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9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1 2 607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流年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官渡区 黄土坡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旧书,购买多本多仓库发货,多本可优惠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店铺介绍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旅游人类学
作/译者:张晓萍 李伟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旅游人类学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310029501 [十位:731002950X]
页数:328      
定价:¥40.00
店铺售价:¥5.50 (为您节省:¥34.50
店铺库存:6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旅游人类学》内容提要:
本书在评介西方旅游人类学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西方人类学的理论,并把一些重要的理论引入到了我国旅游的理论研究当中;结合中国旅游的开发现状,用东、西方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去审视和反思我国旅游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许多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尽量做到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本书在旅游管理研究的基础上,融入旅游人类学的理论,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事旅游管理的同志们能逐步接受和理解这一新学科,并学以致用,从理论上使旅游学的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旅游人类学》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Preface
前言
**章 旅游人类学及其理论概述
**节 旅游人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二节 旅游人类学研究理论
第三节 旅游人类学研究目的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追寻人类的旅游足迹
**节 为生存而进行的族群迁徙
第二节 随生产方式变化出现的人类空间位移
第三节 人们对世界图景的探索
第四节 现代生活样式之一:旅游
第三章 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与文化
**节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第二节 旅游与文化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旅游与文化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旅游体验
**节 体验
第二节 旅游体验
第三节 “共睦态”——一种阈限体验的解读
第五章 仪式:神圣的旅程
**节 作为仪式的旅游
第二节 朝圣:宗教文化之旅
第六章 涵化:旅游与文化变迁
**节 文化变迁
第二节 涵化
第七章 “真实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节 “真实性”与“舞台真实”
第二节 “舞台真实”与商品化
第三节 旅游背景下的“舞台真实”及其案例研究
第四节 “舞台真实”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八章 博物馆:人类历史文化的多角度展示
**节 博物馆与旅游业
第二节 博物馆旅游的人类学视角
第三节 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及展望
第九章 旅游人类学方法
**节 旅游人类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案例:丽江玉龙县白沙乡民族旅游田野调查
第十章 关于旅游人类学认知的思考
**节 关于人类学的理解
第二节 关于旅游学科研究的认识
第三节 关于旅游人类学的思考
参考文献

……
《旅游人类学》文章节选: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学术界对旅游的研究已从单一的经济视角,转向了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其中旅游人类学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已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到了20世纪末,我国学术界也对这一学科给予了广泛关注并开始研究。旅游与人类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其中涉及哪些主要理论?对世界旅游业发展,乃至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章就拟对这些问题作简要的介绍。 现代旅游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单一学科研究往往会出现“水中月、镜中花”的简单化研究,表面上清晰明了,但实际并不能揭示旅游现象背后多重因素相互纠缠的复杂本质,更不能在旅游实践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由于每一个学科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比较清晰的边界,因此面对“泛化”的旅游现象,很多学科的单一研究都显现出“力不从心”。旅游研究中学术泛化的关键不在于参与学科的多寡,而在于各学科之间缺乏一面“镜子”,发现各自研究的偏差,根本原因是没有一致性的可参照理论体系与研究坐标,使传统的单元研究显得残缺和苍白。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的旅游人类学思想开始被引入我国的旅游研究。人类学本身对“人类生活”的研究特点,使人们发现运用“文化”工具诠释旅游现象更加接近事实的本质。故而,从对旅游现象的认知层面上,我国旅游学界开始接受并认可了“旅游人类学”。但西方**的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和旅游发展道路与中国大相径庭。西方旅游人类学思想对中国旅游实践及旅游事实的解释总给人一种不明就里、隔靴搔痒的感觉。而大量西方文献在中国旅游研究成果中的引用,也使旅游研究的混乱局面更加复杂化了。于是,一批学者开始反思西方的旅游人类学思想,对旅游人类学的体系、内容及表述方式进行“本土化”建设,力图避免“道听途说”式的研究状态。从这个意义上看,由张晓萍教授等新著的《旅游人类学》的出版,是有其深意的。在这部《旅游人类学》中,一改早期旅游人类学的传统表述方式,既借鉴了国外人类学研究的*新成果,又没有完全照抄照搬,而是充分探讨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旅游人类学理论体系和内容,显示出作者独立思考的风格与品质。特别是作者在其旅游教学和实践研究中的大量积累,成为旅游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依托,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人类学发展的基石。因此,希望这部《旅游人类学》专著能够发挥其抛砖引玉功能,推动中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更加成熟和完善,故乐此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