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5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 1 0 0 3 34 1127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田辉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72908533 15991729249    地址: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区 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西门对面盛世商都C#112
促销广告:本店库存准确,每天两次发货。部分地区满39包邮。详情见公告!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满足包邮的用户必须先下单,客服后台改价,然后再付款。不下单客服看不到您的订单,就没法改价包邮哦。
为了回馈广大新老客户,晨阳书店特开展“部分地区满39包邮”活动,包邮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安徽、天津、广东、山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详情请咨询客服。

本店库存准确,可直接下单。下单付款之后请一定把收货地址、姓名、电话、邮编等信息通过QQ告诉店主!
店铺介绍
本店经营二手书十余年,致力于二手书第一品牌。本店经营种类繁多,价格便宜,信誉度高,兼营批发和零售,团购从优!主要包括:教材、教辅、理工类、文史类、经管类、计算机类、外语类、社科类、建筑类、医学类、公务员、等级考试等。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陈银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福利(第二版)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300109053 [十位:7300109055]
页数:373      
定价:¥32.00
店铺售价:¥9.60 (为您节省:¥22.4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72908533 1599172924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社会福利(第二版)》内容提要:
本书阐述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将社会保障看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分上、中、下三编队社会福利进行了全面、系统、概括的梳理。
上编“社会福利概论”(1-4章)介绍了社会福利的基本理论、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探讨了社会福利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社会福利水平及其测定、社会福利基金及其管理。中编“社会福利分论”(5-8章)分别阐述了老人社会福利、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残疾人社会福利、职业福利等。下编“改革与发展”(9-12章)研究了社会福利与贫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发达**以及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等问题。
《社会福利(第二版)》图书目录:
导论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上编 社会福利理论
**章 社会福利理论
**节 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福利**”论
第三节 社会福利理论的多样化发展
第二章 社会福利制度及其经济基础
**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及其作用
第二节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社会福利管理体系
第四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三章 社会福利水平
**节 社会福利水平及其制约条件
第二节 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定
第三节 社会福利水平的“度”
第四章 社会福利基金管理
**节 社会福利基金管理概述
第二节 社会福利基金的筹集、支出管理
第三节 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管理
第四节 社会福利基金的监督
中编 社会福利分论
第五章 老人社会福利
**节 老人社会福利的含义与内容
第二节 发达**的老人社会福利
第三节 我国的老人社会福利
第四节 老人社会福利展望
第六章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
**节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节 妇女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福利
**节 残疾人社会福利概述
第二节 发达**的残疾人社会福利
第八章 职业福利
**节 职业福利的含义与内容
第二节 职业福利的实施与管理
第三节 职业福利与社会福利
下编 改革与发展
第九章 贫困与社会福利
**节 贫困及贫困的测量
第二节 我国的贫困问题
第三节 社会福利制度对贫困的缓解
第十章 社会福利社会化
第十一章 国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第十二章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参考书目
**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社会福利(第二版)》文章节选:
**章 社会福利理论
**节 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思想的起源
社会福利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否定社会救济制度到主张**福利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否定社会救济制度的福利经济思想
英国是*早进行资产**革命、实现工业化的**,也是*早较大规模地由政府出面干预福利事业的**之一。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Poor Law)以法律的一形式将救济贫困由私人义务(宗教机构、同业行会)转变为社会公共责任,并规定了救济贫民的福利措施。该法案要求各级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用这种收入给无力谋生的人发放救济,并负责组织失业的成年人从事劳动,安排孤儿当学徒等。此后,英国政府又通过一些相应的法规,对《济贫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1601年颁布实施的《济贫法》是一个典型的工农业社会过渡时期的法案。这一法案具有很多建设性的成分,如规定了社会救济的责任领域,即每个教区都只负责本区的成员,这种以居民身份为合法条件的政府济贫原则为现代的福利**所沿用;对福利资金的来源作了规定,即自筹资金,包括自愿的捐助、教区内部的公共土地税等;承认公共福利的全国性覆盖和全国性行政的必要;建立了学徒制度,开始了在就业保障方面的*初尝试,即以工代赈式的济贫等等。但是,该法案没有确定能够有效地规范工业社会的社会责任,并且有效地实施工业社会的社会保护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