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ISBN:9787531721888
[十位:7531721880]
页数:1033
定价:¥198.00
店铺售价:¥49.50
(为您节省:¥148.5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841161209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07 10:12:10]
吉林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05 16:55:35]
李**
许昌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6 10:08:03]
罗**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4 15:44:34]
廊坊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4 11:05:09]
曹*
濮阳市
《四书五经(全四册)》内容提要:
我国自古就是个重视典籍的**。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字本身的偏爱,文字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日常心境的快乐,进而又能于此获取知识,通晓道义;另一方面则出于对传统的偏爱,既然无法以单纯的记忆去保存和回溯传统,那么书籍自然便成为再现传统,认识传统的*佳载体。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淳熙年间,我国**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并为它们作了注解,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由此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必读书。《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因《四书》和《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必读之书,所以后人将其合刻为《四书五经》。明代已有学者将“四书五经”用于书名,可见《四书五经》合刻本不会晚于明代。
《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正宗传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四书五经”成了金科玉律,儒家
《四书五经(全四册)》图书目录:
四书五经(**册)(绣像本)
大学
大学
中庸
中庸
论语
卷一
学而**
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孟子
粱惠王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梁惠王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四书五经(第二册)(绣像本)
四书五经(第三册)(绣像本)
四书五经(第四册)(绣像本)
《四书五经(全四册)》文章节选: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第31篇,它和《大学》一样,都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颐、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孔子的孙子、战国初年**的哲学家、思想家子思。
《中庸》是儒家论修养境界的一部伦理学著作。此书在汉代时,被收入《礼记》一书作为其第31篇,至宋代,朱熹又从《礼记》中将其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成为宋代以后封建正统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中庸》讲的是儒家处世哲学。“中庸”二字今译,相当于“适度而得体”,朱熹对其的解释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全书仅数千言,言简意赅,文章短小精悍,文笔凝炼犀利,结构严谨。在此书中,子思对孔子的“中庸”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发展:
一、率性之谓道。《中庸》开篇即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对儒家提出的性、道、教作了解释。
二、君子诚之为贵。“诚”是指真心实意地履行道德的信念。《中庸》讲诚,把诚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根本,认为性、道、诚三者依靠诚的信念才能发扬光大。所以,《中庸》把“诚”视为*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实践的动力。
三、君子慎其独。即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独处的情况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道。
四、尊德性道问学。这也是讲修养方法问题,从天性至诚到明白了解是基于人的本性,从明白了解到达“诚”的境界谓之后天的教化。
五、极高明而道中庸。即以中庸为道德行为的*高准则。
《中庸》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内容含有辩证法的成分。“中庸”是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普遍的、切合实际的、*高的准则,它主张矛盾的协调与平衡,强调矛盾的同一。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仍可用来帮助人们进行思维活动。但是《中庸》中的“过犹不及”因其无科学规定,只凭直觉与经验而极难掌握,这就容易蜕变为无原则的妥协与折衷,同时这也正是中国近代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批判中庸思想的一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