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9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4 9 529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乱七八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709203056    地址: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区 西北工业大学
促销广告:二手教材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不发急件,每天一点发货,六点填写单号,(着急的朋友请到别地购买)
店铺介绍
二手教材,雅思,托福,考研,计算机,公务员,四六级,各种资格证考试用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马作武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
ISBN:9787306014085 [十位:7306014080]
页数:368      
定价:¥20.00
店铺售价:¥8.00 (为您节省:¥12.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70920305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的修订版本。本书将中国的法律思想史分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和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两部分。古代部分划分为先秦三代、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及明清之际五个部分,全面准确地反映古代法律思想产生、发展、主流的形成以及演变的基本过程。近代部分分为地主**改革派的法律思想、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洋务派与资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清末修律派的法律思想与“礼、法之争”、资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五个部分,讲述了自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法律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图书目录:
上编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概 述
**章 先秦三代的法律思想
**节 先秦三代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节 西周的礼治思想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一、管仲
二、子产
三、邓析
第二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
一、孔子
二、孟子
三、荀子
第三节 墨家的法律思想
一、墨家及其法律思想的特点
二、墨翟
第四节 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老子》
二、庄子
第五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
一、法家的所谓“法”与“法治”
二、商鞅
三、韩非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
**节 秦朝皇权专制思想
一、皇帝至上的**专制政治论
二、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三、严刑峻罚的刑法观
第二节 汉初黄老之学的法律思想
一、文武并举、“德刑相济”
二、“设刑者不厌轻”
三、“稀力役而省贡献”
第三节 贾谊
一、民为“万世之本”
二、礼法结合,以礼为先
三、礼重等级,刑有差别
第���节 汉武帝(刘彻)
第五节 董仲舒
一、君权神授与君主专制
二、阴阳合分论与“三纲五常”
三、阴阳之道与德主刑辅
……
第四章 唐宋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明清之际的法律思想
下篇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概述
第六章 地主**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第七章 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第八章 洋务派与资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九章 清未修律派的法律思想与“礼、法之争”
第十章 资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文章节选:
上编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
**章 先秦三代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商朝的法律思想
一、商朝的神权法思想
代夏而起的殷商以迷信鬼神而著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礼记.表记》)。殷人在氏族时代,便有自己的图腾——“玄鸟”。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人的始祖契,其“母曰简狄,有蜮氏之女,为帝下鵪*次妃。三人行沐,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后又转而崇拜“*”,这似乎是他们的祖先神。殷商立国之后,为适应加强王权的需要,在宗教迷信中,开始塑造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上帝”。从卜辞上看,殷人的祖先神与“上帝”并非一体。《尚书。盘庚》:“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王之命。”“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这些说法都表明殷王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于“上帝”。殷王是世俗社会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是“下帝”,而昊昊皇天,冥冥之中,还有一位“上帝”。“下帝”是“上帝”的儿子,故称“天子”。儿子自然一切都应服从父亲,依父亲之命来行事。商汤讨伐夏桀,打的就是“上帝”的旗号。《尚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担任“下帝”与“上帝”之间媒介的,便是卜、史、巫、祝等,他们是商朝社会地位特殊的文化官,负责沟通上下两界。而沟通的途径,主要是祭祀和占卜。祭祀是商王以玉帛、牺牲等物品供奉上帝及祖先神,祈求保护和指引的活动。祭祀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然后通过占卜来传达神谕。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在当时,**兴废大事,诸如战争胜负、农业收成、城邑兴造、官吏黜除等等,都要由文化官通过占卜向上帝或祖先神请示和祈祷。所谓“卜辞”就是请示和祈祷的记录。甲骨文便是卜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