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福(约公元前610前5807)
一个少女 朱湘 译
好比苹果蜜甜的,高高转红在树杪,
向了天转红——奇怪,摘果的拿她忘掉——
不,是没有摘,到今天才有人去拾到。
好比野生的风信子茂盛在山岭上,
在牧人们往来的脚下她受损受伤,
一直到紫色的花儿在泥土里灭亡。
断章(选二首) 田晓菲 译
其一
入夜……
少女们
通宵歌唱
你和新娘的爱情。她的乳房
好似幽谷芳兰。
醒来!召唤你的伙伴——
那些少年郎——今晚,
我们的睡眠
将少似清澈的夜莺。
其二
死去的时候,你将躺在那里,无人
记得,也无人渴望——因为你不曾分享
匹瑞亚的蔷薇,即使在冥府
你也寂寞无闻,在黯淡的影子当中
摸索行路——轻飘飘地、被一口气吹熄。
[题解]
萨福(Sappho,约公元前610-前5807),古希腊女诗人,被柏拉图称誉为“第十位缪斯”。作为独唱琴歌的代表,她的抒情诗对于拉丁诗人卡图卢斯以及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等颇有影响,后世沿袭其体裁风格形成“萨福体”。这位生活在距今二千六百年前的勒斯波思岛的女**曾经流亡西西里岛,返乡开办学校教授未婚少女们诗歌技艺,相传她爱上了自己的女弟子,甚至有绘画作品展现了她对于美男子法翁的恋情,从岩石上纵身投海的命运结局更为这些纷纭的故事传说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漫长的中世纪,萨福多达九卷的诗歌作品因为“有伤���化”的罪名几乎被焚毁一空,仅存残篇断章。
“她的诗都是关于私人感情、渴念、性、婚姻、离别和欲望的。”美国学者大卫·丹比在《伟大的书——我与西方世界不朽作家的历险记》当中评价说,“在荷马的两部史诗的空当中间读萨福既是一种文学经历,还重建了健全的神志。不光是插进胸膛的矛,还有被爱欲分开的大腿;而且爱松开了四肢。”
《一个少女》是新月派诗人朱湘对于萨福的两段残诗的合译,亦有译者另起标题为《新娘》或《哀悼处女时期》,周作人则将“苹果”译成“甘棠”。诗人分别以成熟诱人的果实和惨遭践踏的花朵来比拟爱情的美丽、心上人的高不可攀和青春的消逝、贞洁的丧失,也有论者将其理解为妙龄少女的孤高自矜和年老色衰时的无人怜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