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8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3 0 1 0 8 29 3477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拾光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书堂山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 八五成新左右 ,多仓发货,多本可优惠,可开发票,急单慎重,最好先咨询。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提交订单后,在“入驻店铺订单”内查看。
多本可优惠,具体联系客服。

正版二手书籍,八五成新左右,发货以后品相问题不退货退款,买家原因造成的退货退款拒收,都需要买家承担相应的运费。
确认后的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里找;确认后请及时付款,长时间未付款书籍也会被别人买走。店铺二手书默认不含CD,有CD的我们会附赠的,购买套装的请联系客服,低价是一本书的价格。
多本书籍多仓寄出,请耐心等待,有问题最好电话或者短信联系。

电话或微信:15974791540
店铺介绍
找书具体联系客服。
多本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具体看公告
咨询,找书,售后都打电话加微信,QQ上不了
订单在入驻店铺订单查看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李家邦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学(第6版)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ISBN:9787117044738 [十位:711704473X]
页数:426      
定价:¥36.00
店铺售价:¥17.50 (为您节省:¥18.50
店铺库存:7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7479154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医学(第6版)》内容提要:
本书为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本教材的编写,**突出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综合运用两个方面。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体,包括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哲学思想、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疾病观、诊断技术、**原则与治法、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下篇主要强调中医学临床的综合运用,包括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病证、外科病证及**。通过对常见病证的诊治,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展示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书后附有方剂索引及参考文献,以资查阅。
《中医学(第6版)》图书目录:
上 篇
**章 导论
**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一、中医学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措施
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五、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恒动观念
三、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一、司外揣内
二、注重整体研究
三、援物比类
第四节 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一、中医学发展现状
二、中医学的展望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节 脏腑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四、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节 经络
一、经络的意义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三、十二经脉
四、奇经八脉
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四节 体质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二、体质的分类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节 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其他致病因素
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第二节 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第五章 四诊
**节 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儿指纹
五、望舌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口味
五、问睡眠
六、问二便
七、问小儿及妇女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六章 辨证
**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证
二、阳明病证
三、少阳病证
四、太阴病证
五、少阴病证
六、厥阴病证
第七章 **原则与治法
**节 **原则
一、预防为主
二、治病求本
三、调整阴阳
四、扶正祛邪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二节 治法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补法
八、消法
第八章 中药
第九章 方剂
第十章 针灸
下篇
**章 内科病证
**节 感冒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血证
第六节 心悸
第七节 胸痛
第八节 不寐
第九节 郁证
第十节 胃痛
第十一节 呕吐
第十二节 泄泻
第十三节 腹痛
第十四节 便秘
第十五节 胁痛
第十六节 黄疸
第十七节 臌胀
第十八节 头痛
第十九节 眩晕
第二十节 中风
第二十一节 水肿
第二十二节 淋证
第二十三节 腰痛
第二十四节 消渴
第二十五节 遗精
第二十六节 痹证
第二章 妇科病证
**节 月经不调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崩漏
第四节 痛经
第五节 带下病
第六节 不孕症
第七节 妊娠呕吐
第八节 恶露不尽
第九节 缺乳
第十节 产后汗出
第三章 儿科病证
**节 麻疹
第二节 水痘
第三节 惊风
第四节 疳积
第五节 痄腮
第六节 小儿水肿
第四章 外科病证
**节 疔
第二节 疖
第三节 痈
第四节 疽
第五节 丹毒
第六节 乳痈
第七节 湿疮
第八节 瘾疹
第九节 痔
第五章 **
**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常用治法
附录 方剂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