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9787040215731
[十位:704021573X]
页数:421
定价:¥29.00
店铺售价:¥11.60
(为您节省:¥17.40)
店铺库存:17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873880909
店主推荐图书: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23 11:33:28]
李*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22 08:46:03]
李**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30 08:03:27]
张*
保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26 12:44:28]
连**
保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24 12:12:27]
文**
兰州市
《唐宋诗分类选讲》内容提要:
《唐宋诗分类选讲》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部以全面介绍和品析唐宋诗歌为主旨的专门教材。书中采用分类编排的形式,将唐宋诗歌分为赠别思归、情爱悼亡、言志咏怀、贬谪流放、忧民伤乱、边塞战争、咏史怀古、山水田园八大类型,注**、线、面的结合,兼顾各类型诗歌的总体特色和发展流变,而以对作品的解读分析为主。全书论析深入、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既富学理性。又具通俗性,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和基础知识为旨归。
《唐宋诗分类选讲》既适用于高校中文系和校级通识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文史爱好者了解唐宋诗的欣赏生读物。
《唐宋诗分类选讲》图书目录:
二、沉沦凄凉之哀
三、痴情难托之悲
第四节 唐宋情爱悼亡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第三章 咏物言志
**节 沿袭与新变:初唐咏物言志诗
一、咏物范围全面系统
二、兴寄艺术日趋成熟
第二节 多彩的繁荣:盛唐咏物言志诗
一、自我品格的象征
二、审美情趣的寄托
三、多种艺术能力的融合与创造
第三节 变化中的发展:中晚唐咏物言志诗
一、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
二、个性意识的极度张扬
三、内敛式文人情趣的
全方位展现
第四节 借物议论、因物寓理:宋代咏物言志诗
一、立意新巧n
二、针砭深刻
三、寓理精妙
第四章 贬谪流放
**节 悲凉郁愤的唐代贬谪诗
一、宫廷斗争与初盛唐逐臣
二、政争、党争与中晚唐逐臣
第二节 逆境中走向超然的宋代贬谪诗
一、王禹俑等人与元祜逐臣
二、和战之争中的南宋逐臣
第三节 唐宋贬谪诗歌的情感走向与艺术特征
一、贬谪诗歌的内容与情感走向
二、唐宋贬谪诗的艺术特征
第五章 忧民伤乱
**节 苛政、桃源与各类人物画廊
第二节 泣诉历史的唐代诗人
一、“穷年忧黎元”的杜甫
二、“惟歌生民病”的中唐新乐府派
三、“诗旨未能忘救物”的晚唐诗人群
第三节 忧民伤乱诗的宋代流变
一、先天下忧的北宋政治诗人
二、爱民复忧民的采风诗人范成大
三、关心民瘼的南宋“江湖派”
第六章 边塞战争
**节 唐代边塞战争诗
一、突破宫廷,初涉大漠
二、戎马豪情,群星璀璨
三、盛唐余音,时露悲凉
四、低沉萧瑟,气格顿衰
第二节 宋代边塞战争诗
一、调杂唐音弱,塞角咽边声
二、惊尝国破味,难状乱离情
三、感���思报国,深哀泣黍离
第三节 唐宋边塞战争诗小结
第七章 咏史怀古
**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一、班左余绪,以古写今
二、讽时寄寓,兴象玲珑
三、抚事兴慨,议论初起
四、追光蹑影,理性反思
第二节 宋代咏史怀古诗
一、由唐风到宋调的过渡
二、意深理透的大家手笔
三、咏史明志与精巧运思
四、沉痛坚贞的咏史余响
第三节 唐宋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第八章 山水田园
**节 唐代山水田园诗
一、孟浩然:唐音的代表
二、王维:隐者之诗
三、李白:壮美山水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四、事事关心:从杜甫到白居易的田园农事诗
第二节 宋代山水田园诗
一、妙喻与灵动:苏东坡的山水诗
二、集大成之作: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三、自然与活法:杨万里的诗趣
第三节 唐宋山水田园诗的产生原因与价值指向
第九章 体制格律
**节 唐宋诗的体制
第二节 唐宋诗的押韵
一、韵与韵式
二、韵部
第三节 唐宋诗的平仄
一、调与声调说的由来
二、近体诗的平仄
三、近体诗的拗救与拗体律诗
四、古体诗的平仄
第四节 诗句的对仗
第十章 名著导读
**节 总集类
第二节 别集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唐宋诗分类选讲》文章节选:
游子思归而终得实现的例证,并不罕见,许多送别诗所送的就是归里的游子,如杨炯《夜送赵纵》即明言“送君还旧府”;陈子昂《送客》说“江南多佳树,归客赠生平”,可知所送之客将归洞庭故里;黄庭坚《送王郎》诗想象被送者“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说明王郎此去是回乡。此外,有不少送别诗从题目即可见出是送人还故乡,如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范成大(1126.-1193)《送周子充左史奉祠归庐陵》、杨万里(1127-1206)《送王监簿民瞻南归》、姜夔(1155-1221)《送刘帅归蜀》等。这些归客都将踏上归途,都是思归情怀的实践者。张籍《贼平后送人北归》诗有“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句,以虚笔拟写出了游子久客他乡终于归来的欣慰。诗人自抒归里情怀的当以贺知章(659-744)《回乡偶书二首》为代表,其一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久客伤老是历来人们对此诗主旨的体认,其实未然。作者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离家赴进士试时年已三十七岁。因而从实际情况看,不可把“少小”泥读为少年。特别是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那个时代,三十七岁足以称为中年。但对于八十六岁的老人来说,回望五十年前的离家远游,称为“少小离家”却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是五十年岁月沧桑的体认。对于农耕社会成员而言,叶落归根是一种共同的梦想;功成身退作为士子的又一个梦想,所退的*终目的地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家乡是人生起点也是终点。 在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中,有两个要项值得关注:一是体裁,一是题材。体裁关乎形式,题材关乎内容。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属于体裁的范围;而送别思归、边塞征旅、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才子佳人、负心婚变、**道化、英雄传奇、神魔志怪、世态人情、公案侠义等,都属于题材的范围。体裁与题材又是紧密相关、互为体用的:一方面,独特的题材往往会导致旧体裁的变易,甚至催发新体裁的产生;另一方面,特定的体裁也必然会对其所表现的题材形成制约,并影响其风格特点。
无论是体裁,还是题材,受不同时代文化精神、美学追求的影响,都有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并在某一历史时段达到顶点,成为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和主题。先秦时期,四言诗、骚体赋和散文独步文坛;两汉以还,散文、乐府、五七言诗与各体赋代有变化;发展到唐宋,诗与词成为*受人瞩目的文体样式;降及元明清,戏曲与小说勃兴,双峰并峙,平分秋色。近人王国维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考·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演进的历史过程中,伴随着体裁的变化,各类题材也日渐成熟、丰富,几乎涉及社会、政治、人生、自然的各个方面。而每类题材,不仅各有其鲜明的特点,还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以诗、词而论,边塞征旅诗在盛唐时期*为昌盛,咏史怀古诗则在中晚唐大行其道,北宋时期的词作多吟唱情爱相思,到了南宋,抒发悲愤壮烈的爱国情怀便成了词作的一大特点。而就总体来看,“诗庄词媚”则可视作诗词两种文体风格的基本分野。如果变换视角,调整思维,就可以发现:题材与体裁、风格、时代不仅紧密关联,而且各类体裁、题材都是可以作为专题展开论述,构成若干部文学小史的。而从文学的体裁和题材人手,也不失为一种了解各体各类文学特点的有效途径。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形成了以文学史和作品选相辅相成来把握文学史的成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