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3 8 14 13 46 160 11768
本店铺共有 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发货问题
1
50%
退款问题
1
50%
已解决
2
100%
店主称呼:只卖正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061483355    地址:江苏省 镇江市 京口区 江苏大学
促销广告:圆通 满9元包邮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图书均为二手正版 78成新 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发货 有问题可以咨询QQ 530994338
店铺介绍
主营正版二手大学教材教辅类图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董炎明 何旭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
ISBN:9787030376220 [十位:7030376226]
页数:459      
定价:¥69.00
店铺售价:¥24.50 (为您节省:¥44.50
店铺库存: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06148335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等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的教学辅导书。全书共17章,第1章是绪论,第2~6章是高分子化学部分,第7~16章是高分子物理部分,第17章是综合题。本书的习题同时涵盖了高分子学科的两大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也适用于“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分设的单独课程。
本书精选了1700多道习题,每道题都有解答,习题覆盖教学大纲的所有知识点。标题细分到四级,所有习题都有很详细的归类。*后一章的综合题收集了600多道填空题、单选题和是非题。400多个名词解释题的答案则分散在书中以节省篇幅,每章末尾有相应的索引。
本书可作为研究型高校的非高分子专业(如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以及应用型高校、高职本科和二级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辅助教材或参考书,也适用于研究型高校的高分子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此外,本书还特别适合用作考研参考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高分子的历史
1.2 高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3 聚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
1.3.1 从单体或聚合物的结构式出发命名
1.3.2 从聚合物中文名称或英文缩写出发写出结构式
1.3.3 IUPAC系统命名法
1.4 高分子的分类
1.5 聚合反应的分类
1.6 聚合反应式
1.7 高分子结构和性质的一般特点
第2章 自由基聚合
2.1 判断某种化合物能否进行聚合反应
2.2 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
2.2.1 自由基的活性
2.2.2 反应热力学
2.2.3 引发、增长和终止等基元反应
2.3 链引发
2.3.1 引发剂和引发作用
2.3.2 引发剂分解反应动力学和引发剂效率
2.4 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
2.4.1 自由基聚合反应初期动力学方程
2.4.2 温度对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影响
2.4.3 聚合动力学计算
2.4.4 自动加速现象
2.5 聚合度和链转移反应
2.5.1 无链转移的聚合度
2.5.2 考虑链转移的聚合度
2.6 阻聚和缓聚
2.7 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
第3章 自由基共聚合
3.1 共聚物的类型及命名
3.2 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与竞聚率
3.3 典型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
3.4 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
3.5 二元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3.6 单体(自由基)活性与Q-e方程
3.7 离子型共聚
3.8 共聚物材料
第4章 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
4.1 阳离子、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单体及引发剂类型
4.2 离子聚合反应的聚合反应方程和反应机理
4.3 离子聚合的活性**、反离子和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规整性的影响
4.4 离子聚合的动力学和聚合度计算
4.4.1 利用聚合物结构式或动力学方程计算聚合度
4.4.2 已知聚合度计算引发剂量
4.5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活性阴离子聚合
4.6 阳离子聚合的特点——异构化
4.7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和引发剂
4.8 配位聚合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立构
第5章 逐步聚合
5.1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和分类
5.2 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
5.3 线型缩聚反应
5.3.1 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5.3.2 密闭体系的平衡缩聚反应计算聚合度
5.3.3 敞开体系的不平衡缩聚反应计算聚合度
5.3.4 提高缩聚物聚合度的方法
5.4 非线型缩聚反应
5.5 聚合方法
第6章 聚合物化学反应
6.1 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6.2 聚合物的侧基反应
6.3 聚合物的主链反应
6.3.1 聚合物的降解、解聚和老化
6.3.2 聚合物的接枝、扩链和交联
第7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
7.1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7.1.1 构型
7.1.2 键接结构和共聚序列
7.1.3 支化与交联
7.2 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7.2.1 构象
7.2.2 均方末端距
7.3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7.3.1 柔顺性的结构影响因素(定性描述)
7.3.2 柔顺性的参数(定量描述)
7.4 综合
第8章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8.1 高分子结晶的形态
8.2 结晶模型和非晶模型
8.3 聚合物的结晶能力、结晶过程
8.4 结晶度
8.4.1 比体积、密度和结晶度
8.4.2 结晶(度)对性能的影响
8.5 结晶热力学与熔点
8.5.1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比较聚合物的熔点
8.5.2 熔点和平衡熔点的计算
8.6 结晶速率与结晶动力学
8.7 聚合物的取向态、液晶态和共混高分子的相态结构
8.7.1 取向态
8.7.2 液晶态
8.7.3 共混高分子
8.8 综合
第9章 高分子溶液
9.1 高分子的溶解与溶胀
9.2 分子间作用力、内聚能密度和溶度参数
9.2.1 聚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
9.2.2 内聚能密度
9.2.3 溶度参数
9.3 溶剂的选择原则
9.3.1 溶剂选择三原则
9.3.2 相似相溶原则
9.3.3 溶剂化原则
9.3.4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9.3.5 外部条件
9.4 高分子稀溶液的热力学
9.4.1 溶液的基本物理量
9.4.2 Flory-Huggins的似晶格模型
9.4.3 Huggins参数χ1
9.4.4 混合热
9.4.5 混合熵
9.4.6 混合自由能
9.4.7 化学势
9.4.8 θ状态
9.5 高分子亚浓溶液、浓溶液和聚电解质溶液
9.5.1 高分子亚浓溶液
9.5.2 高分子浓溶液
9.5.3 高分子聚电解质溶液
第10章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0.1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统计意义
10.1.1 利用定义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0.1.2 多分散系数和分布宽度指数
10.2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0.2.1 端基分析法
10.2.2 沸点升高、冰点下降法
10.2.3 膜渗透压法
10.2.4 气相渗透压法
10.3 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与Z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0.3.1 光散射法
10.3.2 超速离心沉降法
10.4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0.4.1 黏度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10.4.2 黏度法涉及的其他参数
10.5 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10.6 相对分子质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第11章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11.1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11.2 基于溶解度的分级方法
11.3 凝胶色谱法
11.3.1 原理、仪器和实验条件
11.3.2 校准曲线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1.3.3 普适校准曲线
11.3.4 峰加宽效应和柱效
11.4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性能的影响
第12章 聚合物的分子运动
12.1 形变-温度曲线
12.2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
12.2.1 测定方法
12.2.2 玻璃化转变理论和相关计算
12.2.3 Tg的影响因素
12.2.4 耐热性
12.2.5 次级松弛(或多重转变)
12.2.6 脆化温度
12.3 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12.3.1 黏流的特点和黏流温度
12.3.2 熔体黏度
12.3.3 流动曲线和流体性质
第13章 橡胶弹性
13.1 橡胶的结构和使用温度范围
13.2 高弹性的特点和热力学分析
13.2.1 高弹性的特点(高弹性的定性分析)
13.2.2 橡胶弹性的热力学分析(高弹性的定量分析)
13.3 交联橡胶弹性的统计理论
13.3.1 交联橡胶变形时的熵变
13.3.2 交联橡胶的状态方程
13.4 唯象理论
13.5 热塑性弹性体
第14章 聚合物的黏弹性
14.1 黏弹性现象
14.1.1 黏弹性与松弛
14.1.2 静态黏弹性
14.1.3 动态黏弹性
14.2 力学模型
14.2.1 静态黏弹性相关的力学模型
14.2.2 动态黏弹性与相关力学模型
14.3 时温等效原理与WLF方程
14.4 Boltzmann叠加原理
14.5 测定动态黏弹性的实验方法
第15章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15.1 力学性质的基本物理量和力学性能指标
15.1.1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
15.1.2 力学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计算
15.2 应力-应变曲线
15.2.1 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15.2.2 应力-应变曲线的五种类型
15.2.3 影响因素
15.2.4 有关计算
15.3 屈服和断裂
15.3.1 屈服
15.3.2 断裂
第16章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
16.1 聚合物的极化与介电性能
16.1.1 介电极化
16.1.2 介电损耗与介电松弛谱
16.1.3 影响介电性的因素
16.2 聚合物的导电性和静电现象
16.2.1 导电性的表征
16.2.2 影响导电性的因素
16.2.3 导电性高分子
16.2.4 聚合物的静电现象
第17章 综合题
17.1 高分子化学综合题
17.1.1 填空题
17.1.2 单项选择题
17.1.3 是非题
17.2 高分子物理综合题
17.2.1 填空题
17.2.2 单选题
17.2.3 是非题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汇编》文章节选:
第1章 绪 论
1.1 高分子的历史
1-1 说出获得诺贝尔奖的高分子科学家的名字、获奖年份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答 (1)施陶丁格(Staudinger)从1920年发表划时代的文献“论聚合”起,到1932年发表**部高分子专著《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橡胶和纤维素》,历经10余年创立了高分子学说。施陶丁格是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195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2)齐格勒(Ziegler)和纳塔(Natta)发明了新的催化剂,使乙烯低压聚合制备高密度聚乙烯和丙烯定向聚合制备全同聚丙烯实现工业化。1963年他们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
(3)弗洛里(Flory)在缩聚反应理论、高分子溶液的统计热力学和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杰出的贡献,进一步完善了高分子学说,因此获得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
(4)德热纳(deGennes)成功地将研究简单体系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高分子、液晶等复杂体系,把现代凝聚态物理学的新概念(如软物质、标度律、复杂流体、分形、魔梯、图样动力学、临界动力学等)“嫁接”到高分子科学的研究中。他的这些概念丰富了高分子学说,199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黑格(Heeger)、马克迪尔米德(MacDiarmid)和白川英树(Shirakawa)因导电高分子方面的特殊贡献共同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1.2 高分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2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下列术语:
(1)高分子;(2)单体;(3)(高分子)主链;(4)侧链或侧基;(5)(结构)重复单元;(6)链节;(7)结构单元;(8)单体单元;(9)聚合度。
答 (1)高分子:通常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化合物称为高分子。狭义的高分子指有一定重复单元的合成产物,广义的高分子也包括天然大分子和无一定重复单元的复杂大分子。
(2)单体:通常将生成高分子的小分子原料称为单体。
(3)主链:是构成高分子骨架结构,以化学键结合的原子集合。*常见的是碳链,偶尔有非碳原子(如O、N、S等原子)杂入。
(4)侧链或侧基:是连接在主链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集合,又称支链。支链可以较小,称为侧基;可以较大,称为侧链(往往也是由某种单体聚合而成)。
(5)(结构)重复单元:是大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的*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