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040220629
[十位:7040220628]
页数:319
定价:¥25.90
店铺售价:¥17.50
(为您节省:¥8.40)
店铺库存:6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758542161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7 16:22:51]
沈*
宜昌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7 15:53:12]
王**
郑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6 16:54:05]
王**
潍坊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6 14:44:29]
小**
昆明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6 10:48:37]
林*
宜宾市
《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内容提要: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部以全面介绍和解析中国古代(元、明、清)戏剧为主旨的专门教材。本书将元明清戏剧分为人情世态、历史风云、才子佳人、公案传奇、负心婚变、豪侠英雄、时事政治、**道化八大类,各列一章,每章都有对本类题材作品的综论,同时对代表性作品有深入解析。另外,本书在正文的右侧添加批注,或补充正文内容,或提示本段文字的主旨,既起到了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使全书的整个版面更加灵活。书稿中安排的插图也使版面更显优美灵动。
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中文系和校级通识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文史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戏剧作品的鉴赏性读物。
《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图书目录:
导论
一、元明清戏剧创作概况
二、元明清戏剧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三、元明清戏剧的题材类别与本教材的分类
**章 人情世态剧
**节 人情世态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演进流变
第二节 元代前期的人情世态剧
一、郑廷玉的《看钱奴》
二、武汉臣的《老生儿》
三、张国宾的《合汗衫》
第三节 元代后期及无名氏的人情世态剧
一、宫天挺的《范张鸡黍》
二、秦简夫的《东堂老》
第四节 南戏与明清传奇中的人情世态剧
一、《白兔记》
二、孙钟龄的《东郭记》
三、李玉的《一捧雪》
四、李渔的《奈何天》
第二章 历史风云剧
**节 历史剧产生的背景及其创作观念、作品风格
第二节 元杂剧中的历史剧
一、关汉卿的《单刀会》
二、马致远的《汉宫秋》
三、白朴的《梧桐雨》
四、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第三节 明清传奇历史剧
一、梁辰鱼的《浣纱记》
二、李玉的《千忠戮》
三、洪昇的《长生殿》
四、孔尚任的《桃花扇》
第三章 才子佳人剧
第四章 公案传奇剧
第五章 负心婚变剧
第六章 豪侠英雄剧
第七章 时事政治剧
第八章 **道化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元明清戏剧分类选讲》文章节选:
**章 人情世态剧
在元明清戏剧中,有不少着力于以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表现个人与家庭(族)、与社会制度,乃至与社会伦理之间种种矛盾冲突的作品,这就是人情世态剧,或简作世情剧。
关于人情世态剧,大体说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一种是世情描写间杂于剧中,但全剧却非通体写世情或以世情为旨归,姑且称其为广义世情剧;一种则纯然以描写家庭日常生活取胜,以世态人情来揭示某种现实关怀的作品,是为典型的(亦即狭义的)人情世态剧。以元杂剧为例,《赠绨袍》(高文秀)、《贬黄州》(无名氏)、《冻苏秦》(无名氏)等属于前者;而《看钱奴》(郑廷玉)、《老生儿》(武汉臣)、《东堂老》(秦简夫)等,则属于后者。
**节 人情世态剧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演进流变
我们知道,元代科举时行时止,始终未成为士人仕进的主要渠道,元代士人断绝了科举晋身之阶,“士失其业,志则郁矣”,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绝意仕进,流连于市井间,与民间艺人相结合,从事于杂剧创作与演出活动。他们熟悉市井生活,了解市民的审美趣味与好尚,因而在创作中能按摸到民间脉搏,展示活生生的人情世态以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众生相。“这种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对于宋明话本的这个评价,同样适于元杂剧艺术。宋元之际中国文学思潮的这一转捩,或称文学思潮的这样一种变革,既为人情世态剧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也为它的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气候和文化土壤。
始于宋代的理学,到了元代被奉为官学,其对文学的影响,情况相当复杂:一方面,它对不同文体类型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一般说来,对散文影响较大,词章次之,俗文学更次之;另一方面,理学的纲常论中又有一些适于表达民族情绪的东西,元初儒士在草原文化的猛烈冲击之下,以维护汉民族的宗法观念与伦理思想为己任,意欲接续中原传统文化,对所谓“纲常松弛”、“世风日下”的局面进行匡正。应该说,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它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心理趋势。就杂剧创作而言,则表现为通过对家庭(家族)日常生活的描写,宣扬汉民族的传统伦常观,并在其中曲折而又隐晦地寄寓着民族意识。这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郑廷玉的《疏者下船》以及佚名作品《抱妆盒》等世情剧,乃至在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等历史剧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反映,这也因为家、国在古代一直是互为表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