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龙
我**青山七惠女士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在读这部小说时,我竟然忘记了这是候选的作品,而进入其中,仿佛自己成了主人公。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对话写得很真实,渐渐地又为作者的观察力,或者说是眼光的准确性感到惊喜。《一个人的好天气》这部作品的“核心”场所是这样设定的:主人公寄宿的房屋“小院篱笆墙对面就是地铁站,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
小说一开始就很不经意地介绍了这个小站。之后它又多次出现在与主人公心情相对应的各种场合,就连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结尾也出现了。这个车站的站台,是作者依据自己的眼光和观察力“构筑”的,而且它在整个作品中还具有标志性建筑般的象征意义。主人公以这一场所为媒介,眺望世界,描绘别人眼里的自己。
我想作者并非“有意识地”设定这一场所及其意义的。应该说是凭借直觉捕捉了无意中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
一个作家,是要通过磨亮视线,接触从比意识或理性更深一层的领域浮现的东西,并将其掬取来。
大都市的孤独感(石原慎太郎)
纵观近日社会上发生的诸般不详事,可谓和平所酿造出来的有毒产物吧,令人感到人类以自我为原点生存下去的人生反命题的丧失。战争、大骚扰、对于生命的希求、贫困、伟大思想的消亡,等等,这些的丧失,相反地,使人们疏离,夺走人们之间的联系,把各自变成软弱的存在。尤其在大都市,更为严重。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把在这样的都市里生活的、年轻女性的一种被虚无感证实了的孤独感,决非严肃地,而是始终以一种都市的轻松笔调描写了出来。
这种虚无感,体现在把香烟等对方的小东西昧起来,或者与在眼前出现了又消失的男友们那从*初的邂逅开始便令人预感到不久就要分手的交往。在这样一种都市特有的、爱人和住所等不可避免的流转中,**静止不动地支持着她的,是房主老太太,和同样几乎看透人生的老太太的恋人,作者把这两个人物作为反讽的存在来描写。
把寄宿地设定在位于东京都**车站站台近旁、被开发大潮遗忘了的小路深处的一所独门独院,也很取巧,尤其是从这所房子仰望许多人来来往往的外界的表象——车站的视线,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在如今成为评委之一的村上龙先生色彩鲜明强烈的出道之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经过一夜纵情狂欢,主人公一番酣睡之后迟迟醒来,蓦然望见敞开的门外的世界。那段有关外界的描写,就像是一幅**的设计草图。青山七惠对于车站的描写与那段杰出得像绘画的描写,有相通之处。
我对这位作者感到兴趣的是,今后,她跨出目前所处的世界,在外界与他人如何相遇,相遇之后如何剧烈地深深地受伤或得偿所愿,那种或痛苦或欢喜的体味,她又将如何去描绘。
好小说的写法(河野多惠子)
在本届评委会上,从*初的投票开始,《一个人的好天气》得票数就多。后来,评委们就全部候选作品进行了仔细的审议,*终还是决定把奖颁给《一个人的好天气》。其他候选作品写得也很卖力,各自也有某些可取之处,但却没有一部具备与这部作品竞争的能力。
获奖作品写得很平静。这位作者把该看的地方都认真仔细地看了;没有多余的笔墨。她也知道,小说是用来表现的,不是靠道理去说明的。譬如,“我”有偷盗癖,时常要从身边的人那里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作者完全不写理由或原因。看起来,那似乎与孤独感或欲求未得满足有关系,但又让人自然地感觉到,那是受了一种尚不至此的心情样东西的支配。作者是一位极其年轻的人,但她写的时候却完全没有炫耀年轻和青春的样子。我在这个人身上感到了真正的早熟。我还欣喜地猜测,通过写作这部好作品,她大概已经知道好作品的写法。
好小说的写法,只有在写出好小说的时候才能明白。就像自行车的骑法要在骑得非常好的时候才能明白一样……然而与骑自行车不同,写出好小说的体验,此后并不总是通用的。即便是已经拥有半个世纪以上创作经历、也写出了许多好小说的某大家,也会不小心感叹“忘了小说的写法了”。
隐藏写作意图的能力(高树信子)
《一个人的好天气》写到年轻女性似有还无的孤独感,令人心揪紧。
这不是一部由观念而形成的作品,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摊开高品质感应装置,把该采集的信号采集过来,以自然体的形式编成一个故事——看似如此,实则证明了相当的实力。
拿循着四季的变迁描写女性变化这一手法来说,在写主人公与七十岁男女在意识上的相合或分歧、偷盗癖及收藏癖时,既没耍小聪明,也没铺陈说明,便将她的寂寞传达给充分地读者。这些地方,要点俱备,写作意图却隐藏了起来。
女主人公二十岁,她母亲大概四十几岁吧。这位母亲去了中国,考虑要不要再婚。和主人公共同生活的吟子好像已年过七十,却还在谈恋爱,在和男性交往。这部作品不动声色地叙述了三代人的恋爱进行时。主人公失恋后嘟囔:“老年人真狡猾。年轻人什么好事都轮不上。”一语说尽年轻女性的真情实感,的确道出了当今年轻人的心声。
自然体的胜利(黑井千次)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是一部予人好感的小说。作者以静静的笔触描写一名二十岁自由职业者“我”寄宿在一位七十多岁远房亲戚家,度过从春天开始的一年时间。在这期间,女主人公先后被两个男朋友抛弃,那种痛苦和忧伤也是淡淡地流过“我”身体。恐怕这是因为“我”的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吧。毋宁说,是对于真正的生活的预感在强有力地支撑着作品。预感的影子鲜明地浮现之处,让人感觉到有一股力量。
自立物语 以铁路和车站为舞台装置(斋藤美奈子(文艺评论家))
关于本届芥川奖得奖作,我也听说了许多的感想。如,“虽说博得了盛赞,但好在哪里呢”、“讲的应该是一个女孩的自立故事吧,总觉得味道淡了点”。还有必定针对年轻女作家而来的、“这样的不是文学”。
我要说,那说明你的文学观太老。尽管芥川奖评委的思想也很老派。一部小说的读法存在各种各样的角度,试着以铁路和地铁站为轴心,来读一读《一个人的好天气》吧,你会看到稍许有些不一样的景色。
春天,20岁的“我”开始在比自己年长50岁的吟子家寄宿。这个家紧邻私铁车站,中间只隔了一条小路。从这边看得见电车,从站台的一头看得见这个家。这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故事的舞台。
夏天,“我”开始在这条私铁沿线的笹冢站一间小卖店打早工。后来,她和同在一个车站打工的藤田君恋爱了。他打的是协理员的工,在早上上班高峰时段,在“我”对面的站台上把人们推进电车。两人关系越来越亲密,不料到了秋天,乌云罩住了他们的恋情……
在这里,我不想打什么俗气的比方,把铁路比作人生,但车站的风景确实也与书中人物相重合。
吟子站在檐廊上,望着车站的方向。
“刚才的老爷爷走了吗?”
“现在就走。瞧,来了。”
吟子挥着手。站台那边,那个老人也挥着手。
如果说这就是吟子,那么,年轻的“我”还在笹冢站的站台上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
“有时候我特别羡慕坐在车里的人,羡慕他们坐车去什么地方办事。可我只有笹冢站可去。”
有了这些作铺垫,她找到正式工作搬去别的私铁沿线,还有透过车窗眺望吟子家的*后场景,也将使你感到别有一番滋味。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找到了吟子家所在的地铁站。那是东京私铁、京王线的快车都不停的一个小站。站名保密。可不能惊吓了吟子呀。
(《朝日新闻》,2007年3月11日) ★ “飞特族”(Freeters)青春自白
★2007年芥川奖夺冠作品
★日本*受瞩目畅销小说
在当选为获奖作品的《一个人的好天气》中,主人公(一位二十岁的女性)内敛的感情贯穿始终,令小说奏出一种静静的、哀愁的基调。而且,这一基调没有从现实社会这个基点游离。中间部分有嫌冗长之处、小说过长,这两点虽是缺点,但读完后,甚至连这,也化作了表现青春的、倦怠的生命力的、一种节奏。
——《倦怠的生命力》宫本辉
2007年芥川奖夺冠作品,日本*受瞩目畅销小说,“80后”新锐女作家青山七惠的第二部力作。描述了20岁的女主人公知寿与71岁的远房亲戚吟子共同生活的一段日子。生动地反映出了许多日本年轻人不愿工作,只想做不担责任的自由职业者“飞特族”,但却饱受生活与情感的困扰。
目前,日本年轻作家不是大写通俗爱情公式似的手机小说,就是性爱花招多的情欲小说,再不然也是情节高潮起伏不断的剧情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这样如此清淡的细节小说,可谓别具一格。因此,在芥川奖评审会上,八位评委中就有六位,将票投给了这部作品。向来以严厉著称的芥川奖评委石原慎太郎和村上龙此番都对《一个人的好天气》宠爱有加,两人还破例共同在记者面前称赞这部作品。石原称它以一种都市的轻快笔触,刻画出了主人公表现为某种虚无感的孤独,堪与村上龙的代表作相媲美;村上则盛赞作者的观察力,作者视线投放之准确使他感到一种舒服的惊讶。也有评论认为《一个人的好天气》继承了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人的“私小说”传统。
我**青山七惠女士的《一个人的好天气》。在读这部小说时,我竟然忘记了这是候选的作品,而进入其中,仿佛自己成了主人公。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对话写得很真实,渐渐地又为作者的观察力,或者说是眼光的准确性感到惊喜。《一个人的好天气》这部作品的“核心”场所是这样设定的:主人公寄宿的房屋“小院篱笆墙对面就是地铁站,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
小说一开始就很不经意地介绍了这个小站。之后它又多次出现在与主人公心情相对应的各种场合,就连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结尾也出现了。这个车站的站台,是作者依据自己的眼光和观察力“构筑”的,而且它在整个作品中还具有标志性建筑般的象征意义。主人公以这一场所为媒介,眺望世界,��绘别人眼里的自己。
我想作者并非“有意识地”设定这一场所及其意义的。应该说是凭借直觉捕捉了无意中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
——村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