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中学历史课程:
本章题旨:
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是**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体现了**教育总体计划,规定了不同时段、不同科目的教学内容,制约和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方式方法。可以说,“课程”涵盖了课程标准制定、教科书编写、教学设备设置、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等与教学有关的全部内容。因此,学习和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首先对“课程”以及“历史课程”的演进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章将对课程的一般理论、中外历史课程的设置以及历史沿革、面向2l世纪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等问题做一简单介绍,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课程”涵义溯源:
在教育领域内,“课程”一词是涵义*为复杂、歧义*多的概念之一。在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历程中,受计划经济和前苏联教育体制和理论的影响,教师的任务就是搞好教学,因此,“课程”一直是包含在“教学”范畴之内的一个概念,甚至缩小到与“教材”或和“课本”涵义相同的地步。我国的师范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只开设“教学教法”课,而很少有“课程”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据考证,汉语中的“课程”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先使用这一词汇的是隋唐时代的学者孔颖达。唐贞观年间,他与颜师古、贾公彦等主编《五经正义》,在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时说“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以法制。”在这里,孔颖达的“课程”指“寝庙”或社会治理大业,不包含现代课程的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