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ur 1 *重要的决定
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内,你能做出积极而长久的改变吗?仅仅**之内,你的生活可以发生巨大的变化吗?
这不仅可能,而且极为可能。
本书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前提:影响我们人生的重大改变并非长期逐渐形成,而是归因于某些具体时刻有意识的决定;不是草率的选择,而是坚定的决心所产生的思想及行为的重大变化。
比如,实现减掉二十磅体重的目标你可能花了六个月功夫,其实,早在你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赢得了这场胜利。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改变也要经历同样的过程。
那么,改变究竟是何时开始的呢?就在你决定要改变的那一刻。当你决心面对挑战之时,改变将会逐渐地自然发生。本书要求读者作出真挚的个人承诺。
你并不需要在某段时间内读完此书,而要每小时集中读完一章,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然后做出诚挚的决定,切实改变自己。
你会发现什么呢?如果你在几个重要的领域做出决定,这些不同层次的决定便会相互联系,产生令你无法想象的勇气和力量,进而影响你的事业、身体、人际关系及整体态度。
那么变化何时出现呢?无论你问任何一个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或**专家,他们的答案都只有一个:如果不下决心,什么也不会改变。
继续读下去,你就需要在思想、目标、态度及习惯等方面做出决定。但是,如果没有*重要的决定,即承诺欣然地接受改变,那么所有具体的决定将毫无意义。
你或许会说:“我曾经试过多次,可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
那位三次都未能登上喜马拉雅山的登山者本来也可以这么说,然而,他却只是抬头遥望山顶,说:“你可以打败我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但是,珠峰啊,终有**我会将你征服,因为你永远不会再长高,而我却会变得更加强壮。”
不知你是否知道,任何事物——包括你的身体——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山是同一座山,可是再次爬上之时,你的感受却已完全不同于以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斯曾经说过:“人们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奔流不息,绵延流向大海。
想想大峡谷吧。那些色彩斑斓的峡谷不都是科罗拉多河水日积月累的冲刷而成的吗?河水不停地侵蚀着两岸,直到加利福尼亚的莫哈韦沙漠。大峡谷也在不断变化着——哪怕每次改变一粒沙子。
变化无需害怕,因为它是生命的征兆。如果人体内的细胞不再更新交替,生命也就不复存在。词典中对“变化”的定义是“事物产生的新���况”,说明它是更和替代的过程。
需要改变什么?
凡事无常。你的性格、感情和感觉都在不断变化,然而可怕的是,许多人的大部分变化都毫无目的,没有计划,无法控制。我们不想改变,却往往会吃惊地发现诸多变化,从而感到失望泄气。我们总是被动地疲于应付外在变化,而没有考虑如何改变自己。
人们对变化的常见反应无外乎是换工作、换配偶或换朋友,似乎觉得只有拥有无可挑剔的老板、温柔体贴的伴侣或温馨和睦的家庭,才能事事顺利,却很少有人考虑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环顾左右,你会发现身边有两类人:改变的人和拒绝改变、甚至敌视改变的人。后一类人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华盛顿·欧文的话:“乘车旅行时我发现,经常变换位置,周游各地往往令人愉悦。”
那些发誓永不碰电脑的雇员怎么样呢?他们不是在做毫无前途的工作,就是决定加入数字革命的大潮。只有不断变化的人才会成功,因为他们敢于做他人不敢做的事。
一个公司如果不去改变以适应顾客的需求,那么等待它的只有死路一条。曾有多少次你曾看到“新型改良”的象牙香皂?如果你的牙医拿出一把古老的手术刀而不是高科技的激光器械,你会作何感想?
还记得耶稣讲的那个关于酒袋的故事吗?那些旧酒袋僵硬而干燥,根本没有膨胀的空间。许多人也是如此:他们紧紧抓住老思想,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耶稣警告人们不要“把新酒装进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马太福音》9:17)。
改变需要灵活性、弹性以及乐意用新思想取代旧观念的愿望。
假如有人告诉你,十年以后你的生活会与现在一般无二,你会作何反应?或许你不以为然,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有意识地下决心看到生活的变化。
不能再犹豫了,改变须从此刻开始。正如俗语说的那样:“做出决定,才能学会如何做决定。”
初始之时,要想学会如何决定改变,有四件重要的事情需要牢记:
**,一个切实的决定是好的开始,同时也是进步的表现,即便它是错的。决定开始之后才可以谈到如何实现任务的细节。决定本身就可以释放出你的能量和创造力,从而确定今后的具体实施策略。然而,许多人总是停留在做决定的阶段,他们想知道如何去做,或许还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却没有做出承诺。长期的犹疑不前只会带来怀疑恐惧的恶性循环,不打自败。错误的重要之处在于你从中学到了某些经验教训:不犯错误就永远无法从中吸取教训。
彼得决定在水面上行走,尽管明知他会下沉,耶稣仍然颇为嘉许,让他溺水,因为他深知失败乃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二,错误的决定可以纠正,但“零”决定却永远没有纠正的机会。我们有选择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我们拥有把自己变成傻瓜的自由,同样也有失败的自由。只有能够自由地失败,我们才能自由地审视、探索、成长。然而,如果我们想扩宽视野,就不能选择不负责任地失败。
第三,事情只有处于进展过程中才有指导方向。一辆停泊的车不需要方向,可一旦引擎发动,车轮开始转动,你就可以朝你想去的方向驾驶。同样,一旦你做出决定并开始着手实施,便会体会到操控计划所带来的力量。
第四,只有计划着手实施,人也才会开始行动。如果单纯依赖环境及外界影响,你的生活便会失去方向,没有目的。因此,逃避而不愿决定改变的倾向将会十分危险,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愿行动注定的宿命只有一个——失败。
科学进步来自于研究,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发现背后都有成千上百次的失败。从进步的角度看,失败与研究是同义词。
从何处开始?
查阅地图时,人们的**个问题通常是:“我在哪儿?”想要到达目的地,首先要确定自己当前的位置。
从事咨询行业的人都知道,人们只有发现并接受自己的位置,行为才会随之改变。人们大部分的沮丧经历都源自于他们未能成功处理现实环境。
《圣经》从上帝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观念:上帝并不是先改变我们,然后再接受我们;而是先接受我们,以便可以改变我们。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接受不仅先于改变,而且是改变的动力。只有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我们才会具有更强烈的改变的愿望。
伦敦一位画家从画室窗口俯身向下望去,看到一个流浪汉蜷缩在路边,于是拿出纸笔给他画了一幅素描,但是他画的人却与窗外的流浪汉相去甚远:画中人额头没有皱纹,也没有蜷缩在街边。相反,画中的流浪汉笔挺地站着,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
画完*后一笔,画家便飞快地跑下楼,来到流浪汉身边,对他说:“看,我给你画了张像!”
这个贫困交加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翻了一下身子,问道:“先生,你真的是这样看我的吗?”
“是的,就像画中画的那样,”画家说,“给,这幅画像送给你。”
流浪汉从地上爬起来说:“如果你是这样看我的,那我就会成为这样的人。”
他双手捧着这幅画,身子站得笔挺,说:“先生,我永远不会再沦落街头了。”
所有的人都是自己选择的产品,如果对这个“产品”不满意,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做出新的选择,从而重新塑造自我。有些人往往会说:“如果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我肯定不是现在的境遇。”然后他们就开始为自己的麻烦而抱怨别人或外界环境。事实上,如果抱着自己是受害者的态度,我们将永远无力去改变任何事情。
受害者否认自己具有控制自己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有句俗语说得好:“如果躺在泥窝里打滚,哪怕六英寸深的泥潭也会淹死人。”
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个体可以通过“三元交互决定论”做出某个决定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主要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思想、行为和环境。
外部环境只能影响我们的决定,*终的决定权在于个人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如何将信息加工转变为思想,进而决定具体的行为。知识先于思想,而我们的思想又能引发行为。
重要的事情先做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个小时里,你需要在生活中的特定方面做出长期而具体的决定。不过,在此之前,你必须首先要面对一个*大的决定,要对自己说:“是的,我愿意改变!”因为它是所有改变的基石。
结束本章之前,请你找个地方梳理一下思绪,既可以在家中某个无人打扰之处,也可以独自出门到僻静之处散步。品味书中的要求,详细列出你目前所处的阶段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
从出发点达到终点的捷径上立着一块路标:“愿意改变”。这条路危险吗?是的。会有失败吗?毫无疑问。别人会嘲笑你的决定吗?或许会,除非你把自己的打算与那些跟你处于相同的个人成长阶段的人分享。但无论如何,请你记住:危险并不总是导致毁灭,失败亦非致命,只要罗盘一直指向目的地,走些弯路又有何妨?
阿尔伯特·班杜拉告诉我们,想象*终结果的能力会成为我们手中强有力的工具,可以使我们把个人经历处理转化为内部的模型和形象,进而指导将来的行动。大多数人的某些能力从来未曾发掘利用过,而决心改变的强大意志将会使你沉睡的能力苏醒,绽放活力。
应该做出决定的时刻到来之时,你根本不必别人提醒,因为你自己非常清楚!你甚至也不必开口说“我愿意”,这句话会在你内心深处回荡,唤醒你的思想,你的心灵,从头到脚的每一个细胞。
你准备好接受这样的改变了吗?
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
Hour 2 重新衡量你的价值
如果我们想评估房屋、珠宝或其他贵重物品,可以查阅黄页中的电话号码,找个专业人士估价。但是,如何评估自我价值呢?个人价值的“价格”由谁决定呢?
大多数人都会为自己贴上价格标签,但却往往明显地低估了自己的价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关注的常常是本身的弱点而非强项,失败而非成功。或者,他们把自己拿去与别人对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没有非凡的才华。我缺乏足够的教育。我没有大量财富。”
很少有人对自己满意,他们总是看到自我价值和能力的底线,*终给自己画个大大的“零”,而这种错误的自我审视往往导致精神痛苦。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P.坎门认为,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重要的、积极的尊重”。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尊心往往徘徊于心灵的低谷,而非高高地飞扬在山巅。
自尊转变的十个步骤
切实遵循以下十个具体的步骤,你将会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自我价值。
**步,认识真我。据说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话——“认识自己”,这句话至今仍然还有现实意义。
你真的认识自己吗?你有没有问过朋友:“说实话,你觉得我怎么样?我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哲学教授雅各布·尼德曼博士认为,现代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的自我认知。只有你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
如果你的问题在于缺乏自尊,**的解决方法便是深入到问题内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娜·鲍姆加德纳曾经做过一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的自我认知与自尊心有直接联系。在其中一个实验中,她要求学生提升自我形象,那些自尊心较弱的学生评价自我的方式比自尊心强的人更为积极夸张。但是,当安娜要求他们描述一个密友时,自尊心弱的学生提供的信息较少,说明他们对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方面缺乏信心。
作为自尊心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幸福往往被描述为“内心的自我满足”,因此,客观清楚地了解自我的内心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能力自省并且增强自尊。
第二步,笑对缺点。你见到过“十全十美”的人吗?至少我们没有见过。每个人都有瑕疵,你也不例外。重要的是,不要使缺点变成阻止自己进步的终身障碍。
摩西“拙于言辞”,但这并不防碍他带领以色列人到达上帝的应许之地。
即使耶稣本人也有一些缺陷,可以成为他失败的借口。他出身不光彩,而且生于一个遭人愤恨的少数民族,被叫做“骗子”、“异教徒”以及“凯撒的背叛者”。然而,耶稣知道有一点可以弥补他所有的缺憾——他知道自己是上帝之子。
第三步,正确看待失败。我们小时候都有过失败的经历——学会走路之前跌倒过千百次,长大成熟的道路上犯过万千错误。因此,对失败的态度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可能产生影响长达一生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会使人逃避现实,缺乏志向,沮丧不前。
一位棒球球星击球十次,七次都会打飞,但他依然收入百万美元,依然被人称为英雄。这只是正确看待失败的一个简单例子而已。
你的失败并不值得过分关注和担心,因为失败十分自然,就跟生活本身一样。如果没有失败,那就说明你还没有起步。
第四步。培养健康的自爱!你觉得可以爱自己吗?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艾利希·弗洛姆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爱别人,他也会爱己;如果他只会爱别人,那他就根本不会爱。”
有人问上帝:“十诫中*重要的戒律是什么?”他答道:“如同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他并没有说爱邻人而不爱自己,而是说如同爱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