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306030641
[十位:7306030647]
页数:474
定价:¥49.90
店铺售价:¥17.50
(为您节省:¥32.40)
店铺库存:1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519075&r=1739012167)
18873880909
店主推荐图书:
-
¥7.00
-
¥19.20
-
¥12.80
-
¥12.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23 11:33:28]
李*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22 08:46:03]
李**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30 08:03:27]
张*
保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26 12:44:28]
连**
保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24 12:12:27]
文**
兰州市
《刑法学(Criminal Law) 第三版》内容提要:
本书以中国现行刑法为基础,对刑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进行概述与探讨。本书的**部分是刑法总论,其中包括刑法概论、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第二部分是刑法各论,除分则体系、罪状、罪名和法定刑外,**剖析刑法分则的十大类犯罪及435中具体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和法定刑。
本书的特色:既体现了教育部审定的刑法学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又在许多内容上具有专著特色,既有理论的深度,又密切联系实际,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反映了*新法律法规及有权解释的精神,并吸纳了*新的较成熟的科研成果,既涵盖全面,又突出**。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律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法学教学、科研、立法、司法、执法工作的人员,以及有志于法治事业的广大群众阅读。
《刑法学(Criminal Law) 第三版》图书目录:
上编 刑法总论
**章 刑法概述
**节 刑法的概念
第二节 刑法的解释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制定根据
第四节 我国刑法的任务
第五节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
**节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章 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
**节 犯罪概念
第二节 犯罪特征
第三节 犯罪构成
第四章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
**节 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比较
第五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
**节 犯罪行为
第二节 犯罪结果
第三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犯罪的方法、工具、时间和地点
第六章 犯罪主体
**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犯罪个人的规定
第三节 我国刑法对犯罪单位的规定
第七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第四节 意外事件及不可抗力
第五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第六节 认识错误
第八章 直接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节 直接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
第九章 共同犯罪
**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章 罪数
**节 罪数概述
第二节 一罪
第三节 数罪
第十一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节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十二章 刑事责任
**节 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发展与实现方式
第三节 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比较
第十三章 刑罚概述
**节 刑罚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第二节 刑罚权
第三节 刑罚的功能
第四节 刑罚的目的
第十四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节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概述
第二节 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第四节 非刑罚的处理方法
第十五章 量刑制度
**节 量刑概述
第二节 量刑情节
第三节 累犯
第四节 自首和立功
第五节 数罪并罚
第十六章 行刑制度
**节 缓刑
第二节 减刑
第三节 假释
第十七章 灭刑制度
**节 时效
第二节 赦免
下编 刑法分论
第十八章 刑法分论概述
**节 刑法分则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 罪状和罪名
第三节 法定刑
第十九章 危害****罪
**节 危害****罪概述
第二节 危害****罪分述
第二十章 危害公共**罪
**节 危害公共**罪概述
第二节 危险方法类型的犯罪
第三节 工具设备设施类型的犯罪
第四节 恐怖活动类型的犯罪
第五节 武器弹药危险物类型的犯罪
第六节 重大**事故类型的犯罪
第二十一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三节 走私罪
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八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九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十二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第二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述
第二十三章 侵犯财产罪
**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分述
第二十四 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司法罪
第四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五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六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七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八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九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十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二十五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
第二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分述
第二十六章 贪污贿赂罪
**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第二节 贪污贿赂罪分述
第二十七章 渎职罪
**节 渎职罪概述
第二节 渎职罪分述
第二十八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
第二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分述
……
《刑法学(Criminal Law) 第三版》文章节选:
**章刑法概述
**节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和统治秩序,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单地说,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构成了刑法的基本内容。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刑法的概念。
一、从刑法概念的内涵来认识刑法的性质
1.政治性质
政治性质是刑法与其他法律的相同之处。刑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依据不同标准,刑法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型。其中,刑法的历史类型有四种:奴隶制**的刑法、封建制**的刑法、资本主义**的刑法和社会主义**的刑法。我国刑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刑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体系之一。
2.法律性质
法律性质是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不同之处。刑法同其他部门法律相比,具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1)调整社会关系的对象*特殊。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客体(即对象),是犯罪(包括犯罪行为及其载体——犯罪人)。除了刑法之外,其他任何部门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都不以犯罪为直接对象。
(2)调整社会关系的方法*严厉。我国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有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不同种类。与之相适应,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也相应地分为民事制裁方法、经济制裁方法、行政制裁方法、刑事制裁方法等不同种类。
…… 1998年《新刑法典导论》出版至今已有10年时间了。其间,于2000年再版并更名为《刑法学》,纳人中山大学出版社现代法学系列教材。
在倡导并发展法治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实践与理论,不断充实并更新着法学论著的内容,同时也推动着本书的第三版修订工作。第三版的内容要求是,反映刑法立法的新发展,总结刑事司法实践的新经验,吸纳刑法理论相对成熟的新观点;同时,为便于学生参加**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在适当介绍不同的观点时,坚持以介绍主流理论为主。有些观点是笔者所不赞同的,如犯罪客体的地位和作用等;有些问题没有进一步论述,如刑法的基本原则等。本书进行了全面而重大的修改,增删字数超过30万。此外,在结构上也作了重大的调整。能否实现预期的目的,有待读者评说。本书反映了笔者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水平的限制与篇幅的制约,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和同行不吝指出,以备日后修改。
对于热情扶持和辛勤工作的中山大学出版社蔡浩然总编辑、王润编辑,对于协助修订的2007级和2003级刑法专业研究生,表示真挚的感谢。
《刑法学(Criminal Law) 第三版》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以中国现行刑法为基础,对刑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进行概述与探讨。全书共分两个部分:**部分是刑法总论,其中包括刑法概论、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第二部分是刑法各论,除分则体系、罪状、罪名和法定刑外,**剖析刑法分则的十大类犯罪及435中具体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和法定刑。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律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法学教学、科研、立法、司法、执法工作的人员,以及有志于法治事业的广大群众阅读。
《刑法学(Criminal Law) 第三版》作者介绍:
王仲兴,男,1945年6月24日出生,安徽风阳人。1964年至l96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后在海南岛儋县保卫组和人民法院工作。1979年至198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今在中山大学法律学系、法学院任教。教授,中山大学刑事法学研究**主任。原任中山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法律学系主任,曾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港澳台犯罪比较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刑法学研究会总干事、广州市法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法学会顾问、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现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法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独著、合著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6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