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309039139
[十位:7309039130]
页数:285
定价:¥29.00
店铺售价:¥6.30
(为您节省:¥22.7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33916791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5 10:03:12]
林**
珠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2 12:42:51]
吴**
厦门市
-
100分
满分
买家很懒,没有填写任何评论!
[2024-11-12 01:32:18]
区**
广州市
-
90分
优秀
不错
[2024-11-05 18:15:19]
1天后追加:好
排**
贵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3 09:08:44]
高*
深圳市
《旅游文化学》内容提要:
追寻古人足迹,回溯文化源头,人类自从文明史源初走来,从没停止过追寻和拓展生活空间场所的脚步。旅游不仅体现出社会限制和家园疆界的突破,同时意味着民众对异乡的知识的认知。《旅游文化学》除绪论与综论外共分六章,论述了旅游文化学学科的理论、旅游的主体——一定文化的负载者、旅游地生态文化系统、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人际交往与文化传播、旅游文化震惊和文化冲突等。《旅游文化学》的特点是配合案例,同时提供阅读材料及文化链结,使全书更通俗、更完整。
《旅游文化学》适合各大专院校旅游等专业师生,广大旅游爱好者。
《旅游文化学》图书目录:
绪论 追寻古人足迹,回溯文化源头
一、迁徙的足迹
二、神话的启示
三、智者的业绩
**章 旅游文化学学科和核心理论
**节 旅游文化学的理论构成及学科归属
一、旅游文化定义及其思考
二、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体系构成
三、非定居的全球趋同的旅游生活
四、休闲、游憩与旅游一体的学科
[阅读材料l-l 美国**大学旅游学研究和专业归属]
第二节 旅游文化学的支撑学科
一、旅游学文化内涵的学科化研究
二、文化社会学对目的地的文化研究
三、专注于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交流学
第二章 旅游主体是一定文化的负载者
**节 人是文化的产物
一、人类起源和文化起源同步
二、自然环境是影响文化创造的**变量
三、区域性文化特征与民族性格
第二节 主体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品味
一、主体的文化身份与人格个性
二、东西南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阅读材料2-1 中原文化,忠义厚道]
三、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阅读材料2-2 为旅游的生活]
第三章 旅游地生态文化系统:村落与市镇
**节 农耕经济为基础的村落文化
一、村落文化的起源
二、村落聚居地的一般特征
三、村落文化举例:徽州与黔东南
第二节 文化、文化丛和文化区域
一、文化与文化创造
二、文化层与文化丛体
三、文化圈与文化区域
第三节 市镇起源与繁荣的商贸文化
一、商业、手工业兴市
二、开放带动了移民
三、河运促进了商贸
四、繁华商贸誉满九州
案例思考1 江南古镇,碧波中的一叶
一、石桥廊棚水中游
二、粉墙黛瓦居家人
三、水乡明珠永留存
第四章 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
**节 城市的文化生态系统和早期城市
一、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
「阅读材料4-1 北京的门,又多又大又雄奇」
二、西方早期城市的历史观察
[阅读材料4-2 城堡山中世纪的布达佩斯]
第二节 城市形象的改造与观赏
一、旧城与新区,城市形象的评价
二、生态与通达,城市形象的感悟
三、城市景观与空间序列的美
第三节 城市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一、感悟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
二、北京、香港、巴黎和纽约的文化特色与精神品位
案例思考2 中国民居与北京四合院
一、我国各地民居择英
二、四合院,中国民居建筑的代表
三、北京四合院与胡同游览
第五章 人际直面交往与文化传播
**节 旅游,当代民间跨文化交流活动
一、跨文化交流与当代世界旅游大趋势
二、旅游,在异质文化中的交往
[阅读材料5-1 我在原始部落走婚]
第二节 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法则
一、旅游带动的文化扩散
二、文化涵化和涵化因素
三、文化涵化的一般优势法则
第三节 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
一、旅游跨文化整合
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转型
三、旅游主体文化身份的转型
案例思考3 民族旅游和旅游民族
一、他乡期待:旅游启程前的“异者幻像”
二、现场观赏:展演互动中的身份转移
三、村寨旅游:客人进门后的日常变异
四、分析与结论
第六章 旅游文化震惊和文化冲突
**节 旅游交往中主体的文化震惊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
二、旅游者的文化震惊
三、文化震惊产生后的障碍
「阅读材料6一1 感受萨乌那」
第二节 文化震惊的原因与理解
一、文化震惊的心理探索
二、种族**主义和文化相对论
三、对跨文化的理解和适应
[阅读材料6-2 一位文化学者的意大利之旅」
第三节 旅游在我国民族地区产生的影响
一、利弊影响的分析和关注
二、超容量接待引发的文化冲突
[阅读材料6-3 权力边缘的曼春满]
综论 当代休闲消费:演绎文化的产品
一、当代文化消费趋势
[阅读材料综一五环球嘉年华登陆上海」
二、休闲文化与休闲生活
三、走向后现代的文化消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旅游文化学》文章节选:
二、东西南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品味。这品味或许就是长期因地理环境和文化熏陶而成的个性特点。
北京地处北方内陆,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春天沙尘弥漫,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寒流滚滚,惟有秋天,天高气爽,比较可爱。据说,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此地市民身居京畿之地,首善之区,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宏伟整齐,老北京建筑极尽**气派,所以北京人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的心态体味人生。居高,故睥睨世界,纵横捭阖,尤其在“地方上”的人面前,盛气凌人;玩世,故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于是侃爷辈出,背上了“京油子”的恶名。
上海人的品味就大不同于北京。上海商业繁华,建设突飞猛进,高楼林立,霓虹闪耀,除香港外可算国内*具现代大都会气派的城市。上海人的公民素质和敬业态度在国内各城市中亦算**,服务业可见一斑。在公共场合,上海人也总是衣冠整洁、修饰得体。遇到纠纷,至多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很少大打出手,对此,北方人多有不屑,以为这是上海人孱头的表现。上海人在外地人(外国人除外)面前也颇为自负,但与北京人不同。北京人总把外地人视为下级,斥得理直气壮,骗得正气凛然。上海人则把外地人视为乡下人,即使内心不屑,也很少粗暴对待。相反,如果有外地人遇上麻烦,上海人大多还能援手相助。上海人私交比较理智,做事善于权衡利弊,注意与人保持距离。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和武将。上海女人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和,很有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烈女”,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常常被丑化为“小男人”,其实,他们有鉴赏趣味,懂得尊重女士,体贴妻子,似把西方的绅士遗风中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
我们再来看广东人。广东地处华南,其原住民外貌更多地带有马来人种的特点。有人说食在成都,也有人说食在广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成都小吃遍地,吃的花样百出,而能够在“吃”方面与成都人相媲美的,非广州莫属。与成都人相比,广州人吃得更“野”,从蛇到鼠,从猴到虫,几乎什么都敢吃。这也反映了“南蛮”“食蛇民族”的某些野性。 人是动物。这话无论从物理学或人类学来说都是对的。人的本质就在行动。“树挪即死,人动则活”。中国的古话也很早就叙说过这样的道理。
依据人类学的现行说法,人类祖先*早在非洲发源。后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人类开始走出非洲,向四方扩散,成为如今广布全球的物类。以此推测,早期的人类移动,主要受自然界的食物牵引,范围限于资源数量、种群规模和获食能力。一般来说,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特定的人群和个体大多会有较为稳定的生活区域。除非生态环境发生剧变,人类不会轻易作出长距离空间转移的决定,尤其不会到生计艰难的地方去。
后来人类发明了驯化植物和动物的方法,从而不仅改变了食物来源并也转变了自身,即分别演变出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和以放牧为业的牧民等不同“族群”。在新演化出来的生存方式里,农民开荒种地,春播秋成,精耕细作,乐业安居。这种农耕类型的群体,多依大河流域繁衍,念土思家,重守成,轻迁徙。在东亚内陆,经过漫长岁月的陶冶承继,形成了费孝通所言之“土地捆绑”的文明。而在大漠草地,牧民们居无定所,跟随自己赖以为生的牛羊,逐水草而行,无论日常活动的半径还是总体移动的空间,都大大胜于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过农牧民之外,人类还演化出另一种靠海为生的类型。他们或下海捕鱼,或出洋贸易。而相比之下,后者的游历范围显然又超过了草地牧民。
中国的文化,自秦汉以后便越发以农耕为主,并滋生出“我为**、四方荒野”的心界。秦始皇大筑长城,分割了城墙内外农、牧两种类型。墙外的游牧部落,平时在各自的冬、夏草场生息,战时则彼此联盟,纵马驰奔,游动在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突显着自由自在、游动不拘的习性。长城里面的农民,不但受着土地的捆绑,还遭到**集权的诸多控制,越来越丧失人作为“动物”种类的迁居自由和行走天性。到了明清时代,政府不但在全国强化编户管辖,甚至在各地遍设关卡,强令不得不跨地经营的民间商贾,必须先向官方领取印照,验证放行;在西南地区甚至规定马贩出行“伙伴不得过十人”,违者惩办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