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01964468
[十位:7501964467]
页数:260
定价:¥30.00
店铺售价:¥7.50
(为您节省:¥22.50)
店铺库存:3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00769252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8 17:40:41]
郭**
东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5 08:33:20]
王**
白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3 17:42:23]
冰*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6 18:00:56]
李**
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1 21:57:17]
王**
佳木斯市
《生化工程(第二版)》内容提要:
《生化工程》为“高等学校专业教材”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了培养基**,空气**,通气与搅拌,发酵罐的比拟放大,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发酵过程参数的在线测量及仪表,微生物生化反应过程的质量和能量衡算,发酵过程的计算机在线控制以及发酵工程下游技术。《生化工程》内容新颖,**突出,详略得当,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生化工程(第二版)》图书目录:
**章 培养基**
**节 分批**
第二节 连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空气**
**节 空气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空气**方法
第三节 空气过滤设计
第四节 膜过滤器
第五节 空气**典型流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通气与搅拌
**节 搅拌器的形式和轴功率计算
第二节 通气发酵罐中溶解氧速率与通气及搅拌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发酵罐的比拟放大
**节 发酵罐比拟放大法的进展
第二节 以kLa(或kd)为基准的比拟放大法
第三节 以P0/V相等为基准的比拟放大法
第四节 比拟放大的其他校核基准
第五节 发酵罐的比拟缩小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节 概述
第二节 酶、细胞的固定化方法及固定化后的性质
第三节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应用
第四节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反应动力学
第五节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反应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
**节 分批发酵动力学
第二节 细胞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补料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
第四节 连续发酵过程动力学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发酵过程参数的在线测量及仪表
**节 概述
第二节 发酵过程pH的检测及其传感器
第三节 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检测与溶解氧电极
第四节 氧化还原电位电极
第五节 菌体浓度和生物量的检测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微生物生化反应过程的质量和能量衡算
**节 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生化反应过程的碳素衡算
第三节 微生物生化反应过程ATP和氧的衡算
第四节 微生物生化反应过程的能量衡算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在线控制
**节 概述
第二节 发酵过程控制的特征、参数及其测量
第三节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策略
第四节 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实例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细胞破碎
第三节 传统过滤(死端过滤)
第四节 离心分离
第五节 膜过滤(错流过滤)
第六节 溶剂萃取
参考文献
……
《生化工程(第二版)》文章节选:
本书初版于1992年,迄今已15年之久。当时的书稿是手写的,字体欠规范,铅字排版差错多,匆促出版发行后虽经过一次校正,但仍有几处失误**。这次再版,不仅更新了大多数章节,还使原主编有机会就上述的失误向原书的读者致以歉意。
原版的作者之一高孔荣教授多年前不���离世。另一作者夏友坤博士出国改业IT。应邀参与本次再版的新作者是三位各具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授,他们是:李建科(南昌大学)、堵国成(江南大学)、华兆哲(江南大学)。
再版全书由伦世仪教授任主编,堵国成教授任副主编。
书中**、三、四章由伦世仪主笔,第二、十章由李建科主笔,第五、九章由华兆哲主笔,第六、七章由堵国成主笔,第八章由吴佩琮教授主笔。
根据目前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在本书**章“培养基**”中增加了实现培养基“高温短时间**”的技术;在本书第二章“空气**”中,增加并突出了目前工厂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膜过滤的内容;在第三章“通气与搅拌”中,增加了对一些新型搅拌器的描述,对其他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第四章“发酵罐的比拟放大”中,增加了对发酵罐放大新方法的展望;在第五章“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中,增加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国内成功应用的新实例;将**版书中第六章“连续培养的基本原理”和第九章“微生物生长及发酵反应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的应用”合并改为第六章“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并对其中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原来第九章中涉及计算机应用的内容扩展为本书第九章“发酵过程的计算机在线控制”;第八章的内容保持原貌。第九章“发酵过程在线测量仪表”及第十章“发酵工程下游技术”是新增加的两章,前章响应发酵过程自动化的需要,后章是许多发酵产品分离、纯化过程节能减排的新手段。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