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80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3 0 1 0 8 29 3356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拾光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书堂山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提交订单后,在“入驻店铺订单”内查看。
多本可优惠,具体联系客服。

正版二手书籍,八五成新左右,发货以后品相问题不退货退款,买家原因造成的退货退款拒收,都需要买家承担相应的运费。
确认后的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里找;确认后请及时付款,长时间未付款书籍也会被别人买走。店铺二手书默认不含CD,有CD的我们会附赠的,购买套装的请联系客服,低价是一本书的价格。
多本书籍多仓寄出,请耐心等待,有问题最好电话或者短信联系。

电话或微信:15974791540
店铺介绍
找书具体联系客服。
多本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具体看公告
咨询,找书,售后都打电话加微信,QQ上不了
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查看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朱杰勤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东南亚华侨史(外一种)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9787101061093 [十位:7101061095]
页数:403      
定价:¥56.00
店铺售价:¥131.50 (为您节省:¥-75.5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东南亚华侨史(外一种)》内容提要:
本书为我国**历史学家朱杰勤教授为“东南亚华侨史”课程所写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全书根据东南亚华侨社会活动的重大事实,由古到今顺序论述,从汉代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东南亚各国独立自主时期。此次新版又附加“华侨史研究文集”(外一种),论述东南亚、欧美华侨的经济状况、政治斗争、历史作用及重要人物等具体问题,是研究中外交通史、中国国际关系史、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史、中国外交史的重要参考书。
《东南亚华侨史(外一种)》图书目录:
东南亚华侨史
**章 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与华侨
**节 引言
第二节 汉代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通与人民的来往
第三节 唐宋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与华侨
第四节 元明时代中国人在东南亚各国的活动
第二章 西方殖民者统治或控制下的东南亚各国社会的变化和华侨
**节 欧人的东来及其对东南亚的侵略
第二节 菲律宾华侨在西班牙人统治下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
第三节 明清之际的“海禁”和华侨政策
第四节 活跃在东南亚沿海的中国“海盗”
第五节 十八世纪初期印尼华侨的处境和红溪惨案
第六节 十八至十九世纪加里曼丹华侨及其反抗荷英殖民者的斗争
第七节 鸦片战争前东南亚华侨的人口结构及其社会经济地位
第三章 近代的东南亚华侨
**节 鸦片战争后华人移入东南亚的高潮
第二节 十九世纪东南亚各地殖民政权对华侨的压迫和剥削
第三节 中国在东南亚设置领事的经过及其作用
第四节 华侨民族意识的觉醒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第五节 近代东南亚华侨社会概况
第六节 华侨与祖国的抗日战争
第七节 华侨与东南亚各国人民共同抗日直至胜利
朱杰勤华侨史研究文集
明末清初华人出洋考
泰国华侨的经济状态(1948—1956)
十九世纪中期在印度尼西亚的契约华工
1740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斗争
十九世纪加里曼丹华侨及其反抗荷英殖民者的斗争
十九世纪后期中国人在美国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处境
左秉隆与曾纪泽
星洲诗人丘菽园
许云樵与东南亚研究
《新加坡风土记》的作者李钟珏
关于开展华侨史研究的几点意见
试论华侨史研究
《三宝垄历史》序
《东南亚华侨史丛书》总序
《世界华侨史丛书》总序
《东南亚华侨史》1989年版前言
附录
怀念朱杰勤教授
朱杰勤传略
朱杰勤先生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朱杰勤先生著作目录
编后记
《东南亚华侨史(外一种)》文章节选:
**章 古代和中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与华侨
**节 引言
东南亚地区主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这些**,都与中国发生关系*早,而且又是华侨*多的**。
华侨在历史上称为“唐人”、“华人”或“中国人”,都是指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特别是指我国东南沿海的汉族。至于华侨这个名词起于19世纪末。据专家考证,1883年郑观应《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立合同》一文说:“凡南洋各埠华侨*多之处,须逐布置,变派般来往。”又1884年(光绪十六年月)《清光绪朝实录》卷188中也提到“美国金山华侨”。华侨二字,以后遂成惯用的名词。清末有署名“羲皇正胤”的人写了一卷《南洋华侨史略》,登载于《民报》1910年第25—26期。这可以说是关于华侨史的**部作品。从此华侨一词应用越来越广,就成为现代旅居外国的华人通称。西人称华侨为“The Overseas Chi-nese”或“The Chinese Abroad”,即“海外华人”之意。
按“侨”的意思,清代编的《佩文韵府》说:“侨,寄也,客也。”《康熙字典》说:“旅寓曰侨居。”可见寄居外地都称为侨,并不专指“远托异国”的人。《隋书》郑24指出:“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民),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可见侨民之词由来已久。至19世纪末,才把移居外国的中国人简称为华侨。初无特殊政治意义。
……
《东南亚华侨史(外一种)》作者介绍:
朱杰勤,祖籍广东顺德,生于1913年,卒于1990年。早年师从**南明史专家朱希祖先生,先后创立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华人史学科。笔耕墨润五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二十余部。由于在学术界崇高的声望和地位,早在1940年他就被英国**亚洲学会吸收为会员,解放后又陆续被聘为中国祔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中国编审委员会委员,并被推举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亚研究协会副理事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会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