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6.6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1 2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董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吴忠豪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303071258 [十位:7303071253]
页数:447      
定价:¥40.00
店铺售价:¥9.20 (为您节省:¥30.80
店铺库存:5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内容提要: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编写时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一、鲜明的时代性。教材以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阐述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新观念,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教材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等,力求将视线放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沿,反映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研究成果,概括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以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学”的方法规律研究。语文教学论应该反映“教”和“学”两方面的规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教师的“教”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学”是“教”的主要依据,“教法”必须服从“学法”。本教材比较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研究,努力探索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深入研究学生识字、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能力的形成规律。在研究学生“学”的规律的基础上,认识教师的教法规律。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门课程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学习目的在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高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理想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应该是:既要有相当的理论高度,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图书目录:
**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节 小学语文课程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三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涵义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概述
第三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四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实施建议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材
**节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介绍
第四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节 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能力的原则
第三节 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第四节 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发展、互相促进的原则
第五节 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互相促进的原则

第五章 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发展
**节 发展理论的概说
第二节 小学语文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第三节 语文学习与情感态度的培育
第四节 语文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六章 小学生语言学习和语感培养
**节 小学生语言的学习
第二节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第七章 小学生语文能力
**节 语文能力概述
第二节 语文能力的构成
第三节 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第八章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节 语文学习方法概述
第二节 小学生识字的方法
第三节 小学生阅读的方法
第四节 小学生习作的方法

第九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节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 学期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节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四节 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
第五节 课堂板书的设计
第六节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

第十章 识字教学
**节 识字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识字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 识字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第四节 识字教学实验

第十一章 拼音、写字教学
**节 写字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 写字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 写字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第四节 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二章 阅读教学
**节 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方法
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过程
第五节 阅读教学的主要实验

第十三章 习作教学
**节 习作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 习作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 习作教学的过程
第四节 习作教学实验举例

第十四章 口语交际教学
**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第四节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第五节 口语交际教学实验举例

第十五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和目标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分类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第四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第五节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第十六章 现代语文教学技术
**节 现代教学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节 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节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小学语文学习评价实施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
后记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章节选: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
“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新的提法。“素养”既强调先天禀赋,强调遗传;又强调后天养成,强调教育;强调知识、能力、品德等是靠平常学习修养而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显然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应该获得哪些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阐述,我们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一、人文素养方面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一代新人的**条件,因此各门课程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课程教育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语文课程。我们知道,任何课程都有教育功能,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共性,是教学的客观规律。而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课程,其特点更多地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课程的教育功能有共性的一面,但更有其个性的一面。因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由这门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这门课程所学习的对象——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交际的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等人文价值。语文课程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感,其人文素养教育的功能伴随始终。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在获得语言的同时,文章中杰出人物的形象或动人的情节或优美的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学生的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所以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思想、情意、审美方面的教育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