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3年05月
ISBN:9787543892569
[十位:7543892561]
页数:536
定价:¥49.80
店铺售价:¥22.50
(为您节省:¥27.30)
店铺库存:6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2:27:13]
李**
福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1:49:09]
陈**
宁波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0:07:45]
李**
秦皇岛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09:10:23]
罗**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5 20:31:26]
左**
武汉市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内容提要:
在书中,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其他资料,介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该书对于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_(德)曼施泰因 ,戴耀先 译_湖南人民出版社_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图书目录:
**编 波兰战局
**章 暴风雨前夕
德国总参谋部和波兰问题
是战争还是恫吓?
第二章 作战形势
德国军队的兵力和作战计划
波兰军队兵力及其作战计划
对波兰军队部署的思考
第三章 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
集团军群司令部
*初态势
第14集团军经加里西亚的开进
第10集团军对维斯瓦河的突破以及对拉多姆的 合围
集团军群司令部有人造访
布祖拉河会战
一 段往事
占 领 华 沙
桑河和维斯瓦河以东的*后战斗
怀念
东方集团军群司令
我们的民政管理领导
终结
第二编 1940年西方战局
第四章 陆军总司令部的失势
希特勒——冯?布劳希奇——哈尔德
第五章 围绕作战计划的斗争
陆军总司令部(希特勒)的作战计划
反 对 意 见
“A”集团军群司令部的计划
“A”集团军群为作战计划的斗争
第六章 第38军军长
成为旁观者
向卢瓦尔河的突击
第七章 两次战局间
“海狮”行动
第三编 对苏战争
第八章 “装甲兵突袭”
第九章 克里木战役
接任第11集团军司令时的情况
两线的会战 突破彼列科普地峡和亚速海
畔的会战
占领克里木
争夺伊顺地峡的战斗
追击
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
斯大林攻势至占领克里木
刻赤半岛态势的发展
施彭内克伯爵将军的悲惨结局
“斯大林攻势”继续进行
“猎鸨”行动 夺回刻赤半岛
“捕鲟”行动 夺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在罗马尼亚休假
第十章 列宁格勒—维捷布斯克
第十一章 希特勒执掌军队*高指挥权
第十二章 斯大林格勒的悲剧
通向斯大林格勒的路
斯大林格勒城下态势的发展 就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
*初印象和决断
接管指挥权时的形势
苏军对第6集团军实施攻击
奇尔河畔防线态势告急
围绕必要的决断而做的徒劳斗争
生与死的竞赛
错过拯救第6集团军的机会
第6集团军的*后战斗
第十三章
1942—1943年在南俄的冬季战局
冬季战局的战略背景
作战主导思想
**阶段:解救第6集团军的战斗
第二阶段:为保障“A”集团军群后方通路畅通而进行的战斗
第4装甲集团军在顿河下游南岸的战斗
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战斗
第三阶段:为保障德军整个南翼后路畅通而进行的战斗
1943年1月中旬的作战态势
1月下半月的战斗
到二月末态势的发展
第四阶段:“德军反突击”
顿涅茨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会战
哈尔科夫会战
回顾
第十四章 “堡垒”行动
1943年春的战略形势
苏联人在作战上的几种选择
实施后发制人的打击?
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堡垒”作战的设想
灾难性的拖延
进攻
总结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
指挥问题
与九头怪物的战斗
顿涅茨地区的**会战
别尔哥罗德西部的会战和哈尔科夫周围的战斗
在南方集团军群整个防线展开激战
向第聂伯河彼岸的撤退
焦土政策
争夺第聂伯河一线的战斗
第聂伯河河曲部的会战
基辅争夺战
第聂伯河河曲部的第二次会战
整个防线上的会战
尼科波尔的丢失
切尔卡瑟被合围
罗夫诺
清算的时刻……
战斗在泥泞中继续进行
附件1(节录)
附件2
附件3
附录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附件8
军事简历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文章节选:
第二章 作战形势
德国军队的兵力和作战计划
德国领导准备接受在西方可能出现第二条战线的风险。
陆军总司令部投入42个现役师(其中有1个新组建的第10装甲师)和1个由驻在奥得河—瓦尔塔河河曲地带的要塞部队改编而成的步兵师(第50步兵师)来对付荷兰。共计24个步兵师、3个山地师、6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另有16个刚刚在动员中组建的师(第2~5波)但这些师暂时还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此外,还有党卫队近卫师和1~2个党卫队加强团参加对波作战。
在西线只留下11个现役步兵师。要塞部队的兵力大约只相当于1个师(后改编为第72步兵师),还有新组建的35个师(第2~?4波)?
。在西线已没有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总计46个师,但其中只有3/4可以参加战斗。
曾进行空降训练并具有相应装备的第22师留作陆军总司令部的预备队,驻在国内。
空军主力被编为两个航空队,用于对波兰作战,第三支兵力较弱的航空队留在西线。
德国领导如此区分兵力,无疑要冒巨大风险。只是由于波兰战局出人意料的短促;其中还因为失败者本身所犯的错误,但主要是波兰的西方盟国袖手旁观,坐视波兰的失败,才使得这一冒险安然无恙。
当时,德国对法国军队兵力的估计大约为90个师。事实上,1939年秋法国在三周之内便扩编为108个师!其中,57个步兵师、5个骑兵师、1个装甲师和45个预备役及本土师,此外还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炮兵作为统帅部预备队
。法军长于德军的是,全部预备役部队都接受过训练,而德国新组建的部队,是由只经短期训练的新兵或**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组成。
因此,自开战的**天,法国军队就占有压倒优势。
英国陆军参战兵力有限,只有四个师,而且直到10月上旬才到达战场。
德国对波兰的作战计划是建筑在充分利用其绵亘的边界线之上,从一开始便对波军实施两翼合围。
德军划分为两个相距较远的翼侧集群,几乎完全放弃了中间地带(奥得河—瓦尔塔河河曲地带)。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大将,参谋长冯?扎尔穆特将军)下辖2个集团军,编有5个步兵军和1个装甲军,共9个现役师(包括由要塞部队改编、不满员的第50步兵师)、8个动员组建的步兵师、2个装甲师(包括新组建的肯普夫装甲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共计21个师。此外,还有驻东普鲁士的科尼希斯贝格
和勒岑 的要塞部队,以及波美拉尼亚的内茨旅。
该集团军群的第3集团军(司令冯?屈希勒尔将军)在东普鲁士展开,第4集团军(司令冯?克卢格大将)在东波美拉尼亚展开。
集团军群的任务为,首先突破走廊,之后以其主力由维斯瓦河东部迅速向东南或南方突击,在攻克纳雷夫河防线之后,从背后攻击维斯瓦河防线的波军。
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龙德施泰特大将,参谋长冯?曼施泰因将军)兵力强大,下辖3个集团军(第14集团军,司令利斯特大将;第10集团军,司令冯?赖歇瑙大将;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大将)。该集团军群编有8个步兵军、4个装甲军,共15个现役步兵师、3个山地师、8个新编师,以及摩托化部队主力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共计36个师。
该集团军群的第14集团军在上西里西亚工业区、东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西部展开,第10集团军在上西里西亚的克罗伊茨堡及其以南地域展开,第8集团军在中西里西亚的厄尔斯以东展开。
该集团军群的任务是,歼灭维斯瓦河河曲地带和加里西亚的波军,以其摩托化兵力快速向华沙突击,尽快在宽大正面上占领维斯瓦河渡场,与北方集团军群协同,歼灭波兰的残余部队。
波兰军队兵力及其作战计划
波兰平时编有30多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1个山地旅和2个摩托化(装甲)旅。此外,还有几个边防团,以及一大批国土防卫营和驻守在格丁根
—海拉 的海军部队(引自赫尔曼?施奈德:《对波兰作战形势的思考》,1942年《军事科学周刊》)。
这样看来,波兰国防军的兵力也是相当强大的。但他们的装备主要是**次世界大战的旧装备。其空军装备的大约1000架飞机,也不太现代化(引自冯?蒂佩尔斯基尔希:《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方面据此估计,战时波兰军队中师的数量将增加一倍,但全部装备能否到位还是疑问。根据冯?蒂佩尔斯基尔希的统计,1939年,波兰在战前只征召了可供组建10个预备役师的团。即使是这些部队,也似乎不可能将其全部按计划组编成师。在作战过程中,德国情报机构不断发现波兰方面有新的预备师出现。
波兰统帅部对上述兵力的部署如下(根据蒂佩尔斯基尔希和施奈德的有关著作):
在东普鲁士边界,由两个师和两个骑兵旅组成的作战集群,在苏瓦乌基和沃姆扎之间的布布尔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一线前方展开;
莫德林集团军的四个师和两个骑兵旅,在姆瓦瓦两侧展开;
在走廊,集中有波莫瑞集团军的五个师和一个骑兵旅;
在德国边界当面,自瓦尔塔河至斯洛伐克边界,有3个集团军展开;波兹南集团军在波兹南省西部,下辖四个师和两个骑兵旅;
罗兹集团军在维耶伦周围,下辖四个师和两个骑兵旅;
克拉科夫集团军在琴斯托霍瓦和诺伊马克特之间,下辖六个师、一个骑兵旅、一个摩托化旅。
在后两个集团军背后的托马舒夫—凯尔采地域,集中有普鲁士人集团军,下辖六个师和一个骑兵旅;
*后,还有喀尔巴阡山集团军——主要是预备役师和本土防卫营——沿喀尔巴阡山边界,自塔尔努夫至利沃夫成梯次配置,负责防守纵深翼侧。
一个预备役集群(皮斯科尔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和一个摩托化旅,留在维斯瓦河畔的莫德林、华沙、卢布林地域。
此外,在战争过程中,在布格河东岸又组建了一个独立的波莱谢集团军,似乎是为了防备苏联的入侵。
事实上,德国进攻开始后,波兰军队尚未完成展开,因此上述的部署似乎并没有全部付诸实施。
对波兰军队部署的思考
如果说波兰的作战企图不是想“保护一切”,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想主动放弃任何东西,那么很难解释它的这种兵力部署的企图是基于什么。这种愿望通常会使较弱一方归于失败。仅仅几年之后,希特勒也重蹈波兰的覆辙,显然是他没有认真汲取波兰的教训。
波兰在作战形势上的困难显而易见,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可以利用边界的优势对波兰实施两面、后来甚至是三面攻击;另一方面是由于波兰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地位。尽管如此,波兰统帅部仍极力要“保护一切”,这只能说明他们面对心理和政治的束缚,很难考虑军事上的现实。
除了毕苏斯基元帅和很少几位客观的政治家之外,在波兰没有一个人能深刻认识到波兰所面临形势的危险性,而这种形势完全是由于波兰对其邻国苏联和德国的不合理的领土要求所导致的。波兰只有3500万人口,其中2200万是波兰人,其他则为德国、乌兰克、白俄罗斯和犹太等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兰人的压迫。
此外,在德国(和苏联)在军事上处于弱势的年月,波兰依靠与法国的结盟,一直梦想着进攻德国。他们曾设想,对孤立的东普鲁士或上西里西亚实施突然袭击。他们甚至梦想取道波森—奥得河畔法兰克福这条*短的路程,直取柏林;或者在占领上西里西亚之后,沿奥得河西岸,进军德国首都。
由于德国在东普鲁士和奥得河—瓦尔塔河河曲地带构筑了要塞工事,以及后来德国的再武装,波兰人的这些美梦虽已化为泡影,但仍然一直指望着法国会在西方同时发动攻势;因此在波兰政治家和军人们的头脑里,进攻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波兰的上述兵力部署,尽管从总体上看是防御性的,���他们的*终意图还是等待一旦法国提供支援随即转入进攻。
此外,波兰总参谋部还不具备建筑在丰富经验基础之上、属于自己的指挥传统。一方面,波兰人的禀性喜攻不喜防。一种对过去时代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可能至少还留存在波兰军人的下意识之中。我记得有一幅雷兹-斯米格雷元帅
的肖像画,背景是波兰骑兵中队冲锋的画面。另一方面,波兰新组建的军队是由法国人培养训练出来的。因此,他们不大可能继承快速、机动的作战方式,而是接受了法国自**次世界大战以来由阵地战而派生出来的作战思想。
因此只能说,波兰的兵力部署除了是一种“不放弃一切”的愿望之外,并没有明确的作战思想作为其基础,充其量不过是一种面对优势之敌被迫实施防御与旧日进攻野心两者的折中。同时,他们还误以为德国人会依据法国的理论实施进攻,不久便会演变为阵地战。特别有意思的是,由此我想到临战前我们获得了一份关于波兰进攻企图的秘密报告。报告的来源极为可靠,来自波兰总统或雷兹-斯米格雷元帅身边的一个人。报告称,波兰将发动一场攻势,而且将强大兵力集中在波森省。*引人注目的是,此次进攻行动据说是根据英国的建议或者说要求进行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认为这则消息极不确实。可是后来,波兰确实是将其强大兵力集中于波森省,尽管他们并不认为德国对波森实施进攻是*危险的进攻方向。这个波森集团军后来在布祖拉河会战中惨遭覆灭。
另一方面,波兰方面也不乏客观理智的建议。根据赫尔曼?施奈德上校1942年在《军事科学周刊》上的文章,法国的魏刚将军曾建议在涅曼河、布布尔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后面实施防御。从作战角度看,这个建议无疑是**正确的方案,因为它排除了德国实施合围的可能性,同时依靠江河障碍,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抵御德国装甲部队的强度。此外,这条防线大约仅长600公里,而从苏瓦乌基到喀尔巴阡山山口这条漫长的弧形波兰边界,长达1800公里。但如若接受这个建议,就必须以牺牲整个波兰西部以及重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区为代价。很难想象,哪一届波兰政府胆敢冒垮台的危险,下定这样一个决心。此外,即使在战争伊始就做如此大范围的撤退,也很难确保能增强法国在西方的进攻欲望,很明显,如果将整个波兰西部让给德国,那将促使苏联立即采取行动,以确保分得波兰东部地区。
因此,正如施奈德上校所报道的,1938年初,波兰军事学院院长库特尔热巴将军在呈送雷兹-斯米格雷元帅的一份备忘录中,提出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他指出,“波兰的战略性关键地区”不能予以放弃,它不仅包括从罗兹到上西里西亚的工业区,还包括像波森、库特诺和凯尔采这样重要的农业区。因此,他建议的展开计划是,一开始便放弃坚守走廊和瓦尔塔河西岸波森省的企图,大致与1939年事实上所执行的近似。为加强波兰的防御,应大范围地构筑工事体系,即东普鲁士边界南部,从格劳登茨到波森这样一段巨大的弧形,以及从西里西亚边界的奥斯特罗沃,经琴斯托霍瓦,直至切申地带。同时,这些工事还要为之后对东、西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实施攻击预设好“出击口”。很显然,构筑如此庞大的工事体系,已超出了波兰的能力。此外,库特尔热巴将军已认识到波兰对德国的军事劣势。对法国的支援,他也有清醒的认识。他估计,即使法国能积极给予全面的军事支援,波兰在*初的6?~?8周也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他建议在上面提到的关键地域的前沿地带实施“战略防御”,而将预备队集中在这些地域的**,以备之后实施决定性作战。
正如我上文所说,1939年波兰所实施的兵力部署与库特尔热巴将军的建议极为相似。只不过库特尔热巴将军建议的兵力**是在托伦—布鲁姆贝格—格内森
地域,而1939年则是两个兵力**,一个在东普鲁士周围,另一个在西里西亚当面。
1939年波兰的部署,是想保护包括走廊地区和波森省的所有地区,面对德国的优势以及被合围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失败。可是,波兰如何作战才能彻底避免失败呢?
首先,必须决定,是仅仅放弃被库特尔热巴将军称之为的“战略性关键地区”,还是——由于德国从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方向实施的合围——让这些战略地区与波兰军队同归于尽?这也是1943—1944年希特勒要求我坚守顿涅茨地区和第聂伯河河曲地带时,我一再向希特勒提出的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对波兰而言,回答是十分清楚的。无论如何波兰统帅部都必须保住波兰军队,直至西方**的进攻迫使德国将其主力撤出波兰战场。失去了工业区,固然也就丧失了坚持长期作战的可能性,但只要保住了军队,就存在着重新夺回这些地区的可能性。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军队在维斯瓦河西岸或两岸被德国合围。
对波兰来说,全部的关键问题是争取时间。决定性的防御无疑只能在布布尔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后面实施,同时可以将防线的南翼推进到杜纳耶茨河,以保护维斯瓦河和桑河之间的主要工业区。
居**位的是,要排除德国从东普鲁士和西斯洛伐克实施合围的可能性。为此,在北方须利用布布尔河—纳雷夫河一线,以及维斯瓦河至莫德林要塞和维绍格罗德一线。这是一道强大的天然屏障。过去由苏联构筑的要塞工事尽管已经过时了,但它仍能提供广泛的支撑。此外,即使德国装甲部队从东普鲁士出击,兵力也不会强大。
在南方,重要的是必须扼守喀尔巴阡山隘口,以阻止德国实施大范围的合围。两项任务毕竟能以有限兵力来完成。波兰将兵力部署在布布尔河—纳雷夫河一线前方,如同将强大兵力前推到走廊和突出的波森省一样,也是一个错误。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编辑推荐与评论:
1. *为经典的军事作品。以流畅的笔法描绘了二战的全景。
2.二战德军三大文件之一。军迷必看作品。
3.能够为当代人直接提供管理思路、技巧的伟大作品。
4.在社会热衷于战术的时候,提供更为可贵的战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