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序致**
这一篇相当于本书的自序,作者先阐明了自己写这本《家训》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接下来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证来强调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交代了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③,理重事复,递相模效④,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⑤,业以整齐门内⑥,提撕子孙⑦。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⑧,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⑨;止凡人之斗阋⑩,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⑩。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隋朝人为了避隋文帝父杨忠之讳而将“忠”改为“诚”。
②检迹:检点行为。这是六朝时的习用语,意思是行为自持,不放纵。
③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学者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
④模效:模仿,效法。
⑤轨物:作为事物的规范。
⑥门内:指家庭内部。
⑦提撕:扯拉,提引;引申为提醒、教导。
⑧暴谑(xue):过分的笑闹。
⑨傅婢:保姆,侍婢。
⑩斗阋(xi):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⑩寡妻:嫡妻,正妻。译文:
古代圣贤的著述,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谨慎,行为庄重,要建立高尚的人格并且宣扬美好的名声,这些道理。他们已经说得很完备了。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著作,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模仿.就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都是无谓的重复。现在我又来写这种书,并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是为了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罢了。同样一句话,有的人会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有的人会执行,是因为下命令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禁止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比不上保姆的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争斗,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希望它能胜过保姆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
吾家风教①,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②,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③,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④,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⑤,家涂离散⑥,百口索然⑦。慈兄鞠养,苦���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⑧,颇为凡人之所陶染⑨,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⑩,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⑩,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注释:
①风教:家风家教。
②龆龀(tiao chhn):儿童垂髫换齿时,指童年。龆,通“髫”,指儿童下垂的头发。
③温清(qing):即冬温夏清。温,温被使暖。凊,扇席使凉。这是古代子女奉养父母之举。《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
④锵锵翼翼:行走时恭敬有礼,行为举止小心翼翼。
⑤丁:遭遇。古时称遭逢父母死丧为丁忧。茶蓼(tu liao):茶的味道很苦,蓼的味道辛辣,因此用来比喻艰难困苦。
⑥家涂:家道。
⑦百口:全家。索然:离散零落的样子。
⑧属(zhu)文:写文章。
⑨陶染:熏陶渐染。
⑩少:稍,略。砥砺:磨炼。
11 指:通“旨”,意旨,意向。
12 后车:后继之车,引申为借鉴。《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戒。”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一向严整缜密。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接受了这方面的启蒙和教诲;跟着我两位兄长,早晚侍奉双亲,冬日暖被,夏天扇凉,做事循规蹈矩,神色安详,言语平和,走路小心恭敬,就同在给父母大人请安时一样。长辈经常勉励我,关心我的喜好,鼓励我克服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态度都十分恳切深厚。我刚满九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道中衰,人口凋敝。慈爱的长抚养我长大,历尽了千辛万苦;但他只有慈爱而没有威严,对我的督导不够严厉。我虽然读了《礼传》。喜欢写点文章,但因为与世俗之人交往,受到他们的熏染,所以轻狂放纵,信口开河,而且不修边幅,不注重容貌的整洁庄重。到了十八九岁时,才渐渐懂得要磨砺自己的操行,但习惯已成自然,*终还是难以彻底改掉不良习惯。二十岁以后,大的过失很少犯了,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控制,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夜晚能够觉察到白天的错误,**追悔昨日的过失,我自伤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以致到这种地步。追想平素所立的志向,这种感受真是铭心刻骨,决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读读看看就能体会到的。所以,我留下这二十篇《家训》,以此作为你们的后车之鉴。
教子第二
在这一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他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害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所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诫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②。生子咳提③,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④,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⑤,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⑥,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注释:
①中庸之人:智力平常的人。
②金匮(gui):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引文语出汉代贾谊《新书•胎教》:“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③咳提:指小儿啼哭、笑闹。
④师保:古代担任教导****子弟的官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⑤凡庶:平民百姓。
⑥运为:行为。
译文: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材;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古时候,圣贤的君王就有胎教的方法:妃嫔怀孕三个月时,就要住在专门的房间,眼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不听胡言乱语,她所听的音乐.日常的饮食,都要受到礼仪的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金柜里。孩子出生后,尚未懂事时。就确定了太师、太保,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导他练习。平民百姓纵然不能做到这样,也该在孩子已成幼儿,能看懂大人的脸色、知道大人的喜怒时,对他进行教育,做到大人允许他做才做,不允许他做就立刻停止。这样等孩子长到几岁大时,就不必对他使用笞杖的惩罚了。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见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往往不能这样;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言行,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再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愤怒导致子女的怨恨之情日益加深,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终究会成为道德败坏之人。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正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①,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②。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③?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注释:
①重:难。
②楚挞(ta):杖打。楚,打人用的荆条。挞,打。
③艾: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可供针灸用。
译文:
一般人不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子女作恶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因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用荆条抽打子女,使其皮肉受苦。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一个人生了病,哪有不用汤药、针灸就能治好病的呢?也应该想一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他们难道愿意虐侍自已的亲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啊。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①,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②,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③,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④,暴慢日滋,竞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⑤。
注释:
①湓(pen)城:也称盆口,湓浦,是湓水汇入长江之处,即今江西九江。
②行路:路上的行人,汉、魏、南北朝人习用语,犹言陌生人。
③掩:遮蔽,掩盖。
④婚宦:结婚和为官。这里指成年。
⑤衅:以牲血涂抹器物进行祭祀。
译文:
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湓城时,已经是一位统率三千士卒的将领,年纪也超过四十了,但稍有让母亲不如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因此,王僧辩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管教失当。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父亲就到处宣扬,巴不得过往行人都晓得,一年到头地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做错了,父亲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希望他能够自己改正。这位学士成年以后,粗暴傲慢的习气日益滋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触犯了周逖,被周逖抽出肠子,用他的血来祭战鼓。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①;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②,父子异宫③,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①,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日:“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日:“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注释:
①狎(xia):亲近而不庄重。
②命士:指受朝廷爵命的士。
③宫:房屋,住宅。
④悬衾箧(qie)枕:把被子捆好悬挂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里。
译文:
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呢;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慢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呢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呢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有人要问:“孔子的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淫乱行为的指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不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①。帝每面称之日:“此黠儿也②,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③,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④;尝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⑤,钩盾献早李⑥,还索不得,遂大怒,询日⑦:“**已有,我何无?”不知分齐⑧,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⑨。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⑩。
注释:
①东宫:太子所居之处,代指太子。准:比照。
② 黠(xia):聪明。
③礼数: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
④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⑤典御:古代主管帝王饮食的官员。
⑥钩盾:古代官署名,主管**园林等事项。
⑦询(gou):詈骂。
⑧分齐(ji):本分定限的意思。
⑨叔段:春秋时期郑庄公的弟弟,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的溺爱,行事不守礼制,起兵谋反,被击败,逃亡至共地,因此称为共叔段。州吁:春秋时期卫庄公的儿子,受到庄公的宠爱。庄公的另一个儿子桓公即位后,州吁作乱,自立为君,被大臣除掉。
⑩坐:获罪。薨(hong):古代称侯王死为“薨”。
译文:
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可以和太子相比照。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应当有所成就。”等太子即位之后,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诸侯王。即便如此,太后还认为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进言。琅邪王才十多岁,就骄横放肆得毫无节制,他在吃穿用住等方面都要与皇帝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