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学实在论与社会类别
怎样才能够既采取理念主义和整体主义本体论,同时又坚持科学精神或者说广义上的实证主义精神?这一章建构了一条“中间道路”,它构成了我的现代性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
**和**体系是实在的体系,它的本质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探索接近的。接受这个假定包含了“科学实在论”(在本章里简称为“实在论”)的内容。科学实在论是一种科学哲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成熟的科学理论势必指涉客观世界,并且即便是科学研究的客体是不可观察的事物,科学仍然坚持指涉客观世界的原则。理论反映现实,而不是现实反映理论。实在论者常说他们要把“本体论置于认识论之上”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大部分国际关系学理论,无论是主流理论还是批判理论,似乎都以这些假定为前提,所以,大部分国际关系学者至少是含蓄意义上的实在论者。但是,当他们明确表示自己的哲学观的时候,则往往采取反对实在论的立场。1985年**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就科学哲学展开的一场辩论说明国际关系学界对经验主义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即:理论要具有科学性,*终必须在形式上是演绎的。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反实在论形式。经验主义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主导地位如今又受到另一种反实在论思潮的挑战,这就是“后实证主义”,这次辩论在国际关系学界被称为第三次辩论。这场辩论自始至终绝少提到实在论科学哲学,戴维•德斯勒David Dessler)的著作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例外。一个对这次辩论持批评态度的人曾这样说到实在论的地位:“实在论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今科学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本体论观点了。考虑到实在论的这种地位,第三次辩论对它的忽略实在令人感到吃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