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约一百年中,汉语经历了从传统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转型。现代语言学的成果已经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语言不只是一种交流工具,不同的话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世界观,有人甚至声言,语言符号即是人的“存在方式”本身。传统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只是语体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话语操作者不同的文化、文学心态和姿态,它们相当有力地制约着操作者,不管操作者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愿意接受操控。
本书是“译学新论丛书”之一,该书共分6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的历时考察、鲁迅留日前期科技文本的翻译文体、鲁迅留日前期文学文本的翻译文体、鲁迅留日后期及民国初年文学文本的翻译文体。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