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元旦,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到了岭南,去了广东和广西,他和其他许多旅游者一样,对于这两个省的印象截然不同。为了对抗南京的蒋介石,两广的当局一直团结得像兄弟一样。当红军过境时,他们恐惧的倒不是夺路而行的红军,而是尾随而来的南京军队。
从**苏区撤退两个月后,**红军承受了****的失败。湘江一战,亲历者至今回忆起红军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悲壮一幕,仍然是心有余痛。1935年的1月,在贵州的遵义,红军的将领们无法忍受这样重大的伤亡,拥护毛泽东复出。毛泽东的复出,后来被公认为红军、共产党乃至中国命运的一大转折点。但在当时,奇迹并没有出现,为了摆脱追兵,衣着单薄、营养不良的红军队伍不得不向越来越荒凉的西南、西北方向寻找生路。在那一带,他们的敌人与其说是国民党的追兵,不如说是大自然的严酷考验,饥饿、寒冷、草地等各种因素都在威胁着这支人数越来越少的军队。
1935年,蒋介石的政府对日本曲意承欢。日本外相广田刚提出亲善外交,蒋介石、汪精卫就立刻附和,双方军政高官频繁互访民间的经济代表团也你来我往,中日关系出人意外的迎来了小阳春。也许,这一个中日关系由公使升格为大使是*有讽刺意味的一幕。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