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506028233
[十位:7506028239]
页数:267
定价:¥39.00
店铺售价:¥10.00
(为您节省:¥29.0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061253263
店主推荐图书:
-
¥6.00
-
¥13.40
-
¥6.00
-
¥16.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0 19:43:16]
曾**
抚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9 23:21:26]
小*
成都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8 14:20:21]
路*
济宁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6 14:09:07]
二*
徐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5 22:49:53]
鲁**
昆明市
《信用与信仰(复制的文明信用与信仰是如何互相发现价值的)》内容提要:
人类是如何形成组织与分工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压力或诱惑?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分工与协同于抑或是人身心的各种复杂感受与欲望?人类在这些外部和内部环境及条件所建立起采的意识、关系、制度和自在之间是如何发现信仰的?
信仰代表什么?代表不死或死、丰富或匮乏、欢喜或忧愁吗?无论用什么样的上帝、佛祖、神来演绎信仰,都避免不了对这些**问题的穷理与探求。而对这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所探求的路径、答案、标准和价值,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文明的总蓝本。考究不同信仰的形成以及扩张、复制与变异,从中就可以找到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一个宗教、一个市场、一个社会某些复制与变异的规律。
在这个变化之中,信用发现了信义,信义发现了真理,真理的集合就是总信仰,而信仰反过来也通过正义、信义、真理发现了信用的价格。在这个相互运动的过程中,显然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指引,信义是媒介,三者紧密依存,并且构成了一个三维的、多,层次、多结构的递进博弈模式,进而三者又相互发现了价格和价值的存在。
《信用与信仰(复制的文明信用与信仰是如何互相发现价值的)》图书目录:
前言
复制的文明:信用与信仰如何互相发现价值
**部分 信用-信仰模式——文明前进的核心模式
**章 信用研究的比较方法
第二章 信用-信仰模式资源
第三章 大同小异的信仰,千差万别的信用
第四章 千差万别的信用路径
第五章 信用-信仰**模式的“黄金时代”
第六章 信用面对生死的共同困惑
第七章 信用-信仰的**模式:太阳崇拜及以人为祭
第八章 藉魔法与通灵术信用探求未知的信仰境界
第二部分 信用发现信仰,信仰约束信用——中华道德的信用路径
第九章 中华信用发现中华信仰
**节 中华信用发现中华信仰的起源
第二节 信道德化的历史演义
第三节 政治化的信用艺术
第十章 信用道德思想的确立
**节 儒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第二节 道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第三节 法家学派的信用思想
第四节 墨家的信用思想
第五节 杂家的信用思想
第六节 史家的信用思想
第七节 纵横家的信用思想
第十一章 中华信仰*终以道德的形式确立了自己的道统地位
**节 汉朝确立信用道德治国思想
第二节 与道德家不同的思想家对信用的认识
第三节 隋唐宋时期信用道德思想的发展:完善与封闭
第四节 与理学思想家不同的其他思想家的信用思想
第五节 明清时期相对于西方近现代是中华信用较为停止没落的时期.
第六节 汉族之外的中华信用思想
第七节 中华信仰的特点
第三部分 共同的信仰,不同的信用路径——世界各国宗教信用如何寻找各自的信仰
第十二章 印度教:通过寻求信用的解脱来寻找信仰
第十三章 佛教:自求觉悟的信用寻找信仰的道路
第十四章 道家启蒙时代的科学和儒家的道德中庸:信用寻找信仰的道路
第十五章 神道教:日本不无神秘的信用寻求信仰的方式
第十六章 犹太教:信用怎样发现自己的信仰
第十七章 基督教:信用-信仰模式孕育着信用世界“一体化”的**目标
第四部分 人类-直在寻找信用-信仰的共同模式
第十八章 企图改革为人类共同宗教的基督教
第十九章 信用-科学模式与信用-宗教模式的比较
第二十章 信用-信仰模式是信用复制与创新文明的基础
《信用与信仰(复制的文明信用与信仰是如何互相发现价值的)》作者介绍:
郭生祥,现定居澳大利亚悉尼,金融博士。在澳大利亚IPIE BANK研究所从事金融产品规划与设计的精算工作,1997~2003年任主任,现任名誉主任、研究员。
多年来专心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金融产品,除广泛运用于本职工作之中外,还针对当前中外市场价位差为特殊研究对象建立了**的3c精算模型。
1988年至今,用数学手段研究信用精算模型,建立了微观信用和宏观信用研究系统,形成了整套信用科学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