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艾伯拉罕和阿曼--梦想与灰烬(中英文对照)
QQ咨询:
有路璐璐:

艾伯拉罕和阿曼--梦想与灰烬(中英文对照)

  • 作者:(美)比萨奇 吴襄华
  •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9502211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313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新政府军的到来使整个首都被笼罩在战争的硝烟之中。艾克朗一家被迫逃到乡下亲戚家以求安宁,但他们*终没能逃脱战争的迫害,全家只有两个幸存者。历尽种种磨难,他们回到家乡重新建设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艾伯拉罕紧攥着一把干土,任由它从指缝间渗漏。他的目光始终盯在那残垣断壁的废墟上。 艾伯拉罕凝视着曾经的家园。没有听见记者在说什么,他听到的只是妹妹留下的撕心裂肺的尖叫……
    文章节选
    **章
    法瑞芭·艾克朗太太一大清早就把两个大女儿和她的侄女叫到了身边,表情严肃地告诉她们:“你们今天不能去上学了。”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做上学的准备。三岁的小女儿纳西玛,仍在睡梦中:两个儿子和他们15岁的堂兄艾伯拉罕,还有他的小妹妹也都睡得正香。这两兄妹从60公里外的乡村来到首都投奔他们的亲人。
    “您真的在说我们不能上学了吗?”十岁的侄女哈迪莎抱着一种侥幸的希望。因为这天上午刚好有一场数学测验,昨晚她却没复习,尽管哥哥艾伯拉罕一再提醒过她。
    “是的,”艾克朗太太说,“我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是放假吗?”西尔西娜问,她一星期前才满13岁。“不,”艾克朗太太黯然回答,“不是放假。”
    “那是为什么?”罗娜止住了呵欠,猛然清醒过来。她感觉到了母亲心中的不安。“明天我们能上学吗?”
    “不能。”
    “不能?”
    “不能。”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去学校呢?”西尔西娜挤在姐姐和堂妹申司。三人一起做着手势,“什么时候呢?”
    “也许永远不能了。”
    几个女孩包括小纳西玛住在一间卧室里,天亮前她们听到有人到家门口,找男主人神秘地说了几句话就走了,接着就是父母的一阵低语。几分钟之后,父亲悄悄关上了门,也离开了家。就在那时,女孩们听见母亲的哭泣声,可当她们走出卧室时母亲已擦干了眼泪。然后,她们便听到了一些坏消息。
    “我们怎么能够‘永远’不去上学呢?”罗娜问,“我认为学习是我们的职责。”
    “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母亲悲伤地说。
    西尔西娜和哈迪莎彼此对视着,默默无语。
    “这没关系,”罗娜说,“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早晨有人从新政府过来,他说女孩们不能再上学了。”
    “为什么?”
    “罗娜,不要问没有答案的问题。”母亲说。
    “但是……”
    “罗娜,住嘴!”母亲伸出手示意沉默,“也许等你父亲回来,我们会知道更多的情况。不过现在,请帮我为你们的兄弟们准备早餐。”
    “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做早餐?”罗娜像往常一样发起牢骚。
    “这是我们做的事。”艾克朗太太说得很坚决。
    “难道他们就只知道吃吗,像山羊一样?”罗娜小声嘟哝着,只有她妹妹和表妹能听到。
    “大概他们只知道那些。”西尔西娜同样地小声回应着,“别忘了,他们只不过是男孩。”
    三个姑娘咯咯地笑了,一直笑到艾克朗太太命令她们开始烧茶、打鸡蛋。
    艾克朗一家住在一个由砖石料砌成的有五个房间的屋子里,紧靠首都的**。其中三间房是卧室,兼作起居室;另一个面积稍大的是客厅;连着厨房的��间*大,便是临街的铺房。父亲纳舍尔·艾克朗就用这间开了个小商店,卖大米、香料、肉和其他杂货。遇到丰收的季节,纳舍尔的堂兄,也就是艾伯拉罕的父亲约瑟夫,还会从自家的小农场里带来新鲜的苹果、李子、樱桃、胡萝卜、菠菜和黄瓜等。这商店和整套房子一直是代代相传,已经传了三代。约瑟夫·艾克朗说他们家族的农场是从祖父的祖父的祖父起就有了。
    而作为**代的堂兄弟,约瑟夫和纳舍尔与亲兄弟没什么两样。十几岁的时候,他们曾想一起创办一个合唱团。约瑟夫的母亲萨米拉说,惟一的问题是他们两个谁也不会唱歌。她告诉这两个男人的女儿们,当他们父亲唱歌的时候,“狗会乱叫,鸡会停止下蛋,树上的水果也会绝望地掉下来”。
    女孩们把这当作笑话,大笑起来。直到这两个男人走进花园,真的唱起一些老歌时,她们才明白,祖母可不是开玩笑。
    纳舍尔·艾克朗是自家四兄弟与两姐妹中*小的男孩。他的三个哥哥都死于早年的战火中。约瑟夫·艾克朗则是他家四姐妹中惟一的男孩,战争虽然使他失去了一条腿,但毕竟幸存下来。
    “太不公平了,”罗娜看着小炉子上的煎锅,此时已经翻起蛋白,“我们为什么不能上学?”
    “是谁不能上学呀?”17岁的伊莫朗揉着眼睛慢腾腾地走进客厅,跟在后面的是14岁的马福斯和堂兄艾伯拉罕。
    “莫非今天都不用上学了?”像哈迪莎一样,马福斯流露着求之不得的微笑,他更是把复习功课忘得~干二净,“这简直是个奇迹!”
    艾克朗太太拍了一下马福斯的背,虽然不疼,但足以引起他的注意。
    “您为什么打我?”马福斯揉着眼睛。
    “不要用这种方式谈论奇迹。这是不对的,是侮辱。这样的事不能叫奇迹。”
    “如果不学习了就能这么叫,”马福斯轻声反驳,希望只有艾伯拉罕能听到。
    “你说什么?”艾克朗太太走过来,马福斯迅速退至紧靠后窗的座垫上坐下了。
    “没什么,妈妈。”他甜甜地笑着,“我的早餐在哪儿?”
    西尔西娜和哈迪莎在起居室的地毯上铺了一张塑料布,把盘子放在每人固定的位置上。
    伊莫朗和艾伯拉罕也随着马福斯坐在他们的坐垫上。
    西尔西娜给每人倒了一杯茶,哈迪莎把切好的面包和黄油放在塑料布上。
    “爸爸在哪儿?”伊莫朗问,“他的店开门了吗?”
    “你爸爸很快就回来。”母亲注视着罗娜在愤然地翻动着鸡蛋。
    “罗娜,小心点,会烫到你的。”
    “没准还会更糟呢,”马福斯开玩笑地说,“你很可能会把蛋煎糊的。”
    “太不公平了,”罗娜重复道,“我不在乎什么新政府,怎么会有人说我们不能上学呢?”
    “嘘,安静,罗娜。这些人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
    “请问妈妈,”伊莫朗说,“到底发生了什么?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上学?”
    “你们要去上学,”艾克朗太太擦净煎蛋时溅到地面上的油渍,“只有女孩子不能去了。”
    “罗娜说得对。”马福斯说,“那是不公平的。”
    “但是为什么女孩子不能上学?”艾伯拉罕问,“我爸爸说过哈迪莎需要上学。”
    艾伯拉罕和哈迪莎的父母把他们送到首都同叔叔、婶婶住在一起,就是想让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俩本不乐意离开家乡,但父母没给他们选择的权力。听了他们的辩解,父亲说:“你们必须去!”
    儿女们没能再说什么,约瑟夫·艾克朗坚定地把手放在桌子上,表示讨论就此结束了,没有回旋的余地。
    “她恰恰不能上学,”婶婶回答艾伯拉罕,“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一切。”她转向大女儿,“罗娜,把鸡蛋分给你的兄弟们。”
    罗娜生气地把煎蛋扔到盘子里,端了进来。
    “也许那样更好,”马福斯斜靠着墙等着他的那份鸡蛋,“别忘了,你们只是女孩子。”
    罗娜走到马福斯跟前,停下来,把盘子举到弟弟面前,轻轻一斜,一个鸡蛋就从盘子里滑到了他的大腿上,罗娜开心地笑了。
    “哎哟,”马福斯从坐垫上跳起来,鸡蛋又掉在塑料布与坐垫间的地板上。“好疼呀。”他跑出房间独自寻找安慰去了。
    罗娜等着母亲的责备和打屁股,然而艾克朗太太急忙赶过来时只是使劲地叫了声:“罗娜,”她的责怪也只是一句话,“不要浪费食物。”
    当艾克朗太太离开时,房间里传出了隐约的笑声。
    罗娜把地板上的鸡蛋拾起来放进了马福斯的盘子里。
    “噢,我亲爱的弟弟,”她甜甜地叫喊,“你的早餐准备好了。”罗娜注意到鸡蛋的一边已沾上了灰尘,就用手指轻轻弹着,“快吃吧,马上就要凉了。”
    除马福斯外,每个人都在笑,但很快都停了下来,艾克朗先生走进了房间。他面容冰冷,神情严肃,“小伙子们,你们赶快去上学。”他下了命令。
    伊莫朗和艾伯拉罕没等他说完就站起了身。马福斯穿着被鸡蛋弄脏的裤子也从卧室里走出来,“爸爸,您知道罗娜对我做了什么吗?我想您应该揍她。”
    “去吧,”父亲催促道,“我必须和姐姐们谈一谈。”
    “您会狠狠地揍她吗?”
    父亲长吁了一口气,瞪着小儿子,马福斯立马跑出了家门。
    “以后我一定要报仇。”马福斯边说边跟着伊莫朗、艾伯拉罕走上了街头。他踢起一块石子,又随手折断一根树枝。“我发誓要……”
    “得了吧!,伊莫朗开始对弟弟进攻,“你这叫物有所值。”
    “我得到了什么?早饭没吃。就上学了。”
    “你吃过了。”
    “我吃过?”
    “你的确吃过了。”伊莫朗逗他,“只是没吃进嘴里,而让裤子带着鸡蛋上学,‘蛋裤’先生。”
    马福斯追赶伊莫朗一直追到马路中间。艾伯拉罕缓步走在后面,他在设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艾克朗先生叫妻子、女儿和侄女一起到客厅的坐垫落坐,他停顿了很长时间才开口,“有几件事情,你们应当记住。”
    第二章
    “出门时必须穿上这个。”纳舍儿·艾克朗从他带回来的麻袋中拉出了三大块折叠整齐的蓝色方布,分别递给妻子和罗娜、西尔西娜各一块。
    “噢,不!”罗娜闭上双眼,她、还有其他人都立即认出了这些布。
    “我的呢?”哈迪莎问。
    “你没必要穿,你还太小。”
    哈迪莎一直怨恨自己比堂姐小。现在她却能宽慰地松了口气:“好吧!”
    “还要告诉我们别的事吗?”艾克朗太太问丈夫,她在他的脸上读出了焦虑。“还有要说的,是吗?”
    “你们出去的时候必须裹上长袍,而且都必须由家中的一位男士陪同。”
    “如果我们不那么做呢?”罗娜开始提高了嗓门,又很快意识到不妥,就低头看着地板。
    艾克朗先生并不介意女儿的高嗓门,只是简单一句,“你必须这么做!”
    “但是爸爸,”罗娜轻声说,“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
    “说吧。”
    “究竟哪儿有明文规定我们必须穿长袍?哪儿呢?”
    艾克朗先生起身,深显悲愤和无奈,“不管是否有过这种明文规定,如今他们说的话就是规定。”
    “但是……”
    艾克朗先生走到门口结束了谈话。“现在,我应当开店了。今天谁也别出去,出去就会有危险。”
    父亲一离开,西尔西娜扯起蓝色布料的一边,把它展开。
    “看,多美呀!”她摸着盖头周围的网眼和延至前襟的精制刺绣,所有女孩都见过街上的妇女们穿着长袍,但没有一个人真想穿它。
    西尔西娜伸出胳膊把布料绕了几绕。“问题是,你怎样穿呢?”
    “像这样。”
    女孩们转身看法瑞芭。艾克朗,她从头到脚裹在蓝色长袍里,前身正好齐腰。艾克朗太太以前穿过长袍,当时她还年轻,住在几英里外的乡村,还没嫁给纳合尔。她的婚姻是由她父亲和一个在首都经商的老朋友撮合的。她永远也不会忘记她脱去长袍的那**。**次完全没有包裹地走在街上时,她既感到特别自由,又生怕遭受攻击。现在,她重新穿上了长袍,感到了踏实,受到了保护,同时也感觉到了它所蕴藏的新危险。
    西尔西娜很快学会了长袍的穿法,她努力透过厚厚的沙巾向外看,但视线却像被窗户遮挡了一样,纱巾*长端近4.5英寸,*宽处不到两英寸。西尔西娜向右迈一步碰到了坐垫。她又向左迈了一步,却拌倒在地毯上,差点砸碎早餐的盘子。
    “我不穿这个。”她把手举过头项,“什么也看不见。”
    “让我试试!”哈迪莎从堂姐那儿接过长袍模仿西尔西娜的样子。哈迪莎相对她的年龄来说显得又瘦又小,长袍在她脚下一直铺到地板上,“这样穿怎么吃冰淇淋呢?”
    “吃不成了。”罗娜说着把长袍从堂妹身上拉下来,“你这个样子什么都干不成。”
    艾克朗太太掀起长袍前端露出了面容,“你们会习惯的。”
    “我可不这么认为,”罗娜把西尔西娜的袍子放到她的旁边。
    “你会习惯的,你也必须习惯。”
    罗娜在坐垫上坐下来,“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只能坐着,什么事也别做?”
    “你有你的课本,”艾克朗太太脱下长袍,“你可能去不了课堂,但你仍然可以学习,只是对外别声张。”
    “明年我还要上大学呢,”罗娜说着哭起来,“爸爸说我准能上大学。可现在怎么办?”
    艾克朗太太赶紧走到女儿面前,轻轻把她搂在怀里。“宝贝,我不知道,我了解得不够,真的是这样,现在别哭了。我们要坚强,你爸爸和你的兄弟们也需要我们坚强。”
    罗娜抽泣着擦干眼泪,“我要的不是坚强,而是完成学业。我已经这么努力了。”
    “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和我们所能拥有的并不一致。”
    “那么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了,”西尔西娜说,“而且也知道我会得到它。”
    “你想要什么,西尔西娜?”母亲问。谢天谢地,不用像告诉罗娜那样再解释一遍吧:她已经不能再做从七岁起就做的事情了,她可能不会再返回学校,更不用说上大学了。“你要什么?”
    “我要,”西尔西娜非常认真地说,“我要睡觉。”她打着呵欠,“现在就回去睡觉。”
    “真是一只懒猴子。”罗娜低声嘲笑。
    “别把你妹妹比作动物,这不好。”艾克朗太佯装责备,“尤其这样一位高雅、根本不像猴子的女士。”她开起了玩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西尔西娜开始朝卧室走去,“对大家来说是不是一个滑稽、一个美好的夜晚?”
    “请稍等一分钟,西尔西娜。”母亲说,“我想你的意思是要帮着收拾好厨房后再去睡,对吗?”
    西尔西娜转身停下,“您确定我是这样想的吗?”她问母亲。
    “噢,是的,确定。”
    她又走回到妈妈身旁,“那当然,妈妈。”她的声音比巧克力还甜,“我哪会有别的意思呢。”
    四个人开始一起收拾,只花了五分钟就洗好了盘子,也打扫了厨房。罗娜一言不发,西尔西娜喋喋不休地从一个话题扯到另一个话题。
    而哈迪莎想得很简单,“如果我上不了学,”她说,“那就意味着我得回家了?”
    “我不知道,”艾克朗太太边干活边回答,“我们得等等,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我想也许我妈妈需要我在家里为萨米拉的婚礼帮点忙。”
    哈迪莎18岁的姐姐,萨米拉,一个半月后将和村里一个小伙子结婚。这桩婚姻,哈迪莎的父亲约瑟夫同那个小伙子家一拍即合,因为萨米拉和马吉德从15岁起就相爱了。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从小就为自己做出了选择。四岁的萨米拉对五岁的马吉德说,“将来有**你要娶我。”马吉德带着满脸泥土,回答:“会的!”
    现在,这个久远的承诺马上就要实现了,全家人无不期待着这个大喜的日子。
    “很可能,”艾克朗太太把扫帚放回原处,“我们都要出席你姐姐的婚礼。”
    编辑推荐语
    ……这不是一个听起来和讲起来很轻松的故事,但这是一个必须讲述,必须倾听的故事,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够团结起来改变世界,争取和平。
    ——奥拉瑞·欧图努(联合国副秘书长、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秘书长特别代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