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金融专业知识
QQ咨询:
有路璐璐:

金融专业知识

  • 作者: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 ISBN:9787505128583
  •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01日
  • 页数:202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金融专业知识》本套教材牢牢把握江西省*新农村信用社招考的考试变化,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及时性、全面性的特点,能更好地提高考生的解题技巧,夯实基础,盘活知识,开阔眼界,真正提升考生的综合能力。
    章节后配置了相应的预测题库,帮助考生边记边练,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本篇预测题库中的习题都是专家根据历年真题精心编写的,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考生掌握复习的方向,提高应试成效。
    本套教材全面反映*新的考试要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每一知识点的讲解透彻、深刻,同时拓展考生复习的知识面,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教材中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使之贴近考试本身。 华图2015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金融专业知识_江西省农村��用社招聘考试研究** 编_红旗出版社_
    文章节选
    **章货币、信用与利率
    **章货币、信用与利率
    **节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个定义是建立在金属货币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纸币是货币金属的代表,是一种价值符号,间接发挥货币的职能。问题是现在流通中的货币已经与贵金属脱离了关系,这一解释就落后了。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
    货币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①本质定义:马克思在分析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以后,从本质的角度下了一个定义:货币是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三点理由:**,货币是一种商品,这是商品世界经过千百年进化选择的结果,与其他商品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第二,货币具有以自身的使用价值形态表现商品价值的能力,即一般等价物;第三,交换领域之所以接受货币,首先因为货币是一种商品。
    ②职能定义:马克思从货币的现象入手来分析货币,从而得出货币的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现代世界各国流通的主币都是纸币,从造币材料的角度看,货币不是一种商品,因此使用货币的职能定义尤为重要。
    (二)西方货币银行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价值贮藏和计算单位的物品。
    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衡量商品的价值就是评价计算商品包含多少社会劳动,而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把社会承认的劳动表现为一定数量同质的货币。价值尺度的表现——价格: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即价格是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相比。价格标准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技术规定,即计量单位元、美元等。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也称作交易媒介,指货币在交易中充当交易的媒介。由原始的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是以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的所有者手里的运动。其特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代用品,并不一定是价值十足的货币。
    3.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清偿债务。支付手段的产生源于商业信用,有两个作用:一是扩大商品流通,可以赊欠;二是节约现金流通,债权、债务可以抵冲。而流通手段只能先卖后买。
    4.贮藏手段
    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执行价值贮藏功能。贮藏的原因一是存储购买力,二是存储财富。凡是货币,不论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还是不足值的纸币都具有存储价值的职能,只是前者更多的是存储财富,后者是存储购买力。
    5.世界货币
    当货币超出国界发挥职能时,这个货币就有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在金属货币阶段,执行世界货币的是货币金属块或条,而不是哪国铸币形式或单位。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部分**的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一国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往往有这样三个条件:一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率很高;该国货币价值比较稳定;该国货币是自由兑换货币。
    综上所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具有货币质的规定性,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
    三、货币的类型
    (一)支付制度的演化
    支付制度就是交易的方式。支付制度对货币的影响极大。自货币产生以来,支付制度一直在演变着。与此相应,货币的形式也在变化着。黄金之类的贵金属曾一度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而且是货币的主要形式。后来,诸如钞票和支票之类的纸币资产开始在支付制度中使用,并且被当作货币来看待。
    1.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支付制度
    一种物品要想充当货币,它就必须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中被每个人愿意接受。人们自然地选择了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或者高价值的物品来充当货币,这类货币称为商品货币。仅仅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支付制度存在以下问题:这种形式的货币过于沉重,从一地运往另一地十分困难。如果说只能用硬币去购物的话,那么购买房屋之类的大笔交易就得用车辆来运送货币了。
    2.纸币的使用
    支付制度接下来的发展就是纸币的使用。纸币是具有交易媒介功能的纸片。起初,纸币的流通有以下前提:它可以兑换为硬币或贵金属。后来,在大多数**中纸币都发展成为不兑现纸币,被政府宣布成为法定偿还货币而不必转换为硬币或贵金属。纸币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它比硬币和贵金属都轻得多。但是,只有纸币发行当局具有某种信誉,而且印刷技术发展到足以使伪造极其困难的**阶段时,纸币才能被接受作为交易媒介。由于纸币的发行成为制度的安排,于是**便可根据需要来改变纸币的发行量。
    3.支票的使用
    纸币和贵金属的主要缺点是易被偷窃,而且当交易量很大时,其庞大的体积将使运费十分昂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现代银行的发展,支付制度又前进了一步——支票的发明。支票是一种见票即付的票据。支票的使用是提高支付制度效率的一项重大创新。
    4.资金调拨电子系统
    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支付制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人们将会以更先进的方式进行交易:所有的支付都通过电子通信进行,所有处理纸片的工作都会一扫而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资金调拨电子系统”,即电子货币的新方向。
    (二)货币的分类
    随着支付制度的演变,出现了相应的货币形态。货币通常按形态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存款货币。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例如贝壳、兽角,都曾在不同时期充当过交易媒介的角色。这些特殊商品在充当货币时,基本上保持原来的自然形态。其缺点是携带不便,容易磨损,容易变质。因此,实物货币无法充当理想的交易媒介,不适于作为价值标准和价值储藏手段,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被金属货币替代。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初期的金属货币以条块形状出现,称为称量货币。近代的金属货币则将金属按一定的成色重量铸成硬币铸币。金属货币币值稳定,能有效地发挥货币的交易媒介、价值标准和价值储藏的职能,因此直至**,金属货币仍然在流通中。
    3.纸币
    纸币是以纸张为币材印制的在币面上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分为兑现纸币和不兑现纸币两种。我国是世界上*早使用纸币的**。兑现纸币是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或政府兑换铸币或金银条块的纸币,其效力与金属货币完全相同,且具有携带便利、避免磨损、节省金银等优点。不兑现纸币是不能兑换成金属或金银条块的纸币,它仅有货币价值而无币材价值。目前,世界各国流通的纸币大都是不兑现纸币。
    4.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就是活期存款。西方**的活期存款户可以随时开出支票在市场**通,充当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由于支票可以装订成书本形状,因此人们又把支票称为书本货币。又因为存款货币以在银行的活期存款为基础,并根据支票的授受,将银行账户上所记存户的债权加以转移,因此存款货币还称为银行货币。存款货币在现代工商业发达的**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交易都是以这种货币完成的。
    四、货币制度
    所谓货币制度,就是一国以法律或法令形式对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所作的一系列规定。
    (一)货币本位制度
    货币本位(Monetary Standard)是一个**的货币制度所规定的货币基本单位及其价值标准。所谓价值标准,在金属货币时代都是以一定量的贵金属(比如黄金、白银等)来表示的。货币本位的名称,也就取之为表示价值标准的金属名称。一个**为了建立货币制度,就必须首先对货币本位作出明确规定。
    根据货币本位而制定的货币,称为本位货币(Standard Money)。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各种货币的基准,一切其他形态的货币都以无限制的兑换方式与本位货币保持固定的平价关系。本位货币具有其他各种货币所不能具备的独有性质:
    ①具有无限的法偿资格,即法律赋予其强制的流通能力,不论支付额多大,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②是*后的支付手段,即任何交易或债务,只要用本位货币来支付,就算告清,对方无权要求改用其他形态的货币来支付。而其他形态的货币虽然可以与本位货币平价流通,但不是*后的支付手段,对方有权要求兑换成本位货币来完成支付。
    一个**对于它的本位货币的名称及价值标准予以规定,并以本位货币为**,对其他各种货币与本位货币的平价流通关系作出规定,就形成了这个**的货币本位制度。近代世界各国采取的货币本位制度各种各样,因时因地而异,但从总体上看可分为两大类:金属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金属本位制与一定量的某种金属保持等值关系,因而又称为约束本位制。纸币本位制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故又称作自由本位制。
    金属本位制又可根据所用金属的不同而分为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和两本位制。对于金本位制,根据其可兑换黄金的具体形式,还可以细分为金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银本位制从理论上讲也可有类似于金本位制那样的三种区分,但实际上只有银币本位为各主要**所采用,因此一般不再细分,而直接指银币本位。两本位制则可根据两种金属货币的相互关系及其地位的比较,分为平行本位、复本位和跛行本位。
    (二)金属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白银为货币材料,银币为本位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银行券可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可自由输出输入。
    2.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金为黄金。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则是本国货币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流通中只使用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而使用指定**的外汇才能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3.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白银和黄金同时作为货币材料,金银铸币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自由输出输入,金银铸币之间、金银铸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复本位制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后者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复本位制度中,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会不断增加。
    (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不兑现本位制和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它是取消黄金保证、不能兑换黄金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由于黄金被排除在国内流通之外,因此就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如计划不周,货币会因发行过多而贬值,进而导致通货膨胀。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
    ①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它们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
    ②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有本质区别。
    ③**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第二节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信用概述
    1.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买方和借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马克思说:“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信用与商品买卖不同,商品买卖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双向等量转让运动,信用是定期的单方面转让有价值物,到期再偿还。
    2.信用的产生和演化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初的原始形态的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使原始公社解体,产生了私有制家庭和**,出现了贫富的差别。贫困的家庭为了维持生产和生活,向富裕家庭借债,便产生了信用。原始形态的信用大多是实物的借贷,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出现了货币借贷。高利贷是古老的生息资本,它盘剥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小生产者。高利贷对社会生产力起破坏作用,它使生产者陷于贫困,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甚至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代替之后,货币借贷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资本主义的借贷资本取代高利贷资本。随着借贷资本关系的发展,直接货币借贷又逐渐被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关系代替。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的必要资本限额增大,需要集中大量资本才能经营生产。货币借贷关系适应这种要求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活动。
    二、信用的分类
    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中,信用形式也不断发展,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信用、消费信用等。在商品经济的信用体系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指的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以这种方式买卖商品,在商品转手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后再支付。这样,双方形成一种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卖方所提供的商业信用,相当于把一笔资本贷给买方,因而买方要支付利息。赊销的商品价格一般要高于现金买卖商品的价格,其差额就形成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1.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债权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债权,要求债务人出具的书面债权凭证。它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命令,要求债务人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商业票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2.现代商业信用产生的原因
    商业信用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已经产生,其得到广泛发展则是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实现的。这是因为:**,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需要商业信用;第二,商业资本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商业信用。
    3.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特点主要有: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时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在: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商业信用也要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或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再生产过程中,各个企业之间会出现货币资本余缺不均的状况。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需要企业之间进行货币余缺的调剂。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的企业。
    1.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即工商及农业企业,债权人是银行。
    2.银行及银行业务
    银行信用主要由银行来办理。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银行的业务分为两个方面: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三)**信用
    **信用是指**直接向公众进行的借贷活动。**在这种信用关系中处于债务人的地位。**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国债,它通常以发行公债券和国库券的形式来实现。公债券是由政府发行的一种长期债券,发行公债筹措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其他非生产性开支。国库券是由政府直接发行的一种短期公债,主要是为了解决短期的国库开支急需。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赊账是利用结账信用卡,凭信用卡先购后支付;分期付款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先支付部分现款,然后根据签订的合同,分期加息支付余下的贷款;在贷款未付清前,商品所有权属于卖者。赊账、分期付款都属于商业信用范畴。发放消费信贷时,根据受贷的对象不同分成两类:一类是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商品消费者发放贷款;二是卖方信贷,银行对销售商品的企业发放贷款。消费信贷是推销商品、扩大销路的一种手段。它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刺激消费和促进生产发展,暂时缓解生产过剩的矛盾,但是,消费信用使消费者提前动用了未来的收入,会使将来的购买力缩小,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三、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中产生的,以偿还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只要存在着较为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就必然存在信用关系。 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具有双重作用: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制度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许多大型企业得以建立和发展;信用制度节省了流通费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使非现金结算发展起来,大批交易可以不使用现金支付,既节省了流通中的现金货币量,也加速了货币投放和回笼的速度;信用制度促进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
    第二,信用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矛盾。首先,信用的发展有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速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其次,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当信用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尖锐化并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货币流通与信用关系也会发生混乱。因为生产过剩、商品销售困难,使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得不到偿还,商业信用急剧减缩,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势必造成货币流通和信用的严重混乱,发生货币信用危机。
    四、信用工具的定义和构成
    1.信用工具的定义
    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2.信用工具的构成
    一般来说,信用工具由五大要素构成:面值,即凭证的票面价格,包括面值币种和金额;到期日,即债务人必须向债权人偿还本金的*后日期;期限,即债权债务关系持续的时间;利率,即债权人获得的收益水平;利息的支付方式。
    五、信用工具的种类
    随着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不断深化,信用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
    (一)按信用形式划分
    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工具,如各种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和银行票据等;**信用工具,如国库券等各种政府债券;社会信用和股份信用工具,如债券、股票等。
    1.商业信用工具
    商业信用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它是在商业信用中, 表明债务人有按照约定期限无条件向债权人偿付债务的义务的合法凭证。商业票据有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汇票是债权人签发给债务人令其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商业票据可以经过背书等手续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一般由持票人提请银行贴现,以取得现款。
    2.银行信用工具
    银行信用工具有银行券和支票。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发展和信用要求,扩大对贴现业务的需要,首先产生了银行券。它是由银行发行,用来代替私人票据,具有不定期性质并随时保证兑现的债务凭证。随后,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产生了支票形式的债务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存户对银行发出的一种支付通知,有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可支取现金)、转账支票(又称划线支票,专用于转账)和保付支票(银行确认兑付)等多种形式。借助于支票,银行可以超越自有资本和吸收资本的总量扩大信用。当支票被存款人用来提取现款时,只作为一种普通信用凭证发挥职能。但是,当被存款人用来向第三者履行支付义务时,就成为代替货币发挥流通与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了。支票流通的比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而大大超过银行券流通的比重。支票流通在节省现金方面起着巨大作用,由此推动了非现金结算制度的形成和票据交换所的出现。此外,本票作为由出票人本人付款的票据,也是银行信用的一种重要工具。
    3.**信用工具
    **信用主要工具是政府债券,其中,国库券是由政府发行的一种筹借短期性借款的证书;而公债券则是政府为取得长期借款向债权人开具的债权凭证。**信用债券的持有者除定期向债券发行者取得利息外,到期还要收回本金。
    4.社会信用和股份信用工具
    社会信用和股份信用工具主要有股票和公司债券。股票是按股份制形式组织起来的企业用来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代表企业管理权力并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所有权证书。股票持有者可以将股票转让给他人,但是无权向企业要求退股。股票有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两种,普通股票的股息随企业利润的变动而变化;优先股票的股息则是固定的。公司债券是股份制企业为了筹措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权证书,持券人每年可以依票面规定的利率从企业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时企业应向持券人偿还本金。
    一般情况下,商业信用工具和银行信用工具都可以在市场上直接流通;而**信用工具和社会股份信用工具作为有价证券不能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作为有价证券本身具有价格,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买卖。
    (二)按期限划分
    按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没有一个**的标准,一般以一年为界,一年以上的为长期,一年以下则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国库券、各种商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等。西方**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称为“准货币”,这是由于其偿还期短,流动性强,随时可以变现,近似于货币。长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价证券,主要有债券和股票。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银行券和多数的民间借贷凭证。
    六、信用工具的特征
    信用工具纷繁复杂,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收益性
    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带来收益,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种:一种为固定收益,是投资者按事先规定好的利息率获得的收益,如债券和存单在到期时,投资者即可领取约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义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例。另一种是即期收益,又叫当期收益,就是按市场价格出卖时所获得的收益,如股票买卖价格之差即为一种即期收益。还有一种是实际收益,指名义收益或当期收益扣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后的真实收益。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收益并不真实存在,而必须通过再计算获得。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所能接触到的是名义收益和当期收益。
    2.风险性
    为了获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时必须承担风险。风险是相对于**而言,所以风险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性。信用工具的风险性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损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其风险主要有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称为信用风险,是指发行者不按合同履约或是公司破产等因素造成信用凭证持有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各种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例如市场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物价波动等各种情况造成信用凭证价格下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策变化、战争、社会环境变化等各种政治情况直接引起或间接引起的信用凭证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流动性
    信用工具可以买卖和交易,可以换得货币,此即为具有变现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内,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出卖并换回货币,称为流动性强,反之则称为流动性差。
    第三节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的概念
    利息是资金借出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殖额,也可认为是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在一定意义上,利息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马克思对利息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息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货币本身并不能创造货币,不会自行增殖,只有当职能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而货币资本家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与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内在前提。而由于再生产过程的特点,导致资金盈余和资金短缺者的共同存在,是利息产生的外在条件。当货币被资本家占有,用来充当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就成为资本。货币执行资本的职能,获得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平均利润的能力。所有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利益驱使,利润又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分割成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分别归不同的资本家占有。因此,利息在本质上与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反映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利息的理论
    实质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实际节制的报酬和实际资本的收益,实际利息率*终取决于起初的生产力因素,如技术、资源的可用性和资本存量等。
    货币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借钱和出售证券的成本,同时又是贷款和购买证券的收益。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利息率的高低完全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二、利息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利息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企业行为的功能
    利息作为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已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企业为降低成本、增进效益,就要千方百计减少资金占压量,同时在筹资过程中对各种资金筹集方式进行成本比较。全社会的企业若将利息支出的节约作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那么,经济成长的效率也肯定会提高。
    2.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功能
    在中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比率日益加大的条件下,出现了资产选择行为,金融工具的增多为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提供了客观基础,而利息收入则是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诱因。居民重视利息收入并自发地产生资产选择行为,无论对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对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高储蓄率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这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而居民在利息收入诱因下做出的种种资产选择行为又为实现各项宏观调控做出了贡献。
    3.影响政府行为的功能
    由于利息收入与全社会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例如,**银行若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货币就会更多地流向资本市场;当提高利率时,货币就会从资本市场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则可以用高于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来发行国债,将民间的货币资金吸收到政府手中,可以弥补财政赤字��
    ……
    目录
    **章货币、信用与利率
    **节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节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节利息和利率
    本章预测题库
    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
    **节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货币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第四节保险市场
    第五节金融工具
    第六节风险管理
    本章预测题库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
    **节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
    本章预测题库
    第四章金融资产估值
    **节债券价格评估
    第二节股票价值评估
    本章预测题库
    第五章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节货币供给
    第二节货币需求
    第三节**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四节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
    本章预测题库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节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紧缩
    本章预测题库
    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与管理
    **节资本金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二节负债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三节现金及证券投资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贷款业务经营和管理
    第五节中间业务经营与管理
    第六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方法
    本章预测题库
    第八章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
    **节商业银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
    第二节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与业绩评价
    第三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本章预测题库
    第九章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节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金融全球化
    本章预测题库
    编辑推荐语
    体例新颖,科学实用
    以“创新”为理念,打造合理体例,提高复习效率
    内容详实,考点全面
    涵盖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全部考点,海量试题任你做
    真题详解,**突出
    各类真题集中汇总,深入剖析考试内容,**难点一网打尽
    实战演练,步步为营
    全真预测,把握先机,做好准备,决战考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