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 -- -- -- -- -- --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小王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634813702    地址:上海 上海市 浦东新区 金海路2449弄6号12层A区
促销广告:诚信小王,诚不欺我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介绍
2年老店,主营高校教材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朱国宏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经济社会学(第二版)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9787309022506 [十位:7309022505]
页数:506      
定价:¥45.00
店铺售价:¥9.10 (为您节省:¥35.9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634813702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经济社会学(第二版)》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七篇。**篇导论部分主要从思想史和学

科史的角度讨论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演

变。第二、三篇主要讨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劳动力与作为经济

过程四个环节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第四篇主要讨论了作为

经济组织的市场、企业、网络和非正式经济。第五、六篇探讨了宏观

层面上的经济变迁和经济体制,第七篇主要分析了经济与非经济

的关系。*后书末附有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经济社会学(第二版)》图书目录: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二、经济社会学研究什么

三、为什么研究经济社会学

四、如何研究经济社会学

五、本书的设计和编排

**篇 导论

本篇导读

**章 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

**节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学科分工及其比较

一、经济学及其学科发展史

二、社会学及其学科发展史

三、经济学与社会学:学科史的比较

四、经济学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比较

第二节 经济思想史上的社会研究

一、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二、重商主义:**、财富和权力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斯密及其他

四、“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思

五、“方法之争”中的德国历史学派

六、美国制度学派:凡勃伦的制度分析

七、马歇尔和新古典学派

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干预

九、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三节 社会思想史上的经济研究

一、社会学的创始期:孔德的工业社会观

二、涂尔干:作为社会事实的经济现象

三、帕累托: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理论耦合

四、韦伯:社会经济学的庞大体系

五、波兰尼:新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早期发轫

第四节 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形成与发展

一、正名: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学

二、作为一门学科的经济社会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

**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研究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二、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 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

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互动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渊源

三、社会网络分析与新经济社会学

第三节 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

一、作为一种社会行动的经济行动

二、经济行动的社会定位

三、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

第四节 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及特征

一、新经济社会学的意义

二、作为社会学分支的经济社会学

三、经济社会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比较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篇 生产要素

本篇导读

第三章 资本

**节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

一、资本概念的形成

二、物质资本

三、人力资本

四、资本的经济属性

第二节 经济生活中的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二、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

三、社会资本的特征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社会资本的定义与特点

二、关于社会资本对经济作用的假说

三、社会资本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 社会资本概念的局限性

一、概念界定的模糊性

二、概念运用的局限性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劳动力

**节 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

一、斯密的劳动观点

二、边际主义理论的劳动力

三、作为人力资本的劳动力

第二节 社会学视野里的劳动力

一、帕森斯社会体系中的劳动力

二、格兰诺维特:劳动力流动中的网络现象

三、劳动力社会学与劳动力经济学的区别

第三节 新经济社会学:劳动力的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

一、劳动力的外部市场

二、劳动力的内部市场

三、劳动力内部市场、企业间流动与效率*大化

第四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四种理论

一、**一边缘与结构不平衡理论

二、融合理论

三、中等**群体与少数民族聚居地

四、移民与非正式经济

第五节 关系网络: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因素

一、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前提与条件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网络因素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篇 经济过程

本篇导读

第五章 生产

**节 生产的经济学意义

一、生产过程

二、生产函数

三、生产目标

第二节 生产的社会学解释

一、马克思的社会过程论

二、帕森斯对生产子系统的论述

第三节 生产过程中的组织

一、生产组织的性质

二、生产组织的构成及功能

三、网络化与小型化

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交换

**节 经济学视野里的交换

一、斯密经济理论中的交换

二、经济学家对交换的解释

三、新政治经济学对交换概念的扩展

第二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交换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行为主义假设

二、社会交换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三、社会交换的几大命题

四、社会交换原则的应用

第三节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关系

一、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

二、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联系

第四节 经济交换的社会学本质

一、波兰尼:交换与市场

二、韦伯:交换的社会学本质

三、经济交换的社会学意义

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分配

**节 经济分配与再分配

一、经济分配与再分配的含义

二、经济流量、存量与经济分配

第二节 经济分配机制

一、要素间分配

二、个人间分配

三、**间分配

第三节 经济再分配

一、经济再分配的理论模型

二、政府的经济再分配

第四节 经济分配与再分配的社会后果

一、洛伦茨曲线

二、经济分配的社会后果

三、经济再分配的社会后果

四、公平与效率

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消费

**节 消费的含义、类型和形式

第二节 消费行为的经济分析

一、经济学对消费行为的研究

二、消费行为的经济学

第三节 社会学对消费经济学的批评

一、消费经济学建立在诸多假定条件之上

二、消费经济理论的缺陷

三、社会学研究消费行为的概念工具

第四节 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一、社会学研究消费的必要性

二、消费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五节 消费行为的社会分析

一、个人社会特征与消费行为

二、家庭与消费

三、社会群体与消费

四、社会**与消费

五、社会文化与消费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篇 经济组织

本篇导读

第九章 市场

**节 市场现象

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市场:从斯密到新制度经济学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市场

二、边际主义学派的市场

三、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

四、凯恩斯对市场定律的批判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市场理论

第三节 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市场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二、韦伯:市场中的权力与斗争

第四节 市场社会学研究的复兴

一、波兰尼: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市场

二、帕森斯与斯梅尔瑟:社会体系支撑下的市场

第五节 当代社会学的市场研究

一、斯维德伯格: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市场

二、结构理论视野中的市场

三、经济学与社会学对市场的不同理解

第六节 市场体系的社会结构

一、自由的理性行动者

二、价格—交换体系

三、权利体系的安排

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企业

**节 企业理论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与企业

二、韦伯:理性化企业

三、熊彼特:企业与创新

第二节 企业在现代的发展

一、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

二、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企业

第三节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企业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企业的社会因素

一、企业间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企业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

第五节 企业的兼并

一、企业兼并的有关理论

二、企业兼并的动因

三、企业兼并浪潮中的国企改革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网络

**节 网络研究的两种视角

一、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网络

二、作为一种支配形式的网络

第二节 新经济社会学与网络研究

第三节 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嵌入问题

二、过度社会化和社会化不足

三、嵌入、信任与破坏行为

四、市场与等级制

第四节 网络现象研究

一、入口与机会网络

二、权力与影响力的网络

三、企业与协议网络

四、生产网络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非正式经济

**节 对非正式经济的概念界定

一、现实的例子

二、非正式经济的特征

三、非正式经济的内容

四、非正式经济的类型

第二节 **与社会:非正式经济的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

一、非正式经济的社会动力机制

二、**控制的悖论

第三节“不可测度”的测度:对非正式经济的测量方法

一、劳动力市场方法

二、微型企业方法

三、家庭消费方法

四、宏观经济差异方法

小结

思考题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

小结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