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121065927
[十位:7121065924]
页数:197
定价:¥24.00
店铺售价:¥8.60
(为您节省:¥15.4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841161209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07 10:12:10]
吉林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05 16:55:35]
李**
许昌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6 10:08:03]
罗**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4 15:44:34]
廊坊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4 11:05:09]
曹*
濮阳市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内容提要: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是由多年从事软件工程教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根据教学的特点精心组织和编写的。《UML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从UML语言的基本概念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UML的基本语法、建模的基本步骤、RUP开发过程等,*后,通过一个应用案例详细介绍UML开发的过程。全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介绍了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了UML语言的基本语法、概念和符号;第3章至第9章详细介绍了UML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的详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第10章介绍了RUP开发过程;第11章通过一个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UML开发的过程。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既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手册,尤其适合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分析和建模的用户。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图书目录:
第1章 面向对象技术概述
1.1 软件开发方法概述
1.1.1 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
1.1.2 面向数据结构的开发方法
1.1.3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1.2 软件生命周期
1.2.1 软件生命周期概念介绍
1.2.2 软件开发模型
1.3 软件开发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1.4 面向对象技术
1.4.1 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
1.4.2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5 面向对象的分析
1.6 面向对象的设计
1.6.1 面向对象的设计准则
1.6.2 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
1.7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工具
1.7.1 Booch面向对象方法
1.7.2 Jacobson的面向对象方法
1.7.3 Coad-Yourdon面向对象方法
1.7.4 James Rumbauth面向对象方法
1.8 小结
习题
第2章 UML语言基础
2.1 UML简介
2.1.1 UML历史
2.1.2 UML的主要内容
2.1.3 UML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2 UML的标准元素
2.2.1 UML语言结构
2.2.2 元模型
2.3 UML中的符号和图形
2.3.1 模型的概念
2.3.2 模型元素
2.3.3 语义规则
2.3.4 模型组织
2.3.5 图
2.3.6 视图
2.4 公共机制
2.4.1 修饰
2.4.2 说明
2.4.3 公共划分
2.5 扩展机制
2.5.1 构造型
2.5.2 标记值
2.5.3 约束
2.6 小结
习题
第3章 用例图
3.1 概述
3.2 系统
3.3 活动者
3.3.1 定义
3.3.2 确定活动者
3.3.3 活动者之间的关系
3.4 用例
3.4.1 定义
3.4.2 用例表示法
3.4.3 用例描述
3.5 用例之间的联系
3.5.1 泛化联系
3.5.2 使用联系
3.5.3 包含联系
3.5.4 扩展联系
3.6 用例分类
3.7 用例建模
3.7.1 建立用例图
3.7.2 用例建模中应注意的问题
3.8 小结
习题
第4章 类图和对象图
4.1 概述
4.2 对象类定义
4.2.1 类的名称
4.2.2 属性
4.2.3 操作
4.3 对象类的关联
4.3.1 关联的定义
4.3.2 关联类型
4.3.3 聚合和组合
4.3.4 泛化
4.3.5 依赖
4.4 对象图
4.5 接口
4.6 **对象类
4.6.1 抽象类
4.6.2 模板对象类
4.7 对象类图建模
4.7.1 建立对象类图
4.7.2 类和对象建模中应注意的问题
4.8 小结
习题
第5章 交互图
5.1 概述
5.2 序列图
5.2.1 序列图的组成
5.2.2 同步消息和异步消息
5.2.3 循环
5.2.4 对象创建和销毁
5.2.5 自调用和回调
5.3 协作图
5.3.1 协作图的组成
5.3.2 多对象
5.3.3 异步消息
5.3.4 主动对象
5.4 交互图建模
5.4.1 建立交互图
5.4.2 交互图建模的基本步骤
5.4.3 交互图建模中应注意的问题
5.5 小结
习题
第6章 状态图
6.1 概述
6.2 状态
6.2.1 消息
6.2.2 状态概念介绍
6.2.3 状态的种类
6.3 状态机
6.4 状态图
6.5 状态迁移
6.5.1 事件
6.5.2 守卫条件
6.5.3 动作表达式
6.5.4 状态迁移的种类
6.6 并发状态图
6.6.1 并发子状态
6.6.2 同步
6.7 状态图建模
6.7.1 建立状态图
6.7.2 状态图建模中应注意的问题
6.8 小结
习题
第7章 活动图
7.1 概述
7.2 活动图的组成
7.2.1 组成要素
7.2.2 动作流
7.2.3 泳道
7.2.4 对象流
7.3 活动分解
7.4 活动图的并发与同步
7.4.1 并发与同步
7.4.2 同步状态
7.4.3 动态并发
7.5 活动图建模
7.5.1 建立活动图
7.5.2 活动图建模中应注意的问题
7.6 小结
习题
第8章 包图
8.1 概述
8.2 包的基本含义
8.2.1 包的语义和表示
8.2.2 包的嵌套
8.2.3 标准构造型
8.3 包的联系
8.3.1 依赖
8.3.2 泛化
8.4 包图
8.5 包图建模
8.5.1 建立包图
8.5.2 包图建模中应注意的问题
8.6 小结
习题
第9章 物理图
9.1 概述
9.2 组件图
9.2.1 组件
9.2.2 组件的种类
9.2.3 组件的联系
9.2.4 建立组件图
9.3 配置图
9.3.1 节点
9.3.2 节点的联系
9.3.3 建立配置图
9.4 物理图建模
9.5 小结
习题
第10章 RUP统一建模过程
10.1 软件过程概述
10.1.1 软件过程介绍
10.1.2 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过程
10.2 RUP简介
10.2.1 RUP过程
10.2.2 RUP过程的特点
10.3 RUP的核心工作流
10.3.1 业务建模
10.3.2 需求
10.3.3 分析和设计
10.3.4 实现
10.3.5 测试
10.3.6 部署
10.3.7 核心支持工作流
10.4 小结
习题
第11章 应用系统案例
11.1 系统概述
11.2 系统需求
11.2.1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11.2.2 各关键模块需求
11.3 系统用例模型
11.3.1 确定系统范围和系统边界
11.3.2 确定活动者
11.3.3 定义用例
11.3.4 建立用例图
11.3.5 用例描述
11.4 设计实体类模型
11.4.1 识别对象类
11.4.2 类图
11.4.3 类属性
11.5 设计接口和控制类模型
11.5.1 识别接口类
11.5.2 识别控制类
11.5.3 系统类模型
11.6 设计动态模型
11.6.1 数据访问类(Access)
11.6.2 建立序列图
11.7 系统部署
11.7.1 建立组件图
11.7.2 建立配置图
11.8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文章节选:
面向对象的开发和设计技术从诞生以来,一直受到了广大软件开发人员的喜爱。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软件复杂度的不断增加,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用于在软件设计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UML建模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早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主要有Booch、Jacobson、Rumbaugh、Youdon等,它们各有特色,又有不足之处,而且,使用的术语不统一,缺乏共同的标准,常常给软件开发人员带来困惑。
UML语言综合了目前主流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它为面向对象建模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1997年,UML被美国工业标准化组织OMG接受,经过不断使用、修改、补充、完善,UML日趋成熟,得到众多计算机厂家如IBM、HP、SUN、Microsoft等的支持。
UML适合系统开发过程中从用户需求开始到系统完成的各个阶段,通过静态结构建模和动态行为建模来抽象系统的模型,同时又可以将模型转化为面向对象语言实现的代码,为广大软件开发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本教材由多年从事软件工程教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根据教学的特点精心组织和编写。从UML语言的基本概念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UML的基本语法、建模的基本步骤、RUP开发过程等,*后通过一个应用案例详细介绍UML开发的过程。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介绍了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了UML语言的基本语法、概念和符号;第3章至第9章详细介绍了UML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的详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第10章介绍了RUP开发过程;第11章通过一个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UML开发的过程。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手册,尤其适合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分析和建模的用户。在内容安排上,本着从入门到精通的原则,内容安排合理、语言通俗易懂。
本书由唐学忠、胡智喜、费贤举、殷凯编著。王文琴和王文两位老师也帮助编制了本书的部分图表,同时,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丛书编委会华容茂教授的鼓励和支持,特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