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 作者:黄正华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2309432
  •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01日
  • 页数:360
  • 定价:¥3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何为科学技术的本质?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活动,它是否有自身的局限?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灾难,人类该如何应对这一危机?作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解答。
    文章节选
    **章 科学理论与经验的基本特性
    下面的整个讨论从科学理论开始,这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科学技术哲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围绕科学理论提出,恰当地理解科学理论是讨论其他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特别是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前提。比如,尽管科学理论的获得要基于经验等因素,但对经验等的了解不能独立于科学理论,而要依赖于一定的理论背景。其次,由于科学理论为人所熟知,是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内容,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讨论科学技术哲学的*简易人口之一。
    **节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性
    一 知识的分类与“科学”一词的用法
    科学常常被当做是一种知识或理论,有时“科学知识”、“科学理论”与“科学”一词的用法甚至没有区别。由于“科学”等词用得实在太泛,为了讨论的方便,有必要对它们预先做些限定。同时,通过对不同知识类别的了解,人们也能更清楚科学在知识中的位置。
    在漫长的认识自然、社会与自身的过程中,人类获得了大量的知识。按不同的方式,这些知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古文献《尚书·洪范》中有“九畴”的说法,它大致指有九类运用知识的方式,其中有地理、政务、领导、记时(天文)、德行、占卜等。而我国古代又有礼、乐、射、书、御、数六艺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是按照知识的效用或用途来进行的。也可以按照人的需要来分,如有人依此把知识分为:实用知识、学术知识、闲谈和消遣知识、精神知识和不需要的知识等五类。还有人甚至根据表达方式把知识分为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等。
    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分类法是根据研究对象来对知识进行分类。根据这种方式,可以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交科学等。其中自然科学以研究自然对象为主,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社会科学是指研究社会现象而形成的知识,大致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人文科学则是指研究人文现象,如人的内心活动、精神状态等的学问,它通常包括艺术、历史、文学、伦理、宗教等:与所有的知识分类一样,这种分类也不是**的,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有些知识既可当做是自然科学,又可看做是社会科学;也有些知识既可看做社会科学,又可看做人文科学。如心理学有时被当做是自然科学,有时又被当做是社会科学。而有些一般认为属于人文科学的学问,如伦理学、宗教学也关注社会现象。
    ……
    目录
    绪 论
    **章 科学理论与经验的基本特性
    **节 ���学理论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获得科学经验的方式
    第三节 科学经验的性质
    第二章 科学理论的发现与评价
    **节 归纳方法
    第二节 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
    第三章 科学理论的结构与本性
    **节 科学知识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本性
    第四章 科学理论的作用:解释与预见
    **节 科学解释及其特性
    第二节 科学预见及其特征
    第五章 时间与空间
    **节 时间
    第二节 空间
    第三节 时空观念与芝诺悖论
    第六章 数学及其作用
    **节 数学的特性
    第二节 数学在科学中的作用
    第七章 决定论及其相关问题
    **节 决定论
    第二节 量子力学问题
    第八章 还原论与整体论
    **节 还原论
    第二节 整体论
    第九章 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节 技术的含义
    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影响
    第十章 挑战与应对
    **节 科学技术的挑战
    第二节 乐观论与悲观论
    第三节 非人类**主义
    第四节 科研伦理规范
    第五节 公共管理
    第十一章 反思与发展
    **节 两种态度及其超越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
    第三节 科学、文化与发展
    结语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