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劳动法概论(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劳动法概论(第二版)

  • 作者:杨燕绥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65958
  •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01日
  • 页数:279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以新的理念和全球性的眼光重新编撰的劳动法教材,主要内容涉及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国内外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书分5篇。权利篇,主要介绍劳动者的劳动权、就业权、保障权和参与权;理论篇,主要介绍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沿革; 契约篇,包括劳动合同法、集体协议法和社会合作协议法;标准篇,介绍了薪酬、劳动保护、商业机密和国际劳工标准等内容;法治篇,包括劳动行政法和劳动诉讼法。
    本书根据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全面修订,适合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作为劳动法的教材,也可供劳动法的研究者、管理者和法律工作者作为参考。
    文章节选
    第1篇 权利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本篇主要内容是介绍劳动权的理论和实务。劳动是人的本能和天赋权利,是人权保护的基本内容。实现劳动权必然引出就业权和保障权问题。将公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上升到权利高度,树立政府保护公民权利的意识,是执行宪法和关注民生的基石。本篇是全书的思想基础。
    在21世纪,我们听到世界步入全球化的脚步声,还可以听到两个声音:一个来自雇主,他们面对激烈竞争在呼唤放松管制、多提供高素质雇员和降低劳动成本;另一个来自雇员,股东和高管人员获得了更多股权,他们呼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平等分享教育机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得到健康保护和就业权保护。由此可见,社会背景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劳动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征,需要新的调整机制,**、企业和员工都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做出*佳的公共选择。
    第1章 劳动权
    劳动是人的本能和需要,即天赋权利;然而,在人类社会它需要法律的保护,这就是劳动法的社会基础。
    1.1 劳动
    劳动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念。本书仅基于劳动关系,讲授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即马克思对劳动一般含义的揭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以自身活动引起、调节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化的过程”。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劳动必然受到人的健康、情绪、技能和素质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包括自我劳动、雇用劳动和公益劳动。
    ——自我劳动即为供养自己的劳动,如家务劳动、自雇人的劳动;
    ——雇用劳动即受雇于他人的劳动,如企业员工的劳动;
    ——公益劳动即为公共利益的劳动,包括有报酬的公益劳动,如**公务人员的劳动;也包括无报酬的劳动,如公益活动中的义工。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劳动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劳动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源和参与社会的途径。因此,劳动与人权保护密切关联。
    ……
    目录
    第1篇 权利
    第1章 劳动权
    1.1 劳动
    1.2 劳动力
    1.3 劳动者
    1.4 劳动权
    1.5 工会与劳动权
    1.6 劳动法制与法治
    1.7 劳动权的国际比较
    1.8 劳动权的挑战
    第2章 就业权
    2.1 就业
    2.2 公民就业权
    2.3 **就业义务
    2.4 就业促进法
    2.5 中国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安排
    2.6 职业教育法
    2.7 经济裁员
    2.8 实证研究:一个整合人力资源和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样板
    第3章 保障权
    3.1 劳动者的社会风险
    3.2 生存保障权
    3.3 养老保障权
    3.4 健康保障权
    3.5 失业保障权
    3.6 职业伤害保障权
    第4章 参与权
    4.1 员工参与
    4.2 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法律制度
    4.3 员工分享企业利润法律制度
    4.4 员工股权法律制度
    4.5 工会的参与
    4.6 实证研究:德国共同决策型公司的劳动关系
    第2篇 理论
    第5章 劳动法基本原理
    5.1 劳动法概念
    5.2 劳动关系
    5.3 中国劳动关系解析
    5.4 劳动法律关系
    5.5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6章 劳动法律科学
    6.1 劳动法律的科学性
    6.2 劳动法律规范
    6.3 劳动法律渊源
    6.4 劳动法律关系
    6.5 劳动法学和研究方法
    第7章 劳动法的历史沿革
    7.1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7.2 中国劳动立法的历史沿革
    7.3 国际劳动立法
    第3篇 契约
    第8章 劳动合同法
    第9章 集体协商与集体协议法
    第10章 社会合作协议
    第4篇 标准
    第11章 薪酬法
    第12章 劳动保护法
    第13章 劳动关系中的商业秘密
    第14章 国际劳动关系和国际劳工标准
    第5篇 法治
    第15章 劳动行政法
    第16章 劳动诉讼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