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107209598
[十位:7107209590]
页数:467
定价:¥32.70
店铺售价:¥9.40
(为您节省:¥23.30)
店铺库存: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0 23:49:09]
王**
南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9 22:02:20]
何**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8 22:18:46]
肖**
永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8 21:00:49]
占**
杭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8 12:01:30]
张*
茂名市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反映当前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前沿,密切联系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实际,在内容上力求体现学术性、操作性和针对性的高度统一。全书共十章:**章概要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二至十章分别介绍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主体,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模式、方法与技术,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政策及管理制度等。本书主要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图书目录:
**章 概论
**节 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的地位及其价值
一、课程的地位及其价值
二、教学的地位及其价值
第三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及其关系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
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当代整合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
思考与练习
拓展性阅读导航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节 哲学基础
一、哲学在课程与教学论中的地位
二、哲学影响课程与教学论的方式
三、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的发展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心理学对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影响
三、现代心理学发展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要求
第三节 文化学基础
一、文化学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审视
三、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文化学诉求
第四节 社会学基础
一、社会学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审视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社会学研究
第五节 科学技术学基础
一、科学技术对课程与教学实践发展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影响
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挑战
思考与练习
拓展性阅读导航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与特点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其整合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
二、行为性目标取向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流程
第五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一、新课程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
二、新课程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的主体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设计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实施(上)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实施(下)
第九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十章 课程与教学政策及管理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课程与教学论》文章节选:
**章 概论
**节 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课程”*早是被分为“课”和“程”两个词来使用的。“课”,即考核、督促之意,凡是制定的程式而又有试验稽查的都叫做“课”。“程”,既有程式、章程、标准之意,还有里程、路程、过程的意思。即“程”是督促、考核、检测某种事物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标准。
“课”“程”二字连用,构成一个复合名词,始见于唐代,到宋代就逐渐多起来。南宋大教育家朱熹多次用“课程”来表达他的教学内容思想。如:“立一个简易可常的课程,日日依此积累功夫。”“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读书穷理,则细立课程。”“立课程,大作功夫。”朱熹所说的“课程”,含有教学的范围、科目及其教学顺序和进程的意思,同时也具有教学的计划、标准的意思,与我们今天理解的课程含义非常接近。
在西方,“课程”一词首先出现在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有价值》(1859)一文中,并很快被普遍采用。在英语中,“课程”为“curriculum”。其词根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即“race-course”的复合,意为“奔走”“跑步”,引申为奔跑的“道路”或“过程”,原意为赛马者的行程。在教育中,它被引申为学习者的学习(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并可根据其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及其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方关于“课程”的含义比较接近。“课程”含有教学的范围、科目及其实施顺序、进程安排的意思,亦有教学的计划、目标、标准的意思。就是说,“课程”既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也是督促、考核、检测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标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个标准既是教学内容的要求,又是检测教学活动过程质量好坏的评价尺度。
概括起来说,课程就是课业进程的简称。而课业即通常所说的教学内容,进程即进度和程序的意思。具体说来,课程不仅包括教学科目及其讲授顺序和修学时限,还包括考核要求和标准等。
……
《课程与教学论》作者介绍:
张传燧,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教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中青年专家。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湖南省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学等学科研究与教学,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多项科研与教学成果获全国、部省级一,二等奖。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教学论史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行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教育史》、《中国传统教育》、《湖南教育史》(古代卷)、《中国农村教育学》、《现代教育学》等;代表性论文有:《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中国教学论发展的世纪回顾与前瞻》、《教育的主体与主体性教育散论》、“魏晋玄学教育思想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