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1999年01月
ISBN:9787211019939
[十位:721101993X]
页数:244
定价:¥13.00
店铺售价:¥14.50
(为您节省:¥-1.50)
店铺库存:7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2:27:13]
李**
福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1:49:09]
陈**
宁波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0:07:45]
李**
秦皇岛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09:10:23]
罗**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5 20:31:26]
左**
武汉市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内容提要:
按照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过程、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可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简述:一、自然环境的变迁;二、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三、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图书目录:
上篇自然环境的变迁
**章气候和植被的变迁
**节气候变迁
一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二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
第二节植被变迁
一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二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三植被的变迁
第二章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
**节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水系的演变
一云梦泽
二荆江河段
三洞庭湖
四彭蠡泽和鄱阳湖
五太湖平原水系
第三节海河水系的历史变迁
一海河水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海河水系中主要河流的变迁
第四节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分布
二宋代以后黄淮海平原湖沼变迁
第三章海岸线的变迁
**节辽东湾海岸
第二节渤海湾海岸
第三节苏北海岸
第四节长江口海岸
第五节杭州湾海岸
第四章沙漠的变迁
**节中国东部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
一科尔沁沙地
二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第二节第四纪以来形成的沙漠地区
一毛乌素沙地
二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篇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
第五章历代疆域变迁
**节先秦时期
第二节秦汉时期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
第五节宋辽金夏时期
第六节元明清时期
第六章历代政区沿革
**节郡县制的萌芽和确立--春秋中期至秦汉时期
第二节州郡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道路时代--隋唐五代两宋时期
第四节行省时代--元明清时期
下篇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第七章北部农牧界限的历史变迁
**节战国时期
第二节秦汉时期
第三节北魏至隋唐时期
第四节辽金至明清时期
第八章古代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节华北平原区
第二节关中地区
第三节成都平原
第四节东南地区
第九章古代蚕桑、植棉业和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
**节蚕桑业和丝织业
第二节植棉业和棉织业
第十章人口的分布和迁徙
**节两汉时期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唐宋元时期
第四节明清时期
第十一章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线的历史变迁
**节交通路线和城市分布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两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第二节域外交通的历史发展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二海上交通的发展和港口城市
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重印附记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文章节选:
一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大致占中国总面积1/2左右,约北起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古代主要森林地带。从北至南可分四个地区:
一、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森林地区。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是西伯利亚大森林在中国的延续。本区在古代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历史文献记载,大兴安岭多鹿、貂等野生动物。①直至18、19世纪的文献里仍记载,本区“林薮深密一,“松柞蔽天,午不见日”③。在小兴安岭、长白山区,据吉林敦化全新世沼泽孢粉分析,在全新世早期,这里是针、阔混交林;中期以后气候转暖,松属和阔叶树种占优势;晚期(2500年前开始)气候转冷,松属占优势,阔叶树减少。④据清人记载,在吉林一带山间存在许多密林,当地称之为窝集(稽),其有名可考者数十处。从吉林(今市)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有大小窝集两处,各长30公里、20公里,“万木参天,排比联络,间不容尺一。宁古塔城附近“重岩叠嶂,古树丛密,城内人家俱于此樵柴。直到今天本区仍然是中国主要森林区之一。
二、华北暖温带林地区。本区范围甚广,包括辽东山地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和豫西山地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山东山地丘陵等。 中国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明古国。她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西北深入亚洲**,北部为蒙古高原,西南与南亚次大陆相接。南北跨温、热两大气候带,地形和气候条件多样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利、生物和矿产资源。中国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以及人们为求生存不断地改造着周围的自然界,在全新世以来约1万年的时间里,中国辽阔土地上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各族人民相继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器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种种变革,以及人类对自然界愈来愈多的索取,等等,都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按照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过程、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可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简述:一、自然环境的变迁;二、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三、历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