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要点】
本章首先介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即亚当·斯密的“**成本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约翰·穆勒的“国际需求方程”和赫克歇尔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论”;然后介绍“里昂惕夫之谜”,它是西方国际贸易发展的转折点,围绕“之谜”出现了许多解谜之说,本章进一步介绍这些解说;接着,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突破,“产品生命周期说”及“产业内贸易理论”;*后本章介绍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过程。
2.1 比较利益论
自17世纪中期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新兴的产业资本不断壮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他们为扩大海外市场并获得海外廉价原料,迫切要求摆脱重商主义思想和政策的束缚,建立反映工业资本利益需要的理论和政策体系。正是在这一历史前提下,资产**古典经济学派应运而生。它不像重商主义只从流通领域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入生产领域,从而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提出了**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经济政策上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在对外贸易方面,提出了“**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为英国及西欧各国工业资产**确立*终统治地位、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