附的多媒体光盘部分内容比较粗糙、陈旧,光盘技术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对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及其知识结构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素质教育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配合《机织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各校普遍展开,2006年《机织学》又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由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和中国纺织出版社组织各校教师合作重新编写。编写工作的**是根据平台课要求,合理定位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去粗取精,推陈出新,旨在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锤炼教材精品。
本书分为准备篇(**章 至第六章 )、织造篇(第七章 至第十二章 )和综合篇(第十三章 ,其编者是:**章 --东华大学朱苏康;第二章 、第八章 --江南大学高卫东;第三章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许德生;第四章 至第六章 --苏州大学俞加林;第七章 --南通大学徐山青;第九章 、第十章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侯大寅;
第十一章 --中原工学院牛建设;第十二章 --浙江理工大学周小红;第十三章 --中原工学院杨红英。初稿经朱苏康增删、定稿。
本教材所附多媒体光盘内容由钱坤、张长胜、牛建设、周小红、曹海建等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