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9787040208573
[十位:7040208571]
页数:368
定价:¥24.80
店铺售价:¥9.90
(为您节省:¥14.9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879039705 13970923765
《课程与教学设计》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0
店主推荐图书:
-
¥14.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31 10:48:24]
木*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17 15:14:51]
刘**
温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6-13 20:17:42]
吴**
东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6-07 13:57:40]
小*
宜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27 21:37:23]
小*
徐州市
《课程与教学设计》内容提要:
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和理论与是浩如烟海,而且很难评判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各种理论和知识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和使用的条件。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有代表性的课程与教学的知识和理论,希望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汲取不同知识和理论的合理之处或精华。
本书是关于研究“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知识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课程与教学概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课程与教学观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与教学设计》图书目录:
**章 课程与教学概述
**节 课程的含义
第二节 教学的含义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课程、教学与教师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
**节 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
第二节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学**展与课程和教学设计
**节 学生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课程与学**展
第四节 学生特点与课程、教学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有效学习与课程和教学
**节 学习的含义及其特点
第二节 学习理论
第三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课程与教学观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促进学习的评价
**节 传统评价观溯源
第二节 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评价改革
第三节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具备的特征与质量标准
第四节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
**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概述
第二节 学期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三节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四节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教学过程的设计
**节 教学过程的内涵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第三节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典型模式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教学模式
**节 教学模式的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教学模式述评
第三节 教学模式的建构、选择和运用
第四节 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教学方法
**节 教学方法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 主要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教学策略
**节 教学策略的概述
第二节 主要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节 教学媒体概述
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发展
第三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策略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课堂管理
**节 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秩序的管理
第三节 课堂教学的管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教学环境及其设计
**节 教学环境的含义与作用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开展
**节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
**节 校本课程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 校本课程的类型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三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第四节 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课程与教学设计》文章节选:
**章 课程与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也是一个看法尚未完全一致的词语。教学是教育现象中*基本的活动,也是教育活动中*基本的概念。对教学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对教学本质、教学过程、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影响着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影响着对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
一、教学含义的历史演变:
“教学”也是一个复合词,而且二者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从甲骨文来看,“教”字来源于“学”字,教的概念是在学的概念的规定性中加上了又一层规定性。许慎在《说文解字》写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学两字连用,*早见之于《尚书·兑命》:“教学半”。孔颖达的解释是:“上学为教(音xia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学记》引用它作为“教学相长”的经典依据,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宋朝的蔡沈对此作注:“学,教也……使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说明其词义只是教者先学后教、教中有学的单方向活动。因此,这里所说的“教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学,而是指教的人的教与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国外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对教师及其教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教”受到了重视,于是“教授”一词逐渐流行,教学不单纯指教的人的教与学,还包括了教的过程以及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917年,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美国归来。他考察了国内许多学校,对当时学校教育中“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状况极为不满,他批评道:“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他主张“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学”。因此,他极力主张把“教授”改为“教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在这里,教学的含义是教学生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