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 -- -- -- -- -- --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赵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833413595    地址:河北省 保定市 涿州市 码头镇西辛村
促销广告:百万图等您选购
图书分类
店铺介绍
百万图书等您选购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常耀华 李洪波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十七讲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563717620 [十位:7563717625]
页数:268      
定价:¥36.00
店铺售价:¥24.20 (为您节省:¥11.8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83341359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文化史十七讲》内容提要:
从书名知,这不是一部学术专著,只不过是一种教材,更确切地说是一本讲义而已。但如果读者肯耐心地读上几讲,也许就会提出这样的诘难:“这是教材吗?”其实,我自己也常常为本书的定位而困惑。
作为教材,一般都会有介绍该课的性质、学习对象、学习方法之类的文字,然而,本书于此却付阙如。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首先,对于“讲什么”亦即“文化史”的边界的问题坦白地说我们并不清楚。翻开当下流行的“文化史”,或一卷本,或多卷本,既有偏重哲学的,又有偏重语言的;既有偏重制度的,又有偏重经济的;既有偏重文学的,又有偏重艺术的;既有偏重自然科技的,又有偏重宗教礼俗的。当然也有类乎“百科全书”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政出多门”,流光溢彩,令人目迷五色。故此有人戏称“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2003年,系里要开设“文化史”专题课,领导令我做主讲,李洪波老师任副讲。当时,首先遭遇的问题就是讲什么?没有规定教材,也没有谁告诉我该怎么讲,只知道是一个学期的课程,每周两节,性质是选修。当了这么多年的教书先生,我知道一个学期的授课时间是17~18周,这样就大致估算出所要讲授的分量了。至于讲什么。既然没人指示,我就不妨
《中国文化史十七讲》图书目录:
**讲 “北京人”与中国远古居民
一、从人类历史**走来的“北京女士”
二、“北京人”横空出世
三、从“元谋”到“巫山”的崎岖之路
第二讲 中华民族的形成及中国疆域之变迁
一、石器时代的“天下格局”
二、“三皇五帝”的传说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三、中国疆域与中国观念
第三讲 “古今中外派”说汉字
一、关于汉字创制的传说
二、海客谈“瀛洲”
第四讲 汉字寻根
一、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之于古代文明研究
二、夏代有文字吗
三、地不爱宝——层出不穷的新石器时代文字刻符
四、*早驶入文明世界的三挂马车
第五讲 神话、传说与历史
一、关于神话
二、神话与历史
第六讲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姓氏文化探源
一、姓氏的含义及起源
二、中国姓氏知多少
三、有趣的中国姓氏
第七讲 中**族制度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一、家族——中国社会结构的总骨架
二、宗法制度——家族制度的扩张和延展
三、由宗法制度到伦理政治
第八讲 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与礼俗——《红楼梦》之文化学解读
一、由“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说到古代的祭日
二、从宁国府的宗祠谈到古代的祭祀场所
三、由贾氏宗祠之祭礼说到古代之祭典
第九讲 中国古代之禁忌文化
一、中国避讳风俗之起源
二、灵力崇拜与禁忌
三、关于欲望的禁忌
四、关于仪式性禁忌
五、教训与禁忌
六、汉语语讳:****的文化俗信
第十讲 “瞻印昊天。有嘈其星”——中国星占术略说
一、中国星占术发展源流概说
二、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与中国星空的分区
三、北斗七星与天文地理之分野
四、星占术之于中国古代社会
第十一讲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中国古代出行礼俗片谈
一、行旅险象
……
第十二讲 书法:中国哲学的艺术表现
第十三讲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第十四讲 经书与中国文化
第十五讲 先秦诸子与中国文化
第十六讲 中国古代书籍形制的演变
第十七讲 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与中国文化
后记
《中国文化史十七讲》文章节选:
**讲 “北京人”与中国远古居民
一、从人类历史**走来的“北京女士”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在流行歌曲的潜移默化中,大家都知道我们是龙的子孙。“龙”在中国文化
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它的身影。
“龙”者何谓?《说文解字》云:“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管子·水地篇》云:“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尚(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声如戛铜盘,口有须髯,颔有明珠,喉有逆鳞,头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①
古代文献中的龙被描写成一种神异动物。自然界是不是实有其物?答案大家都很清楚。所谓“龙”只不过是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古老的传说而已,自然界中本不存在。虽然,在渺远的中生代,也曾有一种长约30米被称为“恐龙”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于这片热土,但此“龙”非彼“龙”也。
“龙”究竟是什么?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以闻一多为代表,认为龙是图腾;一种以朱天顺为代表,认为龙是水神或动物神。不管是神还是图腾,可以肯定的是,龙作为一个符号或标志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脑海中了。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与中国人有永远割舍不断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