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 -- -- -- -- -- --
本店铺共有 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1%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发货问题
2
100%
已解决
2
100%
店主称呼:小药童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850584656    地址:江苏省 南京市 栖霞区 仙林大道138号
促销广告:本店所有图书满12元包邮 下单后短信联系 15850584656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所有图书满12元包邮 开学量大。
下单后请短信联系:15850584656
祝大家:新学期 新气象
店铺介绍
百汇书店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所有图书满12元包邮。正版二手 品相佳
下单后联系:158-5058-4656(刘) QQ:2631537187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中药药理学
作/译者:陆茵 张大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药理学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
ISBN:9787117158268 [十位:7117158263]
页数:327      
定价:¥35.00
店铺售价:¥12.30 (为您节省:¥22.70
店铺库存:4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85058465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药药理学》内容提要: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药理学(供中药学、中医学(含骨伤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章着重论述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为什么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药的效应动力学和中药的**代谢动力学部分努力体现中药及中药**的自身规律和特点。第六章依据中药作用的方式不同阐述如何选用体内外动物模型评价中药的药效,并增加了模式生物的的内容,体现与时俱进,并以几个**中药**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分析归纳其优缺点,使学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在总论部分还特意安排了第七章中药新药的发现,总结了中药新药发现的技术流程和中药新药发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科学创新的能力。
《中药药理学》图书目录:
总论
**章绪论
**节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一、中药药理学概念
二、中药药理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药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展望中药药理学的未来
第二章中药的效应动力学
**节中药的基本作用
一、中药的整合调节作用
二、祛除致病因素(祛邪作用)
三、增强机体功能(扶正作用)
第二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一、中药的作用是多靶点、多环节的整合效应
二、中药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生物效应相对缓和的特点
三、中药的量效关系
四、中药的时效关系
五、中药的时辰效应关系
第三节中药的不良反应
第三章中药**代谢动力学
**节中药体内过程及动态变化特点
一、中药体内过程特点
二、中药体内动态变化特点
第二节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
一、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热点
二、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难点
第三节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中药单体成分药动学研究
二、单味中药提取物药动学研究
三、中药**药动学研究
四、中药代谢性相互作用研究
五、生物效应法进行中药药动学研究
第四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认识
**节中药四气(四性)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第三节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四节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五节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
第六节中药配伍禁忌
第五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节**因素
一、品种与质量
二、生产工艺与剂型
第二节机体因素
一、生理情况
二、病理状态
三、心理因素一安慰剂效应
四、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第三节环境因素
第六章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节单昧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用体外细胞分子模型筛选中药的活性成分
二、用体内研究模型开展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
第二节中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从饮片配伍过渡到组分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从药对出发探讨中药**的配伍原理
三、从系列化合物出发探讨的方剂整合调节作用
四、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中药**的“君臣佐使”配伍关系
第七章中药新药的发现
**节中药新药的发现
一、从传统中药中发现新药
二、以**靶标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的发现
三、基于中药小**二次开发的中药新药的发现
四、基于网络生物学的中药新药发现
第二节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
各论
第八章解表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麻黄
二、桂枝
三、柴胡
四、葛根
第三节经典**
一、桂枝汤
二、麻黄汤
第九章清热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知母
二、黄芩
三、黄连
四、金银花
五、穿心莲
六、大青叶
七、牡丹皮
八、地骨皮
第三节经典**
黄连**汤
第十章泻下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大黄
二、芒硝
三、火麻仁
四、商陆
第三节经典**
大承气汤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雷公藤
二、秦艽
三、独活
第三节经典**
独活寄生汤
第十二章芳香化湿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厚朴
二、苍术
第三节经典**
藿香正气散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泽泻
二、茯苓
三、车前子
四、茵陈
第三节经典**
五苓散
第十四章温里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附子
二、肉桂
三、干姜
第三节经典**
四逆汤
第十五章理气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枳实(枳壳)
二、陈皮
三、香附
第三节经典**
枳术丸
第十六章消食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山楂
二、麦芽
第三节经典**
保和丸
第十七章止血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三七
二、蒲黄
第十八章**化瘀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丹参
二、川芎
三、延胡索
四、益母草
五、马钱子
六、银杏叶
第三节经典**
一、血府逐瘀汤
二、补阳还五汤
第十九章化痰**平喘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半夏
二、桔梗
三、苦杏仁
第三节经典**
小青龙汤
第二十章安神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酸枣仁
二、远志
第三节经典**
酸枣仁汤
第二十一章平肝息风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天麻
二、钩藤
三、羚羊角
四、地龙
第三节经典**
天麻钩藤饮
第二十二章开窍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各论
一、麝香
二、冰片
三、苏合香
四、石菖蒲
第三节经典**
安宫牛黄丸
第二十三章补虚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人参
二、黄芪
三、甘草
四、当归
五、何首乌
六、枸杞子
七、淫羊藿
八、冬虫夏草
第三节经典**
一、补中益气汤
二、当归补血汤
三、生脉散
四、六味地黄丸(汤)
第二十四章收涩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四、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五味子
二、罂粟壳
三、山茱萸
第三节经典**
四神丸
第二十五章外用药
**节概述
一、对主治病证的认识
二、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药理作用
第二节常用中药
一、雄黄
二、土荆皮
附录
一、缩略词表
二、药动学参数说明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