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业天才到创业天才
“天才”这一名号,不是可以随便加封的,需要有不同凡响的领悟力和创造力。就学业而言,14岁入大学算不算天才?就创业而言,16岁歼办公司并引入4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算不算天才?成为天才很难,而能够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里都成为人才更属难得。少年得志的陈曦就是这样一个天才。
陈曦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凶获得过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的银牌,被保送进了天津大学的少年班。按正常的发展轨迹,陈曦会走一条学术研究的道路,即使不能成为名贯中外的学者。做一名名利兼收的教授应该说再平常不过了。但外表沉静的陈曦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他选择了退学从商。
实际上,在少年班上学期间,陈曦就开始赚钱了,而且不是小打小闹地“倒卖”点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什么的。当时学校有产学研的产业,对计算机非常精通的陈曦就参与其中,用高科技来赚钱。用陈曦的话来说,他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件难事。
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总有他自己的冲动和拼劲。1997年初,在国内许多人还搞不懂互联网是啥玩意儿的时候,在少年班念数学的陈曦就已经和一帮伙伴捣鼓起自己的B2C电子商务平台。用类似于今天“阿里巴巴”的模式做起了海外贸易。
产品一旦受到认可,自有人心甘情愿地把钱捧上门来扶持你——这就是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时的疯狂状况。一家国外的创���风险投资公司找到陈曦:“说吧,需要多少钱?”老外的计算单位是“Million(百万)”,偏偏陈曦英语还不太灵光,对钱又没什么概念,张口就是:“Four。”心想:4万美金差不多了吧?谁知却是400万美金——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年轻的陈曦毅然告别学校,带领公司进驻天津、北京、杭州,一声令下,400号人群起呼应。
有句话叫“少年得志便张狂”,少年得志的陈曦也曾张狂。一顿饭花数万元为大学食堂里(他常回学校)的所有就餐者买单,有一次甚至花2000元请所有早餐者吃油条喝豆浆。这让这个得志的少年风光无限。
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纵然美妙,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初次创业的豪情与激情日渐归于平淡,陈曦开始渴望寻找下一波的激情与**。1999年,他说服了伙伴,将公司以近千万美金的价格卖给外国人,转而抽身离去。此时,他的身家已暴涨到几千万,而这一年,他不过18岁。
人们也许会惊异于幸运之神如此惠顾这个轻狂少年,但是失败者各有各的失败原因,成功者却总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在陈曦不羁的外表下。我们还看到了80后创业者们共有的那种活跃的思维、创造的激情和**的行动力。
愈挫愈奋是他的人生写照
对于年轻人,人们普遍的赞誉是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做别人所不敢做,普遍的担忧就是:他们经不起挫折和失败。陈曦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从来就不乏挫折,*典型的是自小经常挨打,先是“男子单打”(父亲),后是“女子单打”(母亲),再后来是“混合双打”。由此反映出他的个性的同时,也似乎确实预示着他的人生之路、创业之路不会一马平川。
18岁的陈曦在北京创办了第二家公司——C&L软件,主要业务是开发行业管理软件。跟当时所有IT人一样,他做着一个宏大的计划——上市。可实际操作起来,他自己的公司必定存在种种困难。*快的方法只能是买壳上市。
2000年,陈曦相中了新疆的一家民营集团公司,这家公司已经在当地政府排上了号。按当时的政策,只要争取到一个高科技行业的上市名额,那必定属于这家公司。投资近两千万后,陈曦主导两家公司开始并购重组。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没有想像的顺利。事实也证明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先是原管理刚队反应强烈——接管公司的竟是一个年仅二十岁没仃任何传统企业管理经验的轻狂少年?一些**管理人员甚至扬言跳槽抵制。
接着,陈曦发现:原公司股权结构极其复杂。16个股东形形色色,并且所持股份相差无几。股东大会简商就是拍桌子骂娘大会,谁说话都不算数,开会就互相扯皮。
这还没完,原公司驻全国各地的办事处有300多个员工,每个月仪工资支出就得六七十万……
如此种种,缺乏资本运作经验,仅凭同行引荐和粗略印象就做出并购判断的陈曦,事前不能预见,事后也无法掌控。不久,这家公司就走到了破产清算的边缘。滑稽的是:一清算,负责业务的陈曦资产只剩下50块钱。
天才并非不犯错误,而是能正确地看待和利用错误。在2007年8月份央视经济频道的一个专题节目中,陈曦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锋。就80后的财寓新贵能否成为将来的商业**这一议题,陈曦特别提到了自己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他认为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唯其如此,他以这个年龄少有的平和心态接受了这次失败。在工人搬走了办公室工作区所有能够搬走的东西后,他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静静地沉思了一个晚上。当曙光乍现,新的**即将开始时,他已把这次失败抛到了脑后。
从新疆飞往天津,一路颠簸。一脸疲惫,一心只想飞回那个大门永远为他打开的温暖的家。要知道,这个二十年生命历程中几乎一帆风顺的天才少年,连血管里流淌的都是骄傲。
创业的惨败让陈曦重回大学校园,天津师范大学哲学系的课堂上,就此多了一个独来独往的少年。
上课,一个五十开外的老夫子照本宣科地讲哲学,陈曦掉头就走,然后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待在图书馆里看康德,看尼采,看黑格尔。走在静谧的大学校园,擦肩而过的同窗友善地微笑寒暄,他却沉默,隐约地感觉彼此仿佛属于两个世界。
然而,这次进大学却只读了8个月。8个月后,陈曦对父亲说:“爸,我不念了。”
看着虽然脸上还有几颗青春痘,却已经像树,样挺拔的儿子,父亲心里清楚:大学的格局太小了,外面有更自由广阔的人空等待着他去翱翔,因为他始终放不卜自己心中的梦想。
陈曦选择了“漂”:从大津漂到北京,陈曦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去新疆、西安、成郜等地做一些软件项目,每年大大小小的合同能签下几百万——这样有“价钱”却不能创造“价值”的公司在IT行业里太多了。从北京漂到新疆,陈曦又一次回到大学,潜心研究经济学,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拿到学士学位,完成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
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三进大学,三次创业,在IT这个行业里浸染了七年,身价不菲却经营着没有创意与激情的,事业……23岁的陈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此时他却不知道一个更长远的发展平台正在等待着他。
John是从英国回来的MBA。陈曦和他初次见面是在饭桌上,第二次见面则是在夜上海:二十出头的少年和三十多岁的男人推杯换盏,从国外IT业的风起云涌一直侃到国内市场的低迷,大有谋划天下的气势。不到一个月,只见了两次面。陈曦甚至还没来得及认识另一位合伙人John的朋友,两人就已敲定投资100万元在上海联合创立畅网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让他们不谋而合的是一个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项目:手机网络游戏。
电脑游戏已经成为娱乐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可是,电脑却受时问和空间的限制,不能随时拿出来玩。同时,中国的手机用户却已突破了4亿!可以说,几乎每个会上网玩游戏的人都拥有一部手机,而且,每时每刻部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这是一个已经在国外被验证了的市场。而在中国,这个市场将有多大?陈曦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仿佛找到了生命的出口。
简单地理解手机游戏,就是通过安装一个特定的软件,让一个手机号码类似于一个QQ号码,进入一个类似于QQ游戏大厅的地方,任意两个手机号码之间可以进行互动游戏。
公司成立后的**次例会上,十几名技术人员就开发什么游戏争得面红耳赤,陈曦*后拍板:棋牌类休闲游戏!理由如F:1.从流行趋势上看。先有俄罗斯方块再有《星际争霸》,*后才是《传奇》等网络游戏;2.麻将历史悠久,俄罗斯方块风行数十年不褒,斗地主的版权可以上溯到十几年前……而网络游戏往往只能火爆一两年;3.手机网络游戏相对电脑游戏*大的优势就是可移动性,在3G到来之前,手机网速只相当于1995年拨号上网的时候,棋牌类游戏不会受网速的影响。
陈曦的决策是正确的,可在实现目标之前。他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这个外行看来非常简单的手机软件程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陈曦和他的团队投入的是几百万元的资金和百分百的心血、精力。2005年7月13日,陈曦写道:“产品还没有通过*终的测试,不过我知道快了,就要好了。我坐在办公室透过我的门,看外面忙碌的兄弟们,心里很感动,尽管我什么都不说。”
冷静的思维加狂热的激情,让这个二十多岁的男孩从谷底又走到了创业的**,成就了一个天才少年的创业梦想。在沉静与狂热中遥望彼岸
无疑,在陈曦身上体现着两种**:数学、哲学和经济学的高度逻辑性教育让他外表冷静理智,对己对人都要求苛刻严厉,这种特质很容易让不了解他的人质疑与否定;另一方面,他依然率真如儿童,轻易就能被感动——即使他从不轻易宣之于口。
2005年底,畅网科技开发的**批软件产品上市。软件本身并不卖钱,而是免费给手机用户安装。畅网科技的赢利主要来自5块钱一张500点积分的点卡。与其他增值服务商不同,陈曦首创了一种中问商无法抗拒的模式——与手机买卖捆绑。畅网科技聘请导购小姐在上海的大型手机卖场免费为用户安装。一个卖场卖一部手机或许只有50元的利润,可是通过安装软件的手机用户消费的点卡,卖场可以陆续分到100元甚至200元的佣金。相信任伺一个渠道商都不可能拒绝这样划算的买卖。当然,畅网科技的软件也有免费体验区,用户甚至可以不用购买点卡,一直享受免费游戏。
陈曦平静地说:“我们现在做的是基数,做的是市场份额。”道理很简单,编一个QQ游戏程序也许只要三五个人,可是却没人能撼动QQ游戏的地位。为什么?因为它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等到手机游戏的市场做大了,用户固定了,陈曦再宣布收费,谁也无法抗拒。
有市场就有竞争。包括畅网科技,国内已有五家公司在做手机游戏的研发。对陈曦来说,竞争并不可怕,因为大家选择开发的游戏类型不一样,突破口也不一样。更何况,这个已经开始红火的市场,门槛会越来越高。畅网科技已经和不少大型的连锁手机卖场谈妥条件,进驻上海、广州。还有浙江等地200多个卖场,用户量已经达到500万。
正如《创智赢家》决赛当晚,由36位国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组成的大陪审团对*终捧得100万创业奖金的陈曦做出的评价: “他胜在对IT行业的专注、行业经验、业绩、团队和手机游戏的市场前景。”陈曦渴望做的是手机游戏行业的标准制定者。走在这条先行的路上,说不定哪**就成为烈士。他却开玩笑地说: “还好我们都活着。”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模糊的理想。不可说,无法说,但你相信它的存在,它是冥冥中的彼岸,一个朦胧而美好的远景。所谓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向这个方向确定并且前行的过程,确定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凭智慧,有的凭经验,有的凭别人的引导,有的凭直觉。对陈曦来说,下一步,会是什么呢……
初战失利
但凡不论哪个行业,不论在工作上哪种有所成就的人,无论他多么有天赋,*重要的永远都是个人的努力和冲劲。家庭的影响与个人的努力,成就了李晋吉。
李晋吉的父母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经商,那时的李晋吉刚刚几岁,在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疯玩、疯跑的时候,他已经随着父母东奔西跑、南征北战地做生意。父母不可避免地经常在一起讨论生意上的事情,李晋吉对做生意几乎是耳濡目染,可以说是在生意场上长大的。这就使李晋吉从小就有很强的市场分析力,也就是俗话说的生意头脑,以及比较长远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想法,总是能琢磨出赚钱的门道。
2002年,李晋吉考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计算机。大学里面自由、开放的环境和氛围让他如鱼得水。尽管李晋吉家庭条件还可以,但是他却一直在外面打工,主要就是依靠专业的知识,按照要求替别人组装电脑,然后赚取其中的佣金或差价。他赚的是实实在在的血汗钱。有的客户今天下午给他订单,后天早上就要现货,只有**两夜的时间,还要一件一件按要求挑选部件,并且要尽量做到部件的价格*低,这样才能赚取其中的差价。为此他要往返奔跑在各个商场之间,费劲口舌和售货员砍价,有时忙得**连水都没时间喝,买回来这些部件后自己连夜组装起来,再马不停蹄地给客户送去,把事情做完了才可以拿到佣金。李晋吉就是这样慢慢一点一点地积累,2003年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数万元的资金。拥有了一定资本的李晋吉开始动了创业的念头。
2003年下半年,李晋吉用自己一年来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拉着同寝室考博无望的师兄,合资创办了一家小灵通软件公司,开始了人生当中的**次创业。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开展小灵通业务的时机还很不成熟,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小灵通”这个通讯工具,并且随着小灵通的发展,其弊端慢慢显露出来时,大多数人又不以小灵通为主要通讯工具,而以全球通或联通手机为主,李晋吉创办的这个软件公司仍是业务极少。在坚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看不到转机后,俩人经过商讨后,决定关闭公司。李晋吉创办的**家公司就这么无声无息的以失败告终。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能爬起来,不能反思,不能转换思路,不能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志向而偃旗息鼓,这才是真正的失败。李晋吉在关闭公司后并没有消沉与否定自己,而是痛定思痛,沉思过后转而加盟TOM在线。TOM在线是TOM旗下的一个互联网分支,当时的TOM有限公司已被李嘉诚收购。就是在TOM在线这个港资公司里。李晋吉有机会接触到香港3G的一些业务,后来进而发现香港及日、韩的很多3G业务是可以放在中国的手机上使用的。这个发现让他惊喜不已,把目标转向了手机娱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