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3年01月
ISBN:9787514128413
[十位:7514128417]
页数:230
定价:¥35.00
店铺售价:¥17.50
(为您节省:¥17.50)
店铺库存: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031089452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5-07 10:26:17]
沈**
东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5-06 14:44:43]
林**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5-06 11:18:10]
张**
天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5-04 19:31:42]
周**
西安市
-
100分
满分
买家很懒,没有填写任何评论!
[2023-04-11 18:00:49]
张*
西安市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提要:
托克维尔的初衷并不是重写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关于大革命的研究之作。作者深入扎实地研究了有关当时法国社会状况和大革命的文献、档案,揭示了在旧制度的土壤中如何孕育了大革命,并回答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几乎存在于全欧洲的相同制度,同时日趋衰败?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的人民更憎恨封建权利?**集权如何在旧政治权利中生根发芽并取而代之为什么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繁荣的时期,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旧制度与大革命-全新图文本 朱学勤导读_阿力克西·德·托克维尔_经济科学出版社_
《旧制度与大革命》图书目录: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简介与生平
《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响概观
作者自序
**编
**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看法各异
第二章 人们过去认为大革命的*终目的是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章 大革命作为一场政治革命,却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展开,其原因何在
第四章 为什么几乎存在于全欧洲的相同制度,同时日趋衰败
第五章 法国革命所取得的特有成就是什么
第二编
**章 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人民更憎恶封建权利
第二章 **集权制是来源于旧制度的体制,而非大革命和帝国的成果
第三章 人们今天所说的政府管理监督其实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
第五章 **集权制是如何在旧政治权力中生根发芽并取而代之的
第六章 旧制度下有着何种行政风尚
第七章 在欧洲各国中,为什么法国首都相比外省具有压倒性地位,吸取了全帝国的精华
第八章 在法国,人们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达到*高
第九章 较之以前,为何这些相似的人更加分裂,形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冷漠
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的分离造成了哪些弊病,从而致使全部旧制度灭亡
第十一章 旧制度下的自由有哪些种类,对大革命产生何种影响
第十二章 尽管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为何较之13世纪,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然更糟
第三编
**章 到18世纪中叶,何种原因使文人变为**的首要政治家,
产生了何种后果
第二章 为何18世纪的法国人普遍产生非宗教倾向,对革命的特点有何种影响
第三章 法国人何以先要改革,后要自由
第四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繁荣的时期,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第五章 减轻人民负担,为什么反而激怒了人民
第六章 政府以哪些方式完成了人民的革命教育
第七章 一次巨大的行政革命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其原因和结果为何
第八章
大革命如何从自发产生于已往事物之中
作者原注
附 录 论三级会议各省,尤其是朗格多克
《旧制度与大革命》文章节选:
【**编】第 一 章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看法各异0000没有什么事能比法国大革命史更能提醒哲学家和政治家们要保持谦逊了,因为从来没有比它更伟大、更久远、准备得更加充分、发生得更出乎意料的历史事件了。
就算是弗里德里希弗里德里希,普鲁士国王(1740~1786年在位),**统帅,又译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这样的伟大天才,对这场革命的爆发也毫无预感。也许他有些许察觉,却无法看透。此外,他事先采取的行动都是受大革命精神的**,可以说他是大革命的先行者,甚至已经成了大革命的代理人。但在大革命逐渐逼近时,他并没有辨识出来;当革命*终爆发时,其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使它迥异于历史上众多的革命,因而人们*初未能察觉。
在国外,法国大革命举世瞩目;它使各国人民隐隐感觉到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变革与改良的朦胧希望随之产生,但谁也没有猜出大革命究竟是何种面目。各国君主和大臣们竟然缺乏这种预感,这种预感使人民一见到大革命就骚动起来。刚开始,君主和大臣们以为法国大革命就像一场周期性的疾病,无论哪个民族都逃不了被感染的命运,它只能使邻国在法国的政治领域搅搅浑水,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就算有谁偶然看破了大革命的本质,那也是在无意之中。1791年,德意志(当时为神圣罗马帝国)各国君主集会于皮尔尼茨,向外界宣称:法国大革命不仅威胁到法兰西波旁王朝,也威胁到所有欧洲旧统治势力,面对汹涌而来的大革命浪潮,没有哪个**能隔岸观火。虽然他们说得很好,但事实上,他们一点儿都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这只是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来掩饰其真实意图的借口。
他们以为法国大革命只是个局部的、短暂的“意外事件”,他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从中牟利。有了这种想法,他们密谋策划,精心准备,秘联盟友,面对口边的猎物,他们肆无忌惮地争夺起来,时而分歧不断,时而相互靠拢。他们自以为准备得万无一失,却没有料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英国人则不同,他们对自己的历史记忆犹新,长期实行政治自由,这让他们经验十足并富有远见。透过厚厚的帘幕,他们察觉了大革命的面目,但他们未能认清它的形式,并不知道大革命将给世界的命运和英国的命运带来何种影响。大革命爆发前夕,阿瑟·扬阿瑟·扬(1741~1820),英国人,农业经济学家,货币数量论的拥护者,1763年起从事农业经营,1767年起考察英国、法国等地的农村,根据当地的农业状况写出了一系列的游记,如《爱尔兰游记》、《法兰西游记》等,《法兰西游记》中包含了革命前和大革命初城乡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正身处法国,他知道大革命即将爆发,但他对这场革命的意义却毫无概念,甚至认为大革命会带来特权的增加。他说道:“如果这场革命给予**更多的特权,那么它就是弊大于利的。”
自法国革命爆发之日起,伯克埃德蒙·伯克(1729~1797),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他曾在英国下议院担任了数年辉格党的议员,是辉格党**之一,他坚决反对法国革命,曾发表《法国革命思考》(1790)。心中便燃起仇恨,可就算是伯克,在某些时候也对大革命没有明确的看法。一开始他认为,大革命将导致法国的衰弱甚至消亡。他说:“我相信,法兰西的战斗力将长久衰竭,甚至会一蹶不振,或许法兰西的后人会借用前人的话:我们听说,高卢人曾以武力著称。”
有时候,要想更准确地判断历史事件,*好的做法是远望而非近观。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人们并不清楚自己所做的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也不清楚这项事业会对世界造成何种影响。在大量陈情书中,我只发现两份是表达人民某种忧惧的。人们惧怕的是王权(即当时人们所说的“法国宫廷”)继续保持**优势。令人担忧的还有表现懦弱、持续时间短暂的三级会议。人们,尤其是**,害怕自己会受到暴力行为的侵犯,因此,许多陈情书中都写道:“御前卫队应宣誓,哪怕发生骚乱或暴动也绝不把枪口对准公民。”只要三级会议能自由地举行,一切社会弊病都会顺势清除。要实行的改革工程确实很大,但并非困难到不可为。
法国大革命按自己的步伐前进着,其可怕的真实面孔也逐渐显现。在摧毁了政治机构以后,大革命又废除了民事机构,变革了法律,改变了习俗风尚,*后连语言也改变了。摧毁了政府之后,它又动摇了社会基础,*终仿佛要把上帝也一起“革命”了。这场大革命很快便跨越了国界,带着前所未见的各种手段、全新的战术和杀伤力极大的准则,席卷欧洲大陆。如同皮特威廉·皮特(1759~1806),是英国第14位首相,也是英国历史上*年轻的首相,就任时年仅24岁,还是英国历史上在任时间*长的首相之一,在任期间曾组织反法联盟,并与拿破仑作战。所说:大革命冲破了诸帝国的阻碍,砸碎了一顶顶王冠,摧毁了一个个民族。但奇怪的是,这些被摧毁和蹂躏的民族却站在了革命这边!随着这一切的爆发,人们的观点也慢慢转变。欧洲各国君主和政治家*初视为各民族生活中的常事成了新事,甚至与世上历来发生的完全不一样,可它又是如此普遍、可怕且晦涩难懂。初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迷茫了。一些人认为,大革命的力量如此庞大,自我**且经久不衰,人们无法阻止它,它也不会自动停止,这*终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彻底瓦解,因此,许多人将大革命视为“魔鬼”。1797年,德·梅斯特尔梅斯特尔(1753~1821),法国政治家、哲学家,是君主制和教皇权的支持者,坚决反对大革命。先生便说道:“法国革命具有魔鬼的特点。”反之,另一些人则在大革命身上发现了上帝的伟大,它不仅会使法兰西面貌一新,而且会使整个世界焕发新颜,创造出一种“新人类”。在当时若干作家的身上,都有这种带宗教色彩的惊恐心理,好比萨尔维萨尔维(约390~484),历史学家和基督教护教论者,著有《论上帝政府》(439~451)。当初见到野蛮人一样。伯克继续阐述他的思想,大声惊呼:“法兰西何止丧失了旧政府,甚至一切政府都随之消失了,与其说法兰西定当为人类散布灾难和恐惧,不如说它几乎成了屈辱与怜悯的对象。但是,从这座被谋杀的君主制的坟墓中,却走出来一个既丑陋又庞大,超出人类全部想象力的可怕怪物。这个丑陋的怪物不惧危险、勇往直前,径直向自己的目的地奔去,绝不因悔恨而退却,它藐视一切公认原则,无视一切常规手段,谁质疑它的存在,它就会击倒谁。”
法国革命确实像当时的人所感到的那样奇特吗,确实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令人咋舌、翻天覆地和锐意革新吗?这场奇怪而可怕的革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它的长远效果又如何?具体而言,它摧毁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
现在,研究和论述这些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如今所处的准确位置使我们能更好地考察评判这一伟大的历史。我们离大革命很遥远,远得让我们只能轻微地感受到那种令革命参与者晕眩的激情;同时,我们离大革命也很近,近得使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大革命的内在精神。以后要想再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了,因为这些伟大革命一旦成功,产生革命的原因也会一并消失,由于本身的成功,革命反倒变得难以理解了。第二章第二
章人们过去认为大革命的*终目的是摧毁
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攻击教会是法国大革命中人们*初运用的手段之一。在大革命产生的所有激情中,首先燃起又*后熄灭的就是反宗教激情。即便人们对自由的热情消散,被迫忍受压迫以换取和平之后,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对宗教权威的反抗。哪怕拿破仑(1769~1821),法兰西**共和国执政、法兰西**帝国皇帝。
有能力驾驭大革命天性的拿破仑,也无法控制它的反基督教天性。时至**,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人以为对上帝不敬便是弥补了当初对政府官员们卑躬屈膝的过失,他们抛弃了大革命教义中*自由、***、*自豪的那部分,单凭着对上帝的不敬,就认为自己仍忠于大革命。
而今天的人们则很容易理解,反宗教之战只是这场伟大革命中的一个插曲,是大革命全貌中一个突出又转瞬即逝的特征,是大革命酝酿过程中的那些思想、激情和个别事件的临时性产物,并非大革命的本身特性。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18世纪哲学视为大革命的一个主因,18世纪哲学确实带有深刻的非宗教性,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有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彼此完全分开。
一部分包含关于一切社会地位和民事、政治法律准则的全新的或革新的观点,例如人生来平等,应废除种姓、**、职业的一切特权,人民享有主权,社会权力至高无上,统一规章制度……这些不光是法国革命的原因,简直可以说就是大革命的内容;它们是大革命所取得的*根本的功绩,朴实无华,历久弥新。
《旧制度与大革命》编辑推荐与评论:
※※※※断头王后(茨威格*值得称道的人物传记作品,揭示大革命时期法国*高统治者,更好理解《旧制度与大革命》)※※※※ 王岐山频繁** ——“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京城关心国事的知识界、甚至高层中激起热烈的讨论。
*新图文本,**学者朱学勤导读**。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地进行了分析,拉近经典著作与广大读者的距离。
结合历史与哲学的经典之作!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掌握**手资料,深入18世纪法国的政治秩序,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冷静的反思。
透彻解答托克维尔之问: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尽管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为何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然更糟?……以史为鉴,洞察中国当下的困境,百年经典带给我们崭新提示。
易纲、朱学勤、许小年、雷颐、秦晖、何兵、华生等热读热议,多家媒体连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