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50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1 19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董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东方甄选教材旧书店,特价正版,收藏店铺,优先发货!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瞿秋白传
作/译者:王铁仙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瞿秋白传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
ISBN:9787010096087 [十位:7010096082]
页数:469      
定价:¥58.00
店铺售价:¥23.20 (为您节省:¥34.8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3391679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10:40:14]
    孟**
    昆明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31 18:30:09]
    朱**
    广州市
    LTE权威指南 ¥15.3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3 11:32:08]
    吴**
    宁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8 17:51:50]
    杨*
    南京市
    保险学 ¥8.2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2:48:24]
    吴**
    厦门市
《瞿秋白传》内容提要:
《瞿秋白传》由王铁仙主编,以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地
记述了瞿秋白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大名鼎鼎、风流倜傥式的重
量级人物的悲剧一生。
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
,细节还原真秋白。
一、家世与学堂
二、家庭悲剧
三、人生新旅程
四、投身五四运动
五、向着红光里去
六、“新影新响”与“回声”
七、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八、初试锋芒
九、执教上海大学
十、爱情与婚姻
十一、促进国共合作
十二、击退国民党右派反共逆流
十三、进入**局
十四、力争革命领导权
十五、“我们党是有病”
十六、武汉风云
十七、负责中共**工作
十八、中共六大
十九、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二十、中共代表团团长
二十一、莫斯科中山大学风潮
二十二、温馨的亲情
二十三、纠正立三冒险错误
二十四、被“赶出政治局”
二十五、重返文学战线
二十六、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二十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二十八、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
二十九、再遭打击
《瞿秋白传》图书目录:
《瞿秋白传》由王铁仙主编,以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地
记述了瞿秋白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大名鼎鼎、风流倜傥式的重
量级人物的悲剧一生。
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
,细节还原真秋白。
一、家世与学堂
二、家庭悲剧
三、人生新旅程
四、投身五四运动
五、向着红光里去
六、“新影新响”与“回声”
七、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八、初试锋芒
九、执教上海大学
十、爱情与婚姻
十一、促进国共合作
十二、击退国民党右派反共逆流
十三、进入**局
十四、力争革命领导权
十五、“我们党是有病”
十六、武汉风云
十七、负责中共**工作
十八、中共六大
十九、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二十、中共代表团团长
二十一、莫斯科中山大学风潮
二十二、温馨的亲情
二十三、纠正立三冒险错误
二十四、被“赶出政治局”
二十五、重返文学战线
二十六、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二十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二十八、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
二十九、再遭打击
三十、相濡以沫
三十一、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
三十二、血洒罗汉岭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国内陆续出版了多种瞿秋白的传记和传记性著述, 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但近二十年来,中共党史和瞿秋白研究有很大进 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成果;特别是一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档案资 料逐渐公开,对于中共党史研究颇为重要,其中有些与瞿秋白直接相关。 因而,有必要写一本新的《瞿秋白传》。 2003年底,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在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会长、中 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沈达人主持下,组织南京、常州、扬州、上海、北京等 地的一些同志,聘请丁景唐、陈铁健、王观泉为学术顾问,成立了《瞿秋 白传》编写组,开始搜集和整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从2004年下半年 开始,编写组成员分头着手撰写初稿。 起初,刘福勤任主编。2005年冬,刘福勤患严重眼疾,改由王铁仙担 任主编,协调初稿的撰写。初稿中,丁言模撰写的章节较多,还对其他一 些章节作了补充或改写。后由王铁仙统改。2009年底,统改稿形成。江苏 省瞿秋白研究会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国内专家的意见。王铁仙、刘福勤又作 了认真修改。*后由王铁仙定稿。 本书力求实事求是地表达瞿秋自在探索真理和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所 作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的一些偏颇和失误。在写法上,主要按时 间顺序叙述,但有的章节,集中评述他的政治理论工作或文学业绩,试图 清晰地呈现他这两个重要侧面。本书努力做到既具有学术性和现实政治意 义,又有可读性,以期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瞿秋白活动涉及面广,经历曲折起伏,感情丰富,富于诗人气质,相 对于中共党史上其他的一些**人物,瞿秋白有其特殊性。贯穿瞿秋白一 生的主要特点,是勇猛精进的人生态度,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永不言败 的必胜信念,和坦诚的品性、民主的作风与温雅的风度。这些都在瞿秋白 身上统一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在撰写中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深感为 瞿秋白作传不易,虽然作了主观上的努力,但一定还会有许多不足和我们 尚未觉察的错误,希望得到读者指正。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中共江苏 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单位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 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初稿的撰写者共十人(以姓氏笔画为序):丁言模、王文强、王 铁仙、叶楠、朱净之、朱钧侃、刘小中、刘福勤、汪诚国、陈铁健。常州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赵庚林、侯涤和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秘书处的同志也为 本书的编写做了许多工作。 本书的注释较多,占了一些篇幅。但我们认为,这关系到叙述的准确 性,传记的科学性,是必要的。 2010年7月 瞿兰先祖迁移到常州后,其后代分支散布,生生不已,“历三百年而 不失为簪缨望族”,还曾成为“明季巨富,号瞿半城”。同时,“族之盛者 , 青衿必多,书香之所藉以绵延者也”。瞿秋白就义前写的《多余的话》中, 就说自己的家族“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自己说“靠着叔祖伯父的官 俸过了好几年十足的少爷生活”。 瞿秋白的祖父瞿廷仪(又名酉同,字贞甫)、叔祖瞿廷韶(字赓甫), 属常州城西老二房一支内四房。叔祖瞿赓甫从同治庚午(1870年)起,历 任宜昌知府,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曾被赏头品顶戴,入都陛见,召对三 次。他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被委办织布、矿务、缫丝、炼铁各 局厂,措置裕如,思想比较开明,成为瞿氏家族中早期参与新政的显要人 物。张之洞撰写的《赓甫公行述》说他曾“奏保”瞿赓甫,因为他“治 行**,器识闳通,有守有为,无偏无党,为司道中**人员”。文中又 称赞他“七届乡场,凡考生出入疾病,及小有舛误,靡不委曲周全,成人 之美。士林感德,有口皆碑,知名之士,半出之门下。”他去世时,张之 洞正“在京办商约,闻讣后电挽一联云:‘人琴怀旧三千里,风浪同舟十 五年’。” 瞿赓甫是常州瞿氏族中*后一个大官僚,瞿秋白的祖父瞿贞甫及其后 人都先后受到他的照拂。经瞿赓甫奏保,他的兄长瞿贞甫取得了“国学 生”资格,又因贞甫是敬邦(字绶伯,贞甫、赓甫的祖父,受清廷封爵为 “云骑尉”)的长孙,所以又承袭“云骑尉”,并获“云南白盐井大夫、同 知衔江西候补知县”。不过,这些只是虚衔,瞿贞甫长期只是在瞿赓甫的 官署担任文案。1882年瞿贞甫终于“奉廷谕”赴江西省垣等候实授知县, 但在南昌等候中暴病身亡。 瞿贞甫的幼子即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字稚彬),瞿赓甫也为他捐了 一个“浙江候补盐大使”的虚衔。瞿贞甫亡故后,瞿赓甫将贞甫全家接到 武昌,供给生活所需。寄住的还有其他的瞿氏亲戚。他维持了瞿氏大家 庭,“生平禄入半耗于此”。1903年瞿赓甫在湖北布政使任上去世,从此家 道逐渐衰落。只有瞿贞甫的长子、瞿秋白的大伯父瞿世琥还做着知县(民 国后为“知事”),直到1912年。 P1-2
《瞿秋白传》文章节选:
《瞿秋白传》由王铁仙主编,以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地
记述了瞿秋白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大名鼎鼎、风流倜傥式的重
量级人物的悲剧一生。
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
,细节还原真秋白。
一、家世与学堂
二、家庭悲剧
三、人生新旅程
四、投身五四运动
五、向着红光里去
六、“新影新响”与“回声”
七、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八、初试锋芒
九、执教上海大学
十、爱情与婚姻
十一、促进国共合作
十二、击退国民党右派反共逆流
十三、进入**局
十四、力争革命领导权
十五、“我们党是有病”
十六、武汉风云
十七、负责中共**工作
十八、中共六大
十九、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二十、中共代表团团长
二十一、莫斯科中山大学风潮
二十二、温馨的亲情
二十三、纠正立三冒险错误
二十四、被“赶出政治局”
二十五、重返文学战线
二十六、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二十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二十八、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
二十九、再遭打击
三十、相濡以沫
三十一、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
三十二、血洒罗汉岭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国内陆续出版了多种瞿秋白的传记和传记性著述, 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但近二十年来,中共党史和瞿秋白研究有很大进 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成果;特别是一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档案资 料逐渐公开,对于中共党史研究颇为重要,其中有些与瞿秋白直接相关。 因而,有必要写一本新的《瞿秋白传》。 2003年底,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在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会长、中 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沈达人主持下,组织南京、常州、扬州、上海、北京等 地的一些同志,聘请丁景唐、陈铁健、王观泉为学术顾问,成立了《瞿秋 白传》编写组,开始搜集和整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从2004年下半年 开始,编写组成员分头着手撰写初稿。 起初,刘福勤任主编。2005年冬,刘福勤患严重眼疾,改由王铁仙担 任主编,协调初稿的撰写。初稿中,丁言模撰写的章节较多,还对其他一 些章节作了补充或改写。后由王铁仙统改。2009年底,统改稿形成。江苏 省瞿秋白研究会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国内专家的意见。王铁仙、刘福勤又作 了认真修改。*后由王铁仙定稿。 本书力求实事求是地表达瞿秋自在探索真理和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所 作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的一些偏颇和失误。在写法上,主要按时 间顺序叙述,但有的章节,集中评述他的政治理论工作或文学业绩,试图 清晰地呈现他这两个重要侧面。本书努力做到既具有学术性和现实政治意 义,又有可读性,以期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瞿秋白活动涉及面广,经历曲折起伏,感情丰富,富于诗人气质,相 对于中共党史上其他的一些**人物,瞿秋白有其特殊性。贯穿瞿秋白一 生的主要特点,是勇猛精进的人生态度,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永不言败 的必胜信念,和坦诚的品性、民主的作风与温雅的风度。这些都在瞿秋白 身上统一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在撰写中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深感为 瞿秋白作传不易,虽然作了主观上的努力,但一定还会有许多不足和我们 尚未觉察的错误,希望得到读者指正。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中共江苏 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单位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 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初稿的撰写者共十人(以姓氏笔画为序):丁言模、王文强、王 铁仙、叶楠、朱净之、朱钧侃、刘小中、刘福勤、汪诚国、陈铁健。常州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赵庚林、侯涤和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秘书处的同志也为 本书的编写做了许多工作。 本书的注释较多,占了一些篇幅。但我们认为,这关系到叙述的准确 性,传记的科学性,是必要的。 2010年7月 瞿兰先祖迁移到常州后,其后代分支散布,生生不已,“历三百年而 不失为簪缨望族”,还曾成为“明季巨富,号瞿半城”。同时,“族之盛者 , 青衿必多,书香之所藉以绵延者也”。瞿秋白就义前写的《多余的话》中, 就说自己的家族“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自己说“靠着叔祖伯父的官 俸过了好几年十足的少爷生活”。 瞿秋白的祖父瞿廷仪(又名酉同,字贞甫)、叔祖瞿廷韶(字赓甫), 属常州城西老二房一支内四房。叔祖瞿赓甫从同治庚午(1870年)起,历 任宜昌知府,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曾被赏头品顶戴,入都陛见,召对三 次。他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被��办织布、矿务、缫丝、炼铁各 局厂,措置裕如,思想比较开明,成为瞿氏家族中早期参与新政的显要人 物。张之洞撰写的《赓甫公行述》说他曾“奏保”瞿赓甫,因为他“治 行**,器识闳通,有守有为,无偏无党,为司道中**人员”。文中又 称赞他“七届乡场,凡考生出入疾病,及小有舛误,靡不委曲周全,成人 之美。士林感德,有口皆碑,知名之士,半出之门下。”他去世时,张之 洞正“在京办商约,闻讣后电挽一联云:‘人琴怀旧三千里,风浪同舟十 五年’。” 瞿赓甫是常州瞿氏族中*后一个大官僚,瞿秋白的祖父瞿贞甫及其后 人都先后受到他的照拂。经瞿赓甫奏保,他的兄长瞿贞甫取得了“国学 生”资格,又因贞甫是敬邦(字绶伯,贞甫、赓甫的祖父,受清廷封爵为 “云骑尉”)的长孙,所以又承袭“云骑尉”,并获“云南白盐井大夫、同 知衔江西候补知县”。不过,这些只是虚衔,瞿贞甫长期只是在瞿赓甫的 官署担任文案。1882年瞿贞甫终于“奉廷谕”赴江西省垣等候实授知县, 但在南昌等候中暴病身亡。 瞿贞甫的幼子即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字稚彬),瞿赓甫也为他捐了 一个“浙江候补盐大使”的虚衔。瞿贞甫亡故后,瞿赓甫将贞甫全家接到 武昌,供给生活所需。寄住的还有其他的瞿氏亲戚。他维持了瞿氏大家 庭,“生平禄入半耗于此”。1903年瞿赓甫在湖北布政使任上去世,从此家 道逐渐衰落。只有瞿贞甫的长子、瞿秋白的大伯父瞿世琥还做着知县(民 国后为“知事”),直到1912年。 P1-2
《瞿秋白传》编辑推荐与评论:
《瞿秋白传》由王铁仙主编,以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地
记述了瞿秋白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大名鼎鼎、风流倜傥式的重
量级人物的悲剧一生。
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
,细节还原真秋白。
一、家世与学堂
二、家庭悲剧
三、人生新旅程
四、投身五四运动
五、向着红光里去
六、“新影新响”与“回声”
七、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八、初试锋芒
九、执教上海大学
十、爱情与婚姻
十一、促进国共合作
十二、击退国民党右派反共逆流
十三、进入**局
十四、力争革命领导权
十五、“我们党是有病”
十六、武汉风云
十七、负责中共**工作
十八、中共六大
十九、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二十、中共代表团团长
二十一、莫斯科中山大学风潮
二十二、温馨的亲情
二十三、纠正立三冒险错误
二十四、被“赶出政治局”
二十五、重返文学战线
二十六、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二十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二十八、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
二十九、再遭打击
三十、相濡以沫
三十一、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
三十二、血洒罗汉岭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国内陆续出版了多种瞿秋白的传记和传记性著述, 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但近二十年来,中共党史和瞿秋白研究有很大进 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成果;特别是一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档案资 料逐渐公开,对于中共党史研究颇为重要,其中有些与瞿秋白直接相关。 因而,有必要写一本新的《瞿秋白传》。 2003年底,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在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会长、中 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沈达人主持下,组织南京、常州、扬州、上海、北京等 地的一些同志,聘请丁景唐、陈铁健、王观泉为学术顾问,成立了《瞿秋 白传》编写组,开始搜集和整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从2004年下半年 开始,编写组成员分头着手撰写初稿。 起初,刘福勤任主编。2005年冬,刘福勤患严重眼疾,改由王铁仙担 任主编,协调初稿的撰写。初稿中,丁言模撰写的章节较多,还对其他一 些章节作了补充或改写。后由王铁仙统改。2009年底,统改稿形成。江苏 省瞿秋白研究会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国内专家的意见。王铁仙、刘福勤又作 了认真修改。*后由王铁仙定稿。 本书力求实事求是地表达瞿秋自在探索真理和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所 作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的一些偏颇和失误。在写法上,主要按时 间顺序叙述,但有的章节,集中评述他的政治理论工作或文学业绩,试图 清晰地呈现他这两个重要侧面。本书努力做到既具有学术性和现实政治意 义,又有可读性,以期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瞿秋白活动涉及面广,经历曲折起伏,感情丰富,富于诗人气质,相 对于中共党史上其他的一些**人物,瞿秋白有其特殊性。贯穿瞿秋白一 生的主要特点,是勇猛精进的人生态度,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永不言败 的必胜信念,和坦诚的品性、民主的作风与温雅的风度。这些都在瞿秋白 身上统一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在撰写中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深感为 瞿秋白作传不易,虽然作了主观上的努力,但一定还会有许多不足和我们 尚未觉察的错误,希望得到读者指正。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中共江苏 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单位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 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初稿的撰写者共十人(以姓氏笔画为序):丁言模、王文强、王 铁仙、叶楠、朱净之、朱钧侃、刘小中、刘福勤、汪诚国、陈铁健。常州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赵庚林、侯涤和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秘书处的同志也为 本书的编写做了许多工作。 本书的注释较多,占了一些篇幅。但我们认为,这关系到叙述的准确 性,传记的科学性,是必要的。 2010年7月 瞿兰先祖迁移到常州后,其后代分支散布,生生不已,“历三百年而 不失为簪缨望族”,还曾成为“明季巨富,号瞿半城”。同时,“族之盛者 , 青衿必多,书香之所藉以绵延者也”。瞿秋白就义前写的《多余的话》中, 就说自己的家族“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自己说“靠着叔祖伯父的官 俸过了好几年十足的少爷生活”。 瞿秋白的祖父瞿廷仪(又名酉同,字贞甫)、叔祖瞿廷韶(字赓甫), 属常州城西老二房一支内四房。叔祖瞿赓甫从同治庚午(1870年)起,历 任宜昌知府,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曾被赏头品顶戴,入都陛见,召对三 次。他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被委办织布、矿务、缫丝、炼铁各 局厂,措置裕如,思想比较开明,成为瞿氏家族中早期参与新政的显要人 物。张之洞撰写的《赓甫公行述》说他曾“奏保”瞿赓甫,因为他“治 行**,器识闳通,有守有为,无偏无党,为司道中**人员”。文中又 称赞他“七届乡场,凡考生出入疾病,及小有舛误,靡不委曲周全,成人 之美。士林感德,有口皆碑,知名之士,半出之门下。”他去世时,张之 洞正“在京办商约,闻讣后电挽一联云:‘人琴怀旧三千里,风浪同舟十 五年’。” 瞿赓甫是常州瞿氏族中*后一个大官僚,瞿秋白的祖父瞿贞甫及其后 人都先后受到他的照拂。经瞿赓甫奏保,他的兄长瞿贞甫取得了“国学 生”资格,又因贞甫是敬邦(字绶伯,贞甫、赓甫的祖父,受清廷封爵为 “云骑尉”)的长孙,所以又承袭“云骑尉”,并获“云南白盐井大夫、同 知衔江西候补知县”。不过,这些只是虚衔,瞿贞甫长期只是在瞿赓甫的 官署担任文案。1882年瞿贞甫终于“奉廷谕”赴江西省垣等候实授知县, 但在南昌等候中暴病身亡。 瞿贞甫的幼子即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字稚彬),瞿赓甫也为他捐了 一个“浙江候补盐大使”的虚衔。瞿贞甫亡故后,瞿赓甫将贞甫全家接到 武昌,供给生活所需。寄住的还有其他的瞿氏亲戚。他维持了瞿氏大家 庭,“生平禄入半耗于此”。1903年瞿赓甫在湖北布政使任上去世,从此家 道逐渐衰落。只有瞿贞甫的长子、瞿秋白的大伯父瞿世琥还做着知县(民 国后为“知事”),直到1912年。 P1-2
《瞿秋白传》作者介绍:
《瞿秋白传》由王铁仙主编,以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生动地
记述了瞿秋白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大名鼎鼎、风流倜傥式的重
量级人物的悲剧一生。
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
,细节还原真秋白。
一、家世与学堂
二、家庭悲剧
三、人生新旅程
四、投身五四运动
五、向着红光里去
六、“新影新响”与“回声”
七、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八、初试锋芒
九、执教上海大学
十、爱情与婚姻
十一、促进国共合作
十二、击退国民党右派反共逆流
十三、进入**局
十四、力争革命领导权
十五、“我们党是有病”
十六、武汉风云
十七、负责中共**工作
十八、中共六大
十九、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二十、中共代表团团长
二十一、莫斯科中山大学风潮
二十二、温馨的亲情
二十三、纠正立三冒险错误
二十四、被“赶出政治局”
二十五、重返文学战线
二十六、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二十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二十八、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
二十九、再遭打击
三十、相濡以沫
三十一、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
三十二、血洒罗汉岭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国内陆续出版了多种瞿秋白的传记和传记性著述, 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但近二十年来,中共党史和瞿秋白研究有很大进 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成果;特别是一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档案资 料逐渐公开,对于中共党史研究颇为重要,其中有些与瞿秋白直接相关。 因而,有必要写一本新的《瞿秋白传》。 2003年底,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在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会长、中 共江苏省委原书记沈达人主持下,组织南京、常州、扬州、上海、北京等 地的一些同志,聘请丁景唐、陈铁健、王观泉为学术顾问,成立了《瞿秋 白传》编写组,开始搜集和整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从2004年下半年 开始,编写组成员分头着手撰写初稿。 起初,刘福勤任主编。2005年冬,刘福勤患严重眼疾,改由王铁仙担 任主编,协调初稿的撰写。初稿中,丁言模撰写的章节较多,还对其他一 些章节作了补充或改写。后由王铁仙统改。2009年底,统改稿形成。江苏 省瞿秋白研究会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国内专家的意见。王铁仙、刘福勤又作 了认真修改。*后由王铁仙定稿。 本书力求实事求是地表达瞿秋自在探索真理和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所 作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的一些偏颇和失误。在写法上,主要按时 间顺序叙述,但有的章节,集中评述他的政治理论工作或文学业绩,试图 清晰地呈现他这两个重要侧面。本书努力做到既具有学术性和现实政治意 义,又有可读性,以期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瞿秋白活动涉及面广,经历曲折起伏,感情丰富,富于诗人气质,相 对于中共党史上其他的一些**人物,瞿秋白有其特殊性。贯穿瞿秋白一 生的主要特点,是勇猛精进的人生态度,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永不言败 的必胜信念,和坦诚的品性、民主的作风与温雅的风度。这些都在瞿秋白 身上统一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在撰写中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深感为 瞿秋白作传不易,虽然作了主观上的努力,但一定还会有许多不足和我们 尚未觉察的错误,希望得到读者指正。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中共江苏 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单位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给 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初稿的撰写者共十人(以姓氏笔画为序):丁言模、王文强、王 铁仙、叶楠、朱净之、朱钧侃、刘小中、刘福勤、汪诚国、陈铁健。常州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赵庚林、侯涤和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秘书处的同志也为 本书的编写做了许多工作。 本书的注释较多,占了一些篇幅。但我们认为,这关系到叙述的准确 性,传记的科学性,是必要的。 2010年7月 瞿兰先祖迁移到常州后,其后代分支散布,生生不已,“历三百年而 不失为簪缨望族”,还曾成为“明季巨富,号瞿半城”。同时,“族之盛者 , 青衿必多,书香之所藉以绵延者也”。瞿秋白就义前写的《多余的话》中, 就说自己的家族“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自己说“靠着叔祖伯父的官 俸过了好几年十足的少爷生活”。 瞿秋白的祖父瞿廷仪(又名酉同,字贞甫)、叔祖瞿廷韶(字赓甫), 属常州城西老二房一支内四房。叔祖瞿赓甫从同治庚午(1870年)起,历 任宜昌知府,湖北按察使、布政使,曾被赏头品顶戴,入都陛见,召对三 次。他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被委办织布、矿务、缫丝、炼铁各 局厂,措置裕如,思想比较开明,成为瞿氏家族中早期参与新政的显要人 物。张之洞撰写的《赓甫公行述》说他曾“奏保”瞿赓甫,因为他“治 行**,器识闳通,有守有为,无偏无党,为司道中**人员”。文中又 称赞他“七届乡场,凡考生出入疾病,及小有舛误,靡不委曲周全,成人 之美。士林感德,有口皆碑,知名之士,半出之门下。”他去世时,张之 洞正“在京办商约,闻讣后电挽一联云:‘人琴怀旧三千里,风浪同舟十 五年’。” 瞿赓甫是常州瞿氏族中*后一个大官僚,瞿秋白的祖父瞿贞甫及其后 人都先后受到他的照拂。经瞿赓甫奏保,他的兄长瞿贞甫取得了“国学 生”资格,又因贞甫是敬邦(字绶伯,贞甫、赓甫的祖父,受清廷封爵为 “云骑尉”)的长孙,所以又承袭“云骑尉”,并获“云南白盐井大夫、同 知衔江西候补知县”。不过,这些只是虚衔,瞿贞甫长期只是在瞿赓甫的 官署担任文案。1882年瞿贞甫终于“奉廷谕”赴江西省垣等候实授知县, 但在南昌等候中暴病身亡。 瞿贞甫的幼子即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字稚彬),瞿赓甫也为他捐了 一个“浙江候补盐大使”的虚衔。瞿贞甫亡故后,瞿赓甫将贞甫全家接到 武昌,供给生活所需。寄住的还有其他的瞿氏亲戚。他维持了瞿氏大家 庭,“生平禄入半耗于此”。1903年瞿赓甫在湖北布政使任上去世,从此家 道逐渐衰落。只有瞿贞甫的长子、瞿秋白的大伯父瞿世琥还做着知县(民 国后为“知事”),直到1912年。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