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颜氏家训
QQ咨询:
有路璐璐:

颜氏家训

  • 作者:檀作文 注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59311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331
  • 定价:¥17.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志》篇里阐明了自己写这本《家训》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被誉为 “家教规范”。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文章节选
    卷一
    序致**
    这一篇相当于本书的自序,作者先阐明了自己写这本《家训》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接下来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证来强调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交代了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③,理重事复,递相模效④,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⑤,业以整齐门内⑥,提撕子孙⑦。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⑧,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⑨;止凡人之斗阋⑩,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⑩。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隋朝人为了避隋文帝父杨忠之讳而将“忠”改为“诚”。
    ②检迹:检点行为。这是六朝时的习用语,意思是行为自持,不放纵。
    ③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学者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
    ④模效:模仿,效法。
    ⑤轨物:作为事物的规范。
    ⑥门内:指家庭内部。
    ⑦提撕:扯拉,提引;引申为提醒、教导。
    ⑧暴谑(xue):过分的笑闹。
    ⑨傅婢:保姆,侍婢。
    ⑩斗阋(xi):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⑩寡妻:嫡妻,正妻。译文:
    古代圣贤的著述,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谨慎,行为庄重,要建立高尚的人格并且宣扬美好的名声,这些道理。他们已经说得很完备了。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著作,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模仿.就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都是无谓的重复。现在我又来写这种书,并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是为了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罢了。同样一句话,有的人会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有的人会执行,是因为下命令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禁止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比不上保姆的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争斗,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希望它能胜过保姆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
    吾家风教①,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②,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③,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④,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⑤,家涂离散⑥,百口索然⑦。慈兄鞠养,苦���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⑧,颇为凡人之所陶染⑨,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⑩,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⑩,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注释:
    ①风教:家风家教。
    ②龆龀(tiao chhn):儿童垂髫换齿时,指童年。龆,通“髫”,指儿童下垂的头发。
    ③温清(qing):即冬温夏清。温,温被使暖。凊,扇席使凉。这是古代子女奉养父母之举。《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
    ④锵锵翼翼:行走时恭敬有礼,行为举止小心翼翼。
    ⑤丁:遭遇。古时称遭逢父母死丧为丁忧。茶蓼(tu liao):茶的味道很苦,蓼的味道辛辣,因此用来比喻艰难困苦。
    ⑥家涂:家道。
    ⑦百口:全家。索然:离散零落的样子。
    ⑧属(zhu)文:写文章。
    ⑨陶染:熏陶渐染。
    ⑩少:稍,略。砥砺:磨炼。
    11 指:通“旨”,意旨,意向。
    12 后车:后继之车,引申为借鉴。《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戒。”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一向严整缜密。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接受了这方面的启蒙和教诲;跟着我两位兄长,早晚侍奉双亲,冬日暖被,夏天扇凉,做事循规蹈矩,神色安详,言语平和,走路小心恭敬,就同在给父母大人请安时一样。长辈经常勉励我,关心我的喜好,鼓励我克服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态度都十分恳切深厚。我刚满九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道中衰,人口凋敝。慈爱的长抚养我长大,历尽了千辛万苦;但他只有慈爱而没有威严,对我的督导不够严厉。我虽然读了《礼传》。喜欢写点文章,但因为与世俗之人交往,受到他们的熏染,所以轻狂放纵,信口开河,而且不修边幅,不注重容貌的整洁庄重。到了十八九岁时,才渐渐懂得要磨砺自己的操行,但习惯已成自然,*终还是难以彻底改掉不良习惯。二十岁以后,大的过失很少犯了,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控制,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夜晚能够觉察到白天的错误,**追悔昨日的过失,我自伤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以致到这种地步。追想平素所立的志向,这种感受真是铭心刻骨,决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读读看看就能体会到的。所以,我留下这二十篇《家训》,以此作为你们的后车之鉴。
    教子第二
    在这一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他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害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所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诫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②。生子咳提③,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④,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⑤,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⑥,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注释:
    ①中庸之人:智力平常的人。
    ②金匮(gui):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引文语出汉代贾谊《新书•胎教》:“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③咳提:指小儿啼哭、笑闹。
    ④师保:古代担任教导****子弟的官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⑤凡庶:平民百姓。
    ⑥运为:行为。
    译文: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材;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古时候,圣贤的君王就有胎教的方法:妃嫔怀孕三个月时,就要住在专门的房间,眼不看不该看的东西,耳不听胡言乱语,她所听的音乐.日常的饮食,都要受到礼仪的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金柜里。孩子出生后,尚未懂事时。就确定了太师、太保,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等方面的教育,并引导他练习。平民百姓纵然不能做到这样,也该在孩子已成幼儿,能看懂大人的脸色、知道大人的喜怒时,对他进行教育,做到大人允许他做才做,不允许他做就立刻停止。这样等孩子长到几岁大时,就不必对他使用笞杖的惩罚了。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见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往往不能这样;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言行,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再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愤怒导致子女的怨恨之情日益加深,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终究会成为道德败坏之人。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正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①,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②。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③?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注释:
    ①重:难。
    ②楚挞(ta):杖打。楚,打人用的荆条。挞,打。
    ③艾: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可供针灸用。
    译文:
    一般人不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子女作恶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因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用荆条抽打子女,使其皮肉受苦。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一个人生了病,哪有不用汤药、针灸就能治好病的呢?也应该想一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他们难道愿意虐侍自已的亲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啊。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①,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②,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③,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④,暴慢日滋,竞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⑤。
    注释:
    ①湓(pen)城:也称盆口,湓浦,是湓水汇入长江之处,即今江西九江。
    ②行路:路上的行人,汉、魏、南北朝人习用语,犹言陌生人。
    ③掩:遮蔽,掩盖。
    ④婚宦:结婚和为官。这里指成年。
    ⑤衅:以牲血涂抹器物进行祭祀。
    译文:
    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湓城时,已经是一位统率三千士卒的将领,年纪也超过四十了,但稍有让母亲不如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因此,王僧辩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管教失当。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父亲就到处宣扬,巴不得过往行人都晓得,一年到头地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做错了,父亲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希望他能够自己改正。这位学士成年以后,粗暴傲慢的习气日益滋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触犯了周逖,被周逖抽出肠子,用他的血来祭战鼓。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①;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②,父子异宫③,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①,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日:“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日:“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注释:
    ①狎(xia):亲近而不庄重。
    ②命士:指受朝廷爵命的士。
    ③宫:房屋,住宅。
    ④悬衾箧(qie)枕:把被子捆好悬挂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里。
    译文:
    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呢;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慢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呢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呢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有人要问:“孔子的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淫乱行为的指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不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①。帝每面称之日:“此黠儿也②,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③,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④;尝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⑤,钩盾献早李⑥,还索不得,遂大怒,询日⑦:“**已有,我何无?”不知分齐⑧,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⑨。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⑩。
    注释:
    ①东宫:太子所居之处,代指太子。准:比照。
    ② 黠(xia):聪明。
    ③礼数: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
    ④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⑤典御:古代主管帝王饮食的官员。
    ⑥钩盾:古代官署名,主管**园林等事项。
    ⑦询(gou):詈骂。
    ⑧分齐(ji):本分定限的意思。
    ⑨叔段:春秋时期郑庄公的弟弟,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的溺爱,行事不守礼制,起兵谋反,被击败,逃亡至共地,因此称为共叔段。州吁:春秋时期卫庄公的儿子,受到庄公的宠爱。庄公的另一个儿子桓公即位后,州吁作乱,自立为君,被大臣除掉。
    ⑩坐:获罪。薨(hong):古代称侯王死为“薨”。
    译文:
    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可以和太子相比照。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应当有所成就。”等太子即位之后,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诸侯王。即便如此,太后还认为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进言。琅邪王才十多岁,就骄横放肆得毫无节制,他在吃穿用住等方面都要与皇帝相比。
    ……
    目录
    卷一
    序致**
    教子**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二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三
    勉学第八
    卷四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六
    书证第十七
    卷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编辑推荐语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书系”。
    本套书系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遴选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书目,加以注释、翻译,**大家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