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4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8 6 10 6 23 88 3677
本店铺共有 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11%
服务态度问题
1
11%
商品问题
2
22%
发货问题
3
33%
退款问题
2
22%
已解决
9
100%
店主称呼: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促销广告: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微信:17660908355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图书品相?答:原则上标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由于只能上传一种品相加上库存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介意品相的情提前说明,一律以本店最终确认为准!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不要付款!二手书默认无盘,无答案附件等,有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6.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运输方式?答: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店铺介绍
本店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微信:17660908355 QQ: 2368168282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金融制胜
作/译者:朱伟一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金融制胜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561338353 [十位:756133835X]
页数:318      
定价:¥36.00
店铺售价:¥25.20  十成新  (为您节省:¥10.80
店铺库存:15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金融制胜》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全部正版,拍下付款即可,缺货会通知,不议价,不包邮,无法指定快递,谢谢亲的理解和支持,祝亲购书愉快!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金融制胜》内容提要:
资本市场是必需的吗?
它致命的缺陷能克服吗?
谁的手在操控?
谁是真正的赢家?
是谁,制造了金融危机?
本书作者以专业的洞察力、深刻犀利的思想,生动地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本质面目做了见血的精彩描述。本书从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资本市场的紧密关联入手,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历史和现实中一系列经典案例和代表人物的深刻剖析,对资本市场和券商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质疑。
经济危机的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危机与每一个人的就业、收入、财富积累、生活质量以及生命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符合事实的、有良知的披露,有益于广大人民知道真相、自觉抉择。
事实就是,我们无法否认正面临高度的危机风险!
金融战争已经开始,只有面对,别无选择。
《金融制胜》图书目录:
引言 妙处难与君说
关键词
一、华尔街的胜利
华尔街的胜利
死不改悔的当权派
美国救市经验考证
加息,还是不加息?
二、券商是什么?
老大当家
美国券商如何生财
投资银行家
高盛的经验值得注意
另类券商贝尔斯登
肥猫的盛宴
三、创新祸为首
解构次级债危机
期权:名声很坏的激励机制
警惕美国券商
四、股市横溢,人或为鱼鳖
蠢人的阴谋
警惕金融创新
安然公司的故事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股市横溢,人或为鱼鳖
五、华尔街代理人就在监管机构内
朝北就是朝北
看美国的证券监管
炮打监管司令部
美国证交会的新动向
证交会有多美?
六、化成美女的毒蛇
化成美女的毒蛇
关于私人股权基金
对冲基金之痒
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保本基金
七、美国会计师的领头人
美国会计师的领头人
苦不苦,想想美国会计师
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
为什么不肯放过安达信?
八、股票交易所之争
股票交易所之争
伦交所风景独好?
美交所与纽交所有约
股票交易所的并购狼烟
九、评级机构可否引进?
评级机构可否引进?
评级机构之过
略谈资信评级机构
十、打倒内幕交易?
朦胧暗想如花面
上市,退市,再上市
股票发行的定价
打倒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的继续披露
十一、到敌人后方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民币的玄机
到敌人后方去
美国高管层报酬的方方面面
派息,还是不派息?
十二、美国资本市场人物剪影
人民的律师
别了,莱维特
大地风雷,精生白骨
神活老人格林斯潘
还是要讴歌那位荆柯似的英雄
考费教授比鸿毛还轻
高盛的好班长
按既定方针办
十三、青山依旧,儿度夕阳
青山依旧,几度夕阳
新经济的摇篮
经济模式剪影
风险与善后
结束语:有些警句*好要背熟
《金融制胜》文章节选:
华尔街的胜利
对于华尔街券商,美国央行美联储给予了*大的关心、*大的爱护和*大的帮助。应广大券商的强烈要求,资本市场有泡沫的时候,美联储袖手旁观,甚至是推波助澜——具体做法是拒不加息。一旦市场出现危机,美联储就拼命降息,出死力救助券商。
2008年1月20日,全球股市暴跌,第二天上午8:35分,美联储便锐减利息0.75%,为25年来美联储降息幅度之*。美联储意犹未尽,1月30日将利率再下调0.5%。2008年3月7日,美联储再次向券商援手,以国债形式向券商提供2000亿美元的信贷,并接受美国券商卖不出去的金融创新产品作为担保。但此招还是不能遏止信贷危机的势头。
整体救市不灵,美联储又发展到救援个体券商。3月14日,J·P摩根和美联储携手帮助券商贝尔斯登。具体做法是:美联储通过J·P摩根向贝尔斯登放款,贝尔斯登则以它那些现在卖不出去的金融创新产品作为担保。如果贝尔斯登*后无力偿债,而作为担保的金融创新产品又卖不出价,则美联储自认倒霉,决不要求J·P摩根承担损失。
3月16日,贝尔斯登贱卖给了J·P摩根,总价2亿5千万美元,平均每股2美元,而3月14日贝尔斯登的股价还是每股30美元,其*高价曾经卖到每股100美元以上。贝尔斯登卖得不能再贱了,公司在曼哈顿的一栋办公楼的估价还在10亿美元之上。但J·P摩根还是不放心,非要拉上美联储。贝尔斯登有300亿卖不出去的金融创新产品,美联储同意为其后援。美联储的头头们似乎是方寸已乱,次级债危机来势凶猛,挥之不去,有火烧连营的势头。华尔街与其在政界的盟友们不断施压,非要用**的钱救券商不可。
当然,美联储如此关照券商,美国国内也是有不同意见的。比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萨姆尔斯便撰文指出,“与其向现有机构注资,不如向新机构注资。新机构没有现有机构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满足贷款需求。”但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另起炉灶谈何容易。
通常来说,美联储是救商业银行而不救券商。券商风险太高。以贝尔斯登为例,其负债率或融资率(leverage ratio)是30比1。也就是说,贝尔斯登自己有一美元,就借了三十美元从事资本市场的交易。交易放量,风险放量,回报放量,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从法律上看,美国商业银行破产时,美国政府对一般储户也是比较小气的。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规定必须以“*低成本救助银行”。“*低成本”指每位储户至多只能有10万美元的存款是包赔的。相比之下,美联储对华尔街援手不惜任何代价。美联储担心,如果贝尔斯登破产,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整个局面益发不可收拾。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贝尔斯登等华尔街券商已经挟持了美国政府,通过资本市场,他们把美国经济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窃铢者诛,窃国者侯,资本市场就是这个道理。
美联储对华尔街券商关心爱护,其他**的主权财富基金也投怀送抱,主动人资华尔街大券商。2008年1月19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封面是大批救援直升机:机群由远而近,铺天而来。直升机吊着成吨的金砖。领头的那架直升飞机机身上分明有一幅鲜艳的五星红旗。直升机吊金砖救援的创意,来自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一句名言:“如有必要,央行必须用直升飞机撒钱。”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发生地震、海啸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见过这样大规模的救援行动。这是制度的胜利。股市利用的是人性的弱点——贪婪。那么多的投资者愿意冒险入资券商,并不是因为华尔街老大遵纪守法,并不是因为华尔街老大安安分分地挣钱。恰恰相反,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华尔街,就是因为看中券商敢想、敢干,能够利润*大化,同时将损失降低到*小。
1998年,格林斯潘出面,要求华尔街大券商联手出资,为长期资本管理基金提供救急资金。贝尔斯登表示恕不从命,就是一毛不拔。但轮到自己闯祸告急的时候,便非要美联储“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华尔街券商办事,大多是这种逻辑。但凡脸皮比较薄的人,是很难做好券商的。收益归自己,问题归**。这就是券商的胜利。
不错,这回美国券商有点伤筋动骨。贝尔斯登是有85年历史的老店了,也是华尔街券商中的五大主力之一(其他四家依次为: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雷曼兄弟)。不过,这次并不是贝尔斯登不小心,只不过是不走运而已。券商中也有躲过一劫的。高盛是次级债产品的创始人之一,但次级债产品崩溃的时候,高盛手中的次级债产品已经很少了。
即便贝尔斯登破产,公司内部的当权派也是赢家。次级债创新产品的收益,大部分已经被他们装入自己的钱包。美联储救灾用的是全体美国人的钱,金融老大是不会拿出自己的钱来救公司的。相反,他们还要继续从公司拿钱。而且他们今后还有机会重新弄潮。
次级债豪赌失手的人,或另有高就,或奇货可居,很多大机构争相礼聘。摩根士丹利损失巨大,原来负责相关业务的一位共同主席佐薇·克鲁兹(Zoe Cruz)被赶出公司。但不少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已经请她加盟。道·金(Dow Kim)和托马斯G·马哈拉斯(Thomas G.Maheras)曾经分别在美林和花旗集团担任要职,一个负责投行业务,一个负责交易,把次级债创新产品弄得风风火火。次级债危机爆发后,两人分别被清理出门户。但一些券商随即找上门来,愿意高薪礼聘马哈拉斯。也有券商表示,如果马哈拉斯愿意自己创立基金,它们也非常乐意出资,筹集10亿美元不在话下。金先生则忙着创办自己的对冲基金,在全球奔走筹资。金先生的基金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钻石湖资本基金。总之,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约翰·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是另一位好汉。1991年他因为债券交易丑闻而离开索罗门兄弟公司,自己成立了长期资本管理基金,结果又酿成大祸。若不是格林斯潘救火及时,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差点引发大规模金融危机。但梅里韦瑟并未就此洗手,自己又成立了一家叫JWM Partners的基金,据说资产约有30亿美元。
对于华尔街券商来说,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地方。即便是那些犯过严重错误或是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不久之后他们又纷纷出笼,粉墨登场,照样生龙活虎,风光无限。巴林银行的尼克·莱森(Nick Leeson)欺诈交易,造成巨额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莱森在新加坡被判6年徒刑,服刑三年后出狱,2007年担任了爱尔兰一家足球队的队长。亨利·布洛吉特忽悠过网络公司的股票,为雇主和自己赚过许多钱,后被控有欺诈行为。此兄与监管机构达成和解,花钱消灾,交了400万美元的罚款。此人现在也很火,又是写专栏,又是编撰投资指南,忙得不亦乐乎。彼得·巴卡偌维卡是美林的股票经纪人,被控欺骗证交会,定罪后被判服刑5个月,另付75000美元的罚款(对他来说九牛一毛)。巴卡偌维卡出狱后担任一家珠宝公司的总裁。
当然,研究分析券商的时候,要将其决定政策的人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区别开来。坠落时能够双脚落地的,都是些老大级的人物。次级债爆发之后,华尔街券商的中、下级人员大批被解雇,日子很不好过。确实,美国的资本市场曾经并正在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1929年的股灾、世纪之交的网络公司虚高和各种骗局,现在又是次级债到处爆炸。但就资本市场而言,华尔街的金融寡头已经在美国夺取了胜利,而且正在把美国的资本市场模式推向全球,尤其是推向新兴市场经济**。但愿华尔街的胜利不要再在其他地方重演。
死不改悔的当权派
次级债之祸,美国券商是首恶,各监管机构也难逃其咎,尤其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难逃其咎。可是,券��们不肯低头认罪,监管机构的新老头头们也死不肯认错。
一、两条路线的斗争
当初格林斯潘大概未曾料到,次级债危机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资本市场鸡飞狗跳,鸡犬不宁,就连贝尔斯登这样的华尔街百年老店也轰然倒下,灰飞烟灭。不仅美国吃紧,世界其他许多地方的各路好汉也是惶惶不可终日,不知另一只鞋何时掉落。
如果类似问题发生在中国,格林斯潘(下称“格老”)之流,肯定会指手划脚,群起而攻之,口诛笔伐,深揭猛批。但问题出在自己这边,格老就毫无自我批评的精神,丝毫没有愧疚之心。格老格调依旧,气定神闲,照样羽扇纶巾。他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标题是《永远不会有控制风险的**的模式》。言外之意很清楚,既然没有**模式,今天的金融灾难就是天意不可违,格老没有责任,美国金融监管的当权派没有责任,而且以此类推,连华尔街那些老大也没有责任。
格老的说法,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没有控制风险的**模式,并不等于资本市场监管者没有责任去限制风险和减少风险。否则要荑联储何用?格老的问题在于,减息他便大刀阔斧,持之以恒,加息时便一文如命,裹足不前。结果放大了风险,放大了危机。华尔街券商主要是靠借贷融资,放大****,也放大风险。这里的投资不仅是长期投资,还包括许多短期投机。
布鲁克林斯研究所的**研究员阿里斯·里维林一针见血地指出:“模式不完善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没有提常识性的问题。”是的,许多问题,我们凭常识就能做出判断。许霆被判无期徒刑,大多数人都认为判重了。即便不是法学家,即便不是律师或法官,即便对具体法律条文一窍不通,凭借常识,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是判重了。不错,常情、常理并不等同于法情、法理,但法情、法理也不能完全背离常情、常理。法律是这样,经济、金融也一样。几年之前,格老不看计算机模式也应当知道,问题已经很重要了。而且早在2000年,许多人就明确告诉当时的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次级债放贷方正在诱骗借贷方借下高风险的贷款。
当时格老至少可以做两样事:一是在经济好的时候降息;二是打击疯狂放贷的做法。但是他一样也没有做。
格老在《金融时报》上发了一篇文章还不尽兴,又在同一份报上发表了另一篇文章,题目是《地产业泡沫的破灭,美联储无过错可言》。可能是担心读报的人太少,格老还上电视亮相,侃侃而谈。
格老素来喜欢装神弄鬼,说话含糊其辞,似是而非。1995年他在参议院作证时曾经大言不惭地对参议员说:“我说的话你们若是全听懂了的话,我很可能就是说错话了。”但这回很直白。他斩钉截铁地说:“对于当时我们推出的任何政策,我们没有丝毫愧疚,因为我认定,这些政策的制定都是很专业的。”
我觉得,格老是赤膊上阵跳到了前台,很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大人物跳到前台自我辩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败。有权有势的人,不用自己亲自上阵,其信徒和走卒早已冲锋在前,为主子评功摆好。格老落到亲自叫阵的地步,可见他非常孤立,众叛亲离,没有人愿意出来为他说话。当然,华尔街各路券商是同情格老的——他们本来就是一丘之貉。但华尔街券商**四面楚歌,自顾不暇,无法为格老排难解忧。
格老的问题不是判断上的问题,而是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格老本人也同意,尽管他没有用“路线斗争”这个名词。他所用的英文词是“ideologue”,意为“意识形态”。格老是这样说的:“我确实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一个人所信奉的一整套思想,用这套思想解释世界是如何运行的,以及我们如何去做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格老的世界观与券商的世界观是一致的,那就是:市场好的时候,就让政府躲开,券商好为所欲为;阴谋败露的时候,股市大跌的时候,券商就要求政府大举救市。我以为,这是券商的可恨之处,也是格老的可恨之处。
欧美的一些投资者对此也是洞若观火。他们中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伯南克和格林斯潘对泡沫经常是视而不见。此次美国住房泡沫是80年之*,而伯南克却将其说成是“只反映了美国的强劲经济”。我们或许要对伯南克的统计人员和他的能力产生怀疑。但问题的要害是,在伯南克的理论世界中,泡沫不是他所要搜寻的存在现象。
格老的论断是,“我们已经尝试了各种规治,从严格规治到计划经济。其中没有一项是成功的。难道我们还要再重新检验一遍证据吗?”格老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格老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格老当年拼命降息,现在格老的继任伯南克又疯狂甩买,变本加厉地减息,其做法的本身就是严格管理和计划经济。如果加息是规治,是计划经济,那减息也同样是规治,是计划经济。
格老之流的表现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以格老为首的券商代理人与华尔街合流,游戏资本市场,不惜牺牲**的长治久安,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格老本人没有丝毫愧疚之心,在铁的事实面前也死不认错。历史经验表明,尽管券商暂时受挫,但他们人还在,心不死,还会卷土重来,以百倍的贪婪,更加疯狂的攫取财富。当年网络公司神话破灭之后,有格老这样一位知心朋友在美联储掌舵,华尔街的老大们就有恃无恐,反复游戏资本市场,推出危害性极大的所谓金融创新产品——也就是所谓的次级债产品。
二、虚增价值,指鹿为马
减息而不加息,是放纵金融老大的做法,格老难逃姑息养奸之责,但格老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华尔街的资本市场大跃进。
“金融创新”是一个很性感的名词,华尔街也把其炮制的次级债产品称作是金融创新产品。但次级债产品的实质是什么?是指鹿为马。所谓次级债产品,就是券商将住房抵押贷款的债权汇总之后重新切割分块出售。这个过程也就是资产证券化。业主与住房贷款发放方是一对一的直接关系,而证券则是面向无数投资者的投资凭证,而且可以迅速转手,倒买倒卖,推高价格。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住房抵押贷款变为资产的过程。
乍看上去,并不能发现其中破绽。债权迅速变为证券推给更多人有什么不好?券商自称这是分散风险的好办法。格老当初对此也是赞不绝口。问题出在估值上。
住房抵押贷款的金额是确定的,而由住房抵押贷款烹制出来的证券的价值却是难以捉摸的,因为证券赌的是未来。那么通过市场发现价格如何?有买卖自然就会有价格。但次级债产品恰恰就没有很大的市场,没有充分发现价格的过程。
次级债产品的买卖双方大多是金融机构或机构投资者。不是券商不想将次级债产品卖给散户投资者,主要是广大中小投资者轻易不肯上钩。网络股灾时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至今仍心有余悸,不敢到资本市场的大江大湖中再去锻炼(也可能他们的余钱已经输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买卖可以不做或少做披露。这也是券商求之不得的。不做披露,自然就多了变戏法的空间。你要拿走魔术师那顶帽子,叫他从哪里往外掏兔子呢?
散户驻足不前,券商和其他金融机构就赤膊上阵,亲自操刀了。次级债产品在券商及其同类中反复过手,买来买去,价格越抬越高。而金融机构的好汉们,上自运筹帷幄的老大,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从中分得丰厚利益。次级债产品升值了嘛,买进次级债产品的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自然也升值,机构的管理人员自然也要论功行赏,拿走巨款。
次级债产品到底价值几许,那是券商和少数金融机构的老大们说了算。既然价格越高回报越高,情急之下他们难免以次充好,指鹿为马,死马说成活马。
虚增价值,指鹿为马,这是次极债产品的要害所在。不错,次级债产品还有其他有害的功能,如躲避披露——产品经常放在账外,外人如何知道?但躲避披露的目的还是为了资产虚增。这点与安然当时的做法是异曲同工。安然也是造假账,只不过安然的老大势单力薄,落得一个窃铢者诛的下场,而券商老大和金融寡头则操纵了整个市场和**机器,使得各方奈何其不得。
《金融制胜》编辑推荐与评论:
金融暗战早已悄悄爆发,资本美国一定要狙击全世界吗?要在全球化金融时代生存,就必须到敌人后方去!
海归学者告吾国吾民: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上一个骗局接连下一个骗局。
全球化给了华尔街八方进击的历史机会,中国的金融大门已经打开。世界金融大战早已悄悄爆发……
资本市场是必需的吗?它致命的缺陷能克服吗?谁的手在操控?谁是真正的赢家?是谁,制造了金融危机?
我们不需要警惕吗?13亿人历30年改革的千辛万苦积攒起来的人民币,难道可以任人洗劫吗?
金融制胜,就要到敌人后方去!
《金融制胜》作者介绍:
朱伟一,律师,生于苏州,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和法律博士学位。曾在南京大学、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处、维也纳工业发展组织工作。著有《走过法律》、《另面法律——情节与情结》、《敬畏法律》、《美国经典案例解析》、《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和《美国证券法判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