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ISBN:9787508625034
[十位:750862503X]
页数:342
定价:¥32.00
店铺售价:¥10.10
(为您节省:¥21.9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33916791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5 19:44:29]
桂*
连云港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2 18:18:30]
李**
威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5 08:40:41]
苏**
淮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4 08:33:00]
巴**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3 18:31:45]
万*
苏州市
《蚁族II谁的时代》内容提要:
《蚁族2:谁的时代》: 每个人都应拿起这本书,因为,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生如蚁,美如神:人生下来像蝼蚁一样渺小,但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美轮美奂! 2009年,《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问世,“蚁族”这个庞大的城市沉默群体,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极,正式登上中国的话语舞台。时隔一年后,廉思及其团队再度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在书中,与“蚁族”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的人们相遇,他们中有城二代和村二代,有坚守阵地者和四处漂泊者,有外企白领和私企小工,有花甲教授和九零后学生。他们对话、写信、反思、回望,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展开思考,对当今的大时代进行探讨。同时,团队课题组继续深入聚居村,将调研范围延伸至全国,出炉了有史以来**部“蚁族”全国调查报告——2010中国“蚁族”生存报告。时代高唱着进行曲,将一些人献给他们的观众,将另一些人推往幕后。政府、媒体、公众;政治、经济、文化,都充当着舞台调度。多少事物崛起,多少事物消失。但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时间而褪色,反而会历久弥珍。
《蚁族II谁的时代》图书目录:
序
自 序 时代的追问 VII
蚁族序 我是蚁族,却并非蚁后…… XIII
**章 甲方“蚁”方 1
一、城二代,村二代—一场关于时代、**与心灵的对话 3
二、“城二代”的职场进化史 15
三、“村二代”的两载五城七份工 23
四、贫二代与富二代的十八条标准(对比版) 31
五、由地壳运动引发的时代联想—读“城二代、村二代”有感 34
第二章 “蚁”论纷纷 39
一、何 鸣:谁的时代?! 41
二、蚁 族:我已无法回头 50
三、大学生:《蚁族》当头给我一盆冷水 62
四、中 产:精神上的辫子很难剪掉 65
五、学 者:让“蚁族”实现中国梦 69
第三章 “蚁”迹斑驳 73
一、《蚁族》的主角们 75
1.邓 锟:京蚁无奈移民 滇蚁坎坷求生 75
2.火 君:且为京蚁,三十再离 82
3.李鑫平:奔跑着的羚羊 88
4.洪建修:在出差中领悟人生 94
5.柳辰宪:现实的一种 102
二、“蚁族”的传播者们 110
1.小 美:“杯具”不悲,“慌慌”不慌 110
2.黄日新:七旬老人再拓“胶囊”事业 117
3.何忠洲:“蚁族”缘起者 124
三、“蚁族”的研究者们 131
1.冯 丹:“蚁族”—“80后”的青春相册 131
2.沈 路:脚踏实地奋斗的人都是蚁族 136
3.刘宇翔:蚁族—烟火氤氲中奋斗的同龄人 140
4.高淑燕:离开北京 143
5.廉 思:《蚁族》后续的故事 147
第四章 “蚁”呼百应 155
一、“蚁族”的呐喊 157
1.是风的方向还是船的倔强 157
2.爸,我对不住你 159
3.我们招谁惹谁了? 161
4.这里是北京,却有村的光景 164
二、《蚁族》读书笔记 169
1.《蚁族》:我个人的年度致敬图书 169
2.“蚁族”北漂—读《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172
3.我们都是蚂蚁—由《七十年代》与《蚁族》说起 176
4.大学生比别人更需要同情吗? 181
5.《蚁族》:给“80后”一个准确的定义 185
6.谁造就了这一代人的焦虑? 188
7.日文版《蚁族》译者解读 192
三、“蚁族”擦出的灵感 196
1.蚂蚁的幸福关乎大气的温度 196
2.蚁族、士**和知识分子 206
3.我们都是城市的“蚁族”——关于“80后”成熟生存的忧思 217
4.一段关于“蚁族”的对话 224
5.电视剧《蚂蚁传奇》故事梗概 232
6.青岛原创话剧《蚁族》受热捧 240
7.高考模拟试卷中的“蚁族”阅读题 242
第五章 2010中国“蚁族”生存报告 245
一、“蚁族”基本情况分析 247
(一) 人口学特征 248
(二) 工作和收入 252
(三) 生活状况 258
(四) 网络使用情况 263
(五) 对社会现象的态度 269
(六) 概念传播和改善意愿 273
二、“蚁族”身份认同研究 279
(一)“蚁族”的身份认同 279
(二)“蚁族”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282
(三)“蚁族”身份认同的效应分析 285
三、“蚁族”教育状况研究 289
(一)“蚁族”的学历层次 289
(二)“蚁族”的专业分布 290
(三)“蚁族”教育状况与**固化 291
四、“蚁族”社会不公平感研究 294
(一)“蚁族”的社会经济地位 294
(二)“蚁族”对社会公平的态度 297
(三)“蚁族”社会不公平感的原因分析 298
五、“蚁族”网络行为研究 300
(一)网络集体行动 300
(二)群体极化现象 304
(三)网络暴力现象 306
(四)网络助燃效应 308
第六章 “蚁族”大事记 311
后 记 生如蚁,美如神 337