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9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1 2 589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流年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官渡区 黄土坡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旧书,购买多本多仓库发货,多本可优惠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店铺介绍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张新平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管理学导论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9787544407953 [十位:7544407950]
页数:265      
定价:¥31.00
店铺售价:¥33.50 (为您节省:¥-2.50
店铺库存:6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教育管理学导论》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教育管理学中的一些*为基础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方法论和研究方式、理论进展与发展趋向等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讨论。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论述系统,力图将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置于全球化这个背景中予以讨论,旨在借鉴国外教育管理学探索的既有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思考我国教育管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管理学导论》图书目录:
自序
**章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1 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矛盾
1.2 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
1.3 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其争论
1.4 教育管理现象的属性分析
1.5 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理解性和批判性及其关系
1.6 教育管理学的新构想
第二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关联
2.1 关于教育管理学性质的不同认识及其简要评论
2 2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2 3 教育管理学的关联
第三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3.1 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内涵和根本问题
3.2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研究的现状与缺陷
3.3 学校组织观及其隐喻
3.4 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
第四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典型方式
4.1 教育管理研究的思辨研究方式
4.2 教育管理研究的实证研究方式
4.3 教育管理研究的实地研究方式
第五章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展及发展趋势
5.1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展
5.2 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学导论》作者介绍:
张新平,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教育管理研究》与《中小学管理》杂志编委。
专业方向为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领导与管理,主要开设“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及“西方管理与教育管理思想史研究”等课程。先后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育组织范式论》(2001)、《教育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对基层教育行政的个案研究》(2003),《教育行政组织原理》(副主编,1996),译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合译,1988)、《学校经营管理》(主译,2003)。主持并完成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定**一般项目1项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等系列论文曾获200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