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 2 1 5 18 47 1616
本店铺共有 28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4%
服务态度问题
2
7%
商品问题
1
4%
发货问题
21
75%
退款问题
3
11%
已解决
28
100%
店主称呼:陈绍川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地址:北京 北京市 大兴区 黄村镇芦城村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本店开学活动 购书满78包邮主营大学教材 一万多种 查不到的同学可以咨询我们qq21777152 或者旺旺追梦迪克 杯水难求联系电话17718307669 13811182142
店铺介绍
主营大学教材 辅导书 考研 资格考试书等 库存10万本 欢迎咨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中国哲学史编写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
ISBN:9787010108414 [十位:7010108412]
页数:752      
定价:¥66.00
店铺售价:¥26.40 (为您节省:¥39.60
店铺库存:77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两本一套 全新正版书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中国哲学史(套装上下册)》是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来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全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指导,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思维和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来梳理中国哲学各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的思想或思想流派,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揭示哲学思想背后的深层原因。对重要的思想家或思想流派,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既不盲目崇古,也不一味非古。
全书从远古神话传说讲起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结束,共分四编、39章,共计55万字。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_《中国哲学史》编写组 编_人民出版社_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图书目录:
导论
**节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哲学史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精神传统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哲学的精神传统
第三节 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方法
一、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发展
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学习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
二、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编 先秦哲学
引言
**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节 中国哲学的萌芽
一、创世神话与天人关系
二、宗教信仰与人神关系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雏形
一、《易经》的阴阳与卦象
二、《尚书》的五行与天德
三、“天命靡常”与“敬德保民”,
第三节 春秋时期天人观和入神观的转变
一、“天道”与“人故”
二、民为神之主

第二章 孔子的哲学
**节 “仁”的提升与“人”的反思
一、“仁”的提升
二、“人”的反思
第二节 “礼”的发展与“道”的追求
一、“礼”的本质与功能
二、“礼”的提升与发展
第三节 “天”的思考与“命”的探索
一、“天”的内涵.,
二、“命”的意蕴
第四节 “中庸之道”与辩证思维
一、“中庸”的表现形式
二、“中庸”的方法论内涵
第五节 孔子思想的价值与影响
一、孔子思想的价值
二、孔子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老子的哲学
**节 以“道”为*高范畴的宇宙观
一、以无为道
二、道生万物
三、“惟道是从”
第二节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一、“有无相生”
第三节 阴阳学派的哲学
一、“大小九州”说
二、“五德终始”说
小结

第二编 秦汉至隋唐哲学
引言
第十二章 秦与汉初的黄老思潮
**节 《吕氏春秋》的哲学
一、“用众”说
二、“贵因”论
第二节 《淮南子》的哲学
一、“道始于虚霩”的宇宙论
二、“依道废智”的无为论
三、“体本抱神”的修真论
第三节 《论六家之要指》的学术观
一、对先秦各家的判释
二、对道家的推崇

第十三章 董仲舒的体系建构与儒学的经学化神学化
**节 汉初儒学的复兴
一、陆贾的“道基”说
二、贾谊的“过秦”论
第二节 董仲舒的宇宙论
一、天乃群物之祖
二、天道之大在阴阳
……
第三编 宋至清代中叶哲学
第四编 近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