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8 1 7 11 44 138 4084
本店铺共有 2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7%
服务态度问题
1
3%
商品问题
4
14%
发货问题
11
38%
退款问题
2
7%
其他
9
31%
已解决
29
100%
店主称呼:满6元起包邮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地址:山东省 滨州市 滨城区 尽量12小时发货,48小时未发货的请申请退款
促销广告:6元包邮起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均为实际库存,品相8成新左右,一般都有笔迹,低于7品的我们会联系同意后才会发货。
二手书不含光盘,部分书可以提供光盘资源免费下载。具体问客服。
大部分地区6元包邮,部分偏远满10元包邮,新疆,西藏不包邮。
店铺介绍
主要经营大学二手教材、小说、杂志,100000余种,100万本。
本店网上只卖7成新以上图书,或多或少都有些笔记,绝不影响使用。
本店所有图书均为正版二手。网上不卖盗版书和打印的。
一律不含光盘销售。如果必须光盘资源,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再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王庭槐 王庭槐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理学(第2版)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040239768 [十位:7040239760]
页数:397      
定价:¥51.00
店铺售价:¥6.00 (为您节省:¥45.00
店铺库存:6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生理学(第2版)》内容提要: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生理学》在第1版《生理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借鉴了美、英、加、澳等国*新生理学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色,力求有所创新。《生理学》共分为十三章,按系统分述,力求图文并茂。在内容上,《生理学》加强了本学科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了解从实验推导结论的科学思维形成过程,适度地引入前沿知识,反映*新进展。如补充了生理学发展的简史和展望、细胞的信号转导、膜的被动电学特征、高血压前期概念(JNC7)及2007年欧洲血压新的分类标准(ESH/ESC)、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中内向整流钾通道、血管中膜和外膜的分泌功能、血糖指数、肝脏生理、神经元的再生与增殖等新的内容。《生理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如补充了咳嗽与喷嚏反射、出汗和饮水后尿量的变化等现象的生理机制。《生理学》还纠正了以往一些教材中的疏漏之处,如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心血管**所在部位等。每章正文后附有启迪思维的复习思考题和适合学生双语学习的英文小结,参考文献和导航网站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生理学》末设有汉英名词索引。
《生理学》适用于医学临床、基础、检验、预防、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
《生理学(第2版)》图书目录:
**章 绪论
**节 生理学概述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一、内环境和稳态
二、生物节律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自身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神经调节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二、前馈控制系统
第七节 生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一、生理学发展的回顾
二、生理学展望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信号转导概述
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阈下刺激与局部兴奋
四、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及对生物电信号的影响
五、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机制
二、骨骼朋收缩的形式和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三、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第三章 血液
**节 血液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功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
一、造血过程
二、红细胞
三、白细胞
四、血小板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二、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第四节 血型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红细胞血型
三、输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心电图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
二、心脏的泵血机制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五、心音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分类及功能
二、血流动力学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组织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第五节 特殊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第五章 呼吸
**节 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
一、呼吸道
二、肺泡
第二节 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肺换气
三、组织换气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
二、呼吸节律的起源与控制
三、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四、特殊条件下的呼吸生理
五、异常呼吸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节 消化活动概述
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三、消化管的分泌功能
四、消化管的内分泌功能
五、影响消化活动的因素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
二、唾液的分泌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
二、胃腺的分泌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小肠的运动
二、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的运动与排便
二、大肠液的分泌
第六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第七节 肝脏生理

第七章 能量代谢
**节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一、能量的来源
二、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三、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第二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直接测热法
二、间接测热法
第三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体表面积
二、肌肉活动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四、精神活动
五、环境温度
六、其他因素
第四节 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的测定
二、测定BMR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 体温
**节 正常体温
一、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
二、体温测定
三、体温的正常变动
四、皮肤温度
第二节 体热平衡
一、产热
二、散热
第三节 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二、体温调节**与调定点学说
三、体温调节反应
四、体温调节异常

第九章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第十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三章 生殖
……
《生理学(第2版)》文章节选:
1936年我进入协和学医,生理学课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课程是由**的生理学家林可胜教授主讲。在课程结束时,林教授负责我的口试,所提问题都是从实际出发,如“午餐铃声响了,你去吃饭,这时你有些什么生理活动?”、“你突然跌倒,其间有些什么反应?”等,不是拘泥于生理学理论本身,而是着重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次口试更激发了我对生理学的浓厚兴趣,甚至打算作为自己终身从事的专业。此次口试对我以后的工作方法具有深远的影响,那就是重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一思考一实践,它们密切相关。只要自觉运用,循环往复,无论在学习、**、教学、科研中,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这种研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解基础。近代的生理学发展呈现出两种倾向:一个是源于细胞生理学的进展,它提供了深刻地和有说服力地洞悉细胞及细胞器功能的方法:而还原论的方法则成功地揭示了机体的许多微观细节,如细胞膜受体、离子通道和其他膜蛋白。各种细胞中的调节过程目前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去理解、可以对选择性基因的表达进行跨越式急性修饰。在神经生理学方面,由于方法学的进展,已经完全可能对日益增加的离子通道、递质、协同递质(cotransmitters)和调质进行鉴别、纯化和定位。还原论的方法揭示出机体各式各样的机能都是基于基本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从而洞悉不易理解的新现象。这些发展形成了知识的凝聚,产生了新的学科,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但是它们都是在生理学的大伞下建立起来的。这些新的学科不仅在理论上、在基本的科学观点上是重要的,而且在日益增长的疾病理解及**的实践方面也非常重要。每一位生理学的学生都必须理解和掌握这种基本机制及其控制机理,对医生们来说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这些极为精细的研究材料的积累又倾向于整合,因为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把分析的数据归结为生理性质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整合,把它提高到整体水平。只有在整体水平考虑其相关才能得出*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