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 2 1 5 18 47 1616
本店铺共有 28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4%
服务态度问题
2
7%
商品问题
1
4%
发货问题
21
75%
退款问题
3
11%
已解决
28
100%
店主称呼:陈绍川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地址:北京 北京市 大兴区 黄村镇芦城村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本店开学活动 购书满78包邮主营大学教材 一万多种 查不到的同学可以咨询我们qq21777152 或者旺旺追梦迪克 杯水难求联系电话17718307669 13811182142
店铺介绍
主营大学教材 辅导书 考研 资格考试书等 库存10万本 欢迎咨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付连奎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华图2016(第10版)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
ISBN:9787504195746 [十位:750419574X]
页数:279      
定价:¥45.00
店铺售价:¥18.00 (为您节省:¥27.00
店铺库存:77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华图2016(第10版)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内容提要:
华图2016(第10版)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_付连奎_教育科学出版社_
《华图2016(第10版)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图书目录:
目录
上篇考点知识必会
**章逻辑判断…………………………………………………………3
**节逻辑判断概述3
第二节概念分析与推理7
第三节命题及推理26
第四节直言命题、模态命题及推理50
第五节逻辑矛盾解析62
第六节论证与反驳73
第七节智能推理107
第八节巩固强化训练121
第二章类比推理………………………………………………………138
**节类比推理概述138
第二节类比关系考点140
第三节巩固强化训练153
第三章图形推理………………………………………………………159
**节图形推理概述159
第二节数量类图形162
第三节位置类图形168
第四节样式类图形171
第五节属性类图形175
第六节折叠及重组拆分类图形177
第七节立体视图与平面拼合类图形180
第八节新考点专练182
第九节巩固强化训练184
第四章定义判断………………………………………………………193
**节定义判断概述193
第二节肯定型定义判断194
第三节否定型定义判断195
第四节相关型定义判断197
第五节巩固强化训练198
下篇冲刺提高必练
**部分经典真题精选209
**章图形推理209
2015年经典真题精选209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12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15
2013年经典真题精选217
第二章定义判断221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21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24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三)227
2013年经典真题精选230
第三章类比推理233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33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35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三)237
2013年经典真题精选239
第四章逻辑判断241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41
2014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45
2013年经典真题精选(一)248
2013年经典真题精选(二)252
第二部分华图实战模拟题库257
实战模拟一257
实战模拟二264
实战模拟三271
实战模拟一答案速览278
实战模拟二答案速览278
实战模拟三答案速览278
《华图2016(第10版)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文章节选:
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和误区
(一)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反映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概念具有定义性,是概念本质属性的定义域。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供人们使用和消费,或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事物。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上述的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虽然都有“产品”这个概念出现,但是由于用不同的限制语词的前置限定,也就是附加了定语,而使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本质性的差异。“人”是一个概念,若仅仅立足于文化人类学,人的内涵被定义为有思维、能使用语言、能创造或使用复杂的劳动工具且具有相对应的社会组织的动物。其实,这也只是对普通人的一般性概括。倘若在人这个概念上再加些定语,情况就会不同。例如:航天人、高尚的人、智人、智障人、坏人、欧洲人等,内涵都是不同的。
概念要用语词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内涵当然不同。分析如下语句:
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
长江是中国的河流。
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
这个推理,应该不会有人接受。看上去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问题出在哪里?
语句中前后两个“中国的河流”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是集合概念,“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是集合概念的整体属性,是对整体的概括和断定。这个整体属性不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再看如下推理:
中国的河流都由水流组成。
长江是中国的河流。
所以:长江由水流组成。
这个推理前后的两个“中国的河流”都是非集合概念,前者内涵是中国的每条河流都由水流组成。
可见,这两个例子中的“中国的河流”概念的内涵截然不同。偷换概念就是偷换内涵。
(二)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事物范围。一个概念所包括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可以看作是一个“类”。本质属性相同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是该概念的外延,可看作是概念取值的范围——值域。如“汽车”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任一具有“汽车”本质属性的不同个体,构成“汽车”这个对象类。“轿车”“吉普”等是汽车的子类,“京B1234桑塔纳汽车”是“汽车”这个类概念中的分子,称作个体分子。个体分子是概念外延的*小分子,它的外延相对*小,只包括自身。
一般来说,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臆造的空概念除外)。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才能够确定一个概念的内涵,并且该概念的外延也随之确定。比如:“汽车是四轮及以上,可在公路上高速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汽车”的内涵具有四轮及以上、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属性,外延的范围也确定了。如果有人说“观看汽车大赛真过瘾”,则其中的“汽车”另具内涵和外延,两个“汽车”概念不同。
(三)概念的周延性
在既定语言环境中,若概念的语义所指包括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延的。如:
(1)“羊”是动物。(2)“牛”不是“羊”。
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羊”和一个“牛”的外延都是周延的,即断定了概念所指的全部。
一般地,表达判断的全称概念是周延的。如:
“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
张爱玲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其中的“公民”和“著作”都是全称的,外延周延。
此外,表达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如:
中国人不是奴隶。
其中,作为谓项的“奴隶”因断定了“奴隶”的所有外延而周延。而“中国人”虽然没有出现量词,但根据语义可以断定是省略了“所有”这个全称量词,所以“中国人”的外延也是周延的。
若语义所指仅断定了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那么该概念的外延就是不周延的。如:
有些鹤会跳舞。
仙人骑鹤。
其中的“鹤”和“会跳舞”都是不周延的,即仅仅断定了概念所指的一部分。
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地,表达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如“所有的山羊是羊”“有些牧民养羊”,两个判断的谓项是“羊”,都只断定了“所有羊”中的一部分,在这里“羊”的外延是不周延的。
(四)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误区)
严格地说,一个概念一旦用语词表达,也就是将概念置于具体语境中,那么,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被**地确定了。但是,在自然语言中,往往不恰当地简明、省略、约定俗成或语法错误等多种原因,致使概念的表达产生歧义,甚至出现谬误,这是普通逻辑从科学角度关注的要点之一。
在运用概念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三种:
(1)歧义概念。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因概念所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产生歧义。如:
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明文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权……”
其中“铁路沿线30里内”的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出现歧义。清政府的解释是“铁路沿线的两侧总共30里”,被德方解释为“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里,总共60里”。此外,30里是“英里”还是“华里”也有不同的理解。(1英里=3.2187华里)
(2)混淆概念。是由于“不知”导致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的运用。如:
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判断思维”的本意。再如:
聪明人:哥德巴赫猜想究竟研究啥啊?
数学系学生:哥德巴赫猜想的核心是怎么证明“1+1”。
聪明人:1+1等于2啊,有啥证明的。
遐想者:1+1未必等于2的,否则数学家不会研究。
由于聪明人和遐想者对“1+1”概念的“不知”,而误解为简单算术中的“1+1”,导致概念混淆。
(3)偷换概念。是把本质属性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的逻辑错误。如:
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