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8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3 0 1 0 8 29 3477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拾光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书堂山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提交订单后,在“入驻店铺订单”内查看。
多本可优惠,具体联系客服。

正版二手书籍,八五成新左右,发货以后品相问题不退货退款,买家原因造成的退货退款拒收,都需要买家承担相应的运费。
确认后的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里找;确认后请及时付款,长时间未付款书籍也会被别人买走。店铺二手书默认不含CD,有CD的我们会附赠的,购买套装的请联系客服,低价是一本书的价格。
多本书籍多仓寄出,请耐心等待,有问题最好电话或者短信联系。

电话或微信:15974791540
店铺介绍
找书具体联系客服。
多本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具体看公告
咨询,找书,售后都打电话加微信,QQ上不了
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查看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周叶中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宪法(第二版)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9787040162172 [十位:7040162172]
页数:445      
定价:¥38.00
店铺售价:¥6.20 (为您节省:¥31.8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宪法(第二版)》内容提要:
[书摘:]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宪法学又称宪法科学。科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人类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因而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科学知识进行分门别类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区分不同学科的基本依据。正是由于各门学科都以具有矛盾特殊性的特定客体为研究对象,从而使各门学科各自具有的个性相互区别开来,才使各门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由于它们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共性或联系,而使它们一起构成某类学科群,或者彼此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界定研究对象,对于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对于我国宪法学来说尤为明显。过去人们关于“宪法学内容较空”、“宪法学与其他课程的内容重复较多”、“宪法学大而杂,什么问题都不深透”等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对象的模糊不清。在宪法学界,尽管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还未曾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各种观点仍然异彩纷呈。比如,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宪法学者中就有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以维辛斯基为代表,认为苏维埃社会主义**法研究苏联社
《宪法(第二版)》图书目录:
**编宪法总论**章宪法学导论/l**节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1一、宪法学概念/1二、宪法学分类/3三、宪法学研究对象/5第二节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一、外国主要**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7二、中国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1第三节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15一、宪法学体系/15二、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7第四节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19一、宪法学是法学的首位学科/19二、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课/20三、宪法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20四、宪法学为科学的决策活动提供统一的基础/21第二章宪法基本原理/22**节宪法的概念与分类/22一、宪法的概念/22二、宪法的分类/35第二节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一、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40二、宪法的发展/45第三节宪法结构/5l一、宪法结构体系/51二、宪法规范/54三、宪法渊源/6l第四节宪法作用/64一、宪法作用的前提条件/64二、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作用/67三、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68四、宪法对法制的作用/70第五节宪法修改/7l一、宪法修改概说/7l二、宪法修改的限制/75三、宪法修改的方式/77四、宪法修改程序/79第六节监督宪法实施/83一、宪法解释/83二、宪法监督/88第三章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08**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108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108二、资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112三、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114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6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18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8二、1954年宪法/120三、1975年宪法/123四、1978年宪法/126五、1982年宪法/128第二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上)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39**节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专政/139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39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发展/141三、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专政/144第二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147一、人民的概念和范围/147二、工人**的地位/148三、农民**的地位/150四、知识分子的地位/15l五、爱国统一战线/152第三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4一、对人民实行民主/154二、对敌人实行专政/158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61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63第五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65**节中国各政党/65一、中国共产党/165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68三、政党和政党制度/175第二节多党合作制度/180一、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180二、中共对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182三、多党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184四、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发展进步/186第三节政治协商制度/188一、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8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191第四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2一、性质和组织/192二、任务和主要职能/195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8**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地位/198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198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地位/199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20l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02二、非公有制经济/205三、与所有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209第七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1**节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211第=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13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16第四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18第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下)第八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1**节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221一、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221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223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25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8一、民主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8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230第三节**的根本政治制度/234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性质相适应的根本政治制度/234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径/237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一、提高认识、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职权/240二、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机构/241三、加强和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242四、提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素质/243五、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加强监督工作/244第九章选举制度/246**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46一、选举制度的概念与性质/246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功能/248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2第二节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256一、选区划分/256二、选民登记/257三、选举投票/258四、代表辞职/258第三节候选人制度/258一、候选人提名权主体/259二、候选人提名方式/261三、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确定程序/264四、候选人介绍制度/265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267一、选举管理的基本原则/267二、选举机构的设置与括动形式/268第五节罢免制度/272一、罢免制度的理论基础/272二、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罢免权/275三、人民代表对**机关领导人的罢免权/278第十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节统一的多民族**/282一、**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282二、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284三、中国实行的单一制特点/287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89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289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91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92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292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95第四节民族自治地方/296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96二、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298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298第五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99一、自治机关的性质与地位/299二、民族自治机关的组成/300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302一、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302二、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权/304三、财政自治权/306四、经济建设管理权/308五、公共事务的管理权/308六、组织公安部队权/309第十一章“一国两制”/310**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0一、“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10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12第二节“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基本法的指导方针/314一、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314二、“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基本法中的体现/316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19第十二章**象征/324**节**和**/324一、**/324二、**/326第二节**/327第三节首都/328第四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十三章权利义务概述/331**节公民与国籍/331一、公民的概念与特征/33l二、公民的要件/332第二节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一、权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4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35第三节**权力与公民权利/336一、**权力的概念与特征/336二、**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37第四节人权与公民权利/338一、人权的概念/338二、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40第五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341一、共同纲领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二、1954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1三、1975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2四、1978年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五、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343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346**节基本权利概述/346一、基本权利概念与特征/346二、基本权利的宪法地位/347三、基本权利的分类/348四、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349第二节平等权/35l一、平等权概念与特征/351二、平等权的宪法地位/353三、平等权的内容/354第三节政治权利/355一、政治权利的概念/355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56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357第四节宗教信仰自由/36l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361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363三、**的基本宗教政策/364第五节人身自由/365一、人身自由的概念/365二、人身自由的内容/366第六节社会经济权利/372一、社会经济权利的概念与特征/372二、公民个人财产权/373三、劳动权/375四、休息权/377五、退休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378第七节文化教育权利/380一、文化教育权利的概念与基本特征/380二、受教育权/381三、文化权利/382第八节监督权/384一、监督权概述/384二、批评、建议权/385三、检举权/385第九节请求权/386一、请求权概述/386二、申诉权/387三、控告权/387四、取得赔偿权/388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节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第二节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一、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三、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六、其他义务/404第五编**机构第十六章**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节概述/407一、**机构的本质特征/407二、**机关分类/409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的历史变化/410一、建国初期的**机构体系/410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17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18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19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20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第十节特定主体权利/388一、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利/389二、残疾人权益受保护/391三、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受保护/392四、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394五、犯人享有的权利/395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义务/397**节公民基本义务概述/397一、基本义务的概念和特征/397二、公民基本义务分类/397第二节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398一、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98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99三、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01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402五、依法纳税的义务/403六、其他义务/404第五编**机构第十六章**机构的沿革和原则/407**节概述/407一、**机构的本质特征/407二、**机关分类/409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的历史变化/410一、建国初期的**机构体系/410二、1954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17三、1975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18四、1978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19五、1982年宪法规定的**机构体系/420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422一、民主集中制原则/422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23三、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原则/424四、分工与协调原则/25五、责任制原则/426六、活力和效率原则/427七、反腐倡廉原则/428八、民族平等、团结原则/429九、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原则/430十、坚持共产党领导原则/431第十七章****机关/433**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33一、性质与地位/433二、组成与任期/435三、职权/437四、工作?book_pre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