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村庄治理与权力结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The Administration and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村庄治理与权力结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The Administration and

  • 作者:金太军 金太军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5707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24
  • 定价:¥2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建构村庄治理中**——村庄体制内精英——普通村民的三重权力分析框架:将村庄治理中**(乡镇党组织及乡政是其主要载体)、村庄体制内精英和普通村民的三重权力分化和互动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村庄内部体制内精英和村民(特别是村庄体制外精英),以及村庄外部的乡政与村治的相互作用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深刻的现实根源,在占有大量个案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由各种因素合理塑造出的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若干类型进行了梳理、比较和提炼,并提出了建构良性互动村庄权力结构的若干对策思路。
    文章节选
    1 导论
    1.1 本书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传统的**,农村的治乱兴衰历来是**治乱兴衰之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由农村包围城市*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情感上与农村有着深厚的关系,而且更把广阔农村作为**政权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农村的控制是顺理成章的,这种控制又与**工业化发展目标和“一大二公”的极左路线相契合,铸成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的深度行政控制,其组织形式就是“队为基础,三级所有”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的组织边界实际就达到了村社组织一级,村社组织的行政化使公社权力直接渗透农村社会的内部,“造就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经济控制与行政控制网络,使得**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和控制达到了****的规模和深度”,可见在人民公社时期,村庄一级(大队)的权力结构是比较简单的。一方面在党的一元化领导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权力在横向和纵向上基本都是同质的,其各层级包括公社都大体上是一个单纯接受〔党〕**指令的受控体;另一方面,基层农村社会也是集中统一的**权力支配下的一个行政区域,缺乏*低限度的自组织能力和自治权。由上述两个方面组合而成的村落权力结构是严重失衡的、一边倒的。广大 农村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必要空间。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社区则是公共管理的落脚点,公共管理和社区治理的优化与否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局。改革开放以来,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逐步受到国内理论界的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但总的来看,把政府公共管理和社区治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高水平、成系列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可喜的是,由知名青年学者金太军教授担纲主持编撰的《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作为该丛书的**位读者,我通阅全书,感受良多。首先我想说的是,该丛书的出版对促进我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和社区管理人才,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无须我多说。
    其次,该丛书的具体选题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和社区治理领域的重大课题。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健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推行**公务员制度,治理行政腐败,理顺**与地方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改善社区治理结构,推动基层民主和自治等等。这些课题作为现实中的热点和难点,对它们的关注,需要很强的学术敏感性,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则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政治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而且有时也要有相当的学术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丛书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治学态度是难能可贵、值得赞许的。
    目录
    1 导论
    1.1 本书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思路、创新之处及不足
    1.4 本书的核心概念

    2 村庄权力结构的历史演变
    2.1 **集权和乡绅自治:传统村庄双重权力结构
    2.1.1 **行政权力对乡村的双轨控制
    2.1.2 清末乡村控制的失效
    2.1.3 民国时期的政权下沉及其内卷化
    2.2 行政权力的深度渗入和全面控制:人民公社时期村庄单一权力结构
    2.2.1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主要特征
    2.2.2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利弊分析
    2.3 “乡政村治”体制的形成:改革以来村庄三重权力结构
    2.3.1 乡政村治体制的形成及类型
    2.3.2 乡村权力结构的分化
    2.3.3 小结

    3 村庄权力结构的分化
    3.1 科层化的**权力
    3.1.1 宏观制度的导入
    3.1.2 **权力层级中的乡政权力
    3.2 承上启下的体制内村庄精英
    3.2.1 村级公共管理机构
    3.2.2 村庄性质与体制内精英的整体偏向
    3.2.3 体制内精英中的村支书与村主任
    3.2.4 小结
    3.3 村民
    3.3.1 普通村民
    3.3.2 体制外精英
    3.3.3 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互动
    3.3.4 普通村民中的妇女
    3.3.5 普通村民中的流动人口

    4 “乡政”与“村治”权力的互动
    4.1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冲突的主要表现
    4.1.1 乡政对村治的行政控制
    4.1.2 村委会对乡政干预的回应
    4.2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冲突的成因
    4.2.1 规范化的制度供给短缺
    4.2.2 乡村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
    4.2.3 **的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
    4.2.4 乡镇政权的特殊功能
    4.2.5 村委会双重角色的失衡
    4.2.6 乡政村治拥有的资源不对称
    4.2.7 认知上的模糊

    5 村庄权力结构的类型
    5.1 村庄权力互动结构类型的一般描述
    5.1.1 上强中弱下弱型
    5.l.2 上弱中强下强型
    5.1.3 上弱中弱下强型
    ……
    6 影响村庄权力结构的因素
    7 建构良性互动的村庄权力结构
    附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